如何受五戒

如何受五戒

如何受五戒前面說過,受了三歸依的人,如想更進一步求得信佛學佛的實益,必須求受五戒,才算是學佛所學,行佛所行的開始,歸依三寶,僅是入門而已。如果入門以後,老是駐腳在門房的廊下,而不登..
正 念

正 念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7 正念诸比丘!云何为正念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以随观身,而热诚、正知、具念、以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以随观受,而热诚、正知、具念、以调伏世间..
四劫

四劫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环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泽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
何谓法

何谓法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所谓法者,梵语达磨,泽云法,轨持义。轨谓轨范,能生物解:持调任持,不会自相。合此任持良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此法,概括宇宙一切事物。佛法之法,指..
五明

五明

菩萨的修行方法(五明)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必要掌握世间的各种知识与生活技能。即能自养其色身,不给众生带来负担,又可以聚积资财,为众生施以种种布施。伺机善佳引导众生,止息诸恶.常..
善言淑世

善言淑世

善言淑世出言以善,如叩钟磬;身无论议,度世则易。《法句经卷上刀杖品》我们常看到一些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说话之时往往得理不饶人,语中带刺强辞夺理的争辩,完全..
正业

正业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4 正业诸比丘!云何为正业耶?诸比丘!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非梵行。诣比丘!此名之为正业。 (南传相应部五 道相应126-127)何等为正业?正业有二种:有正业世..
五蕴非有

五蕴非有

第四篇 五蕴非有壹 前言「四大」说明了宇宙物质世界因缘和合的现象,然而有情众生非仅具有物理机能,还拥有心意情识,它们又是如何在缘起法则之下运作呢?佛教的「五蕴」观念,进一步扩大了我们..
回 向

回 向

回向Imya dhammnudhamma-pa?ipattiy, Buddha p?jemiImya dhammnudhamma-pa?ipattiy, Dhamma p?jemiImya dhammnudhamma-pa?ipattiy, Sa?gha p?jemiAddh imya pa?ipattiy, j?i-jar-mara?amh parim..
令住勤(防护断)

令住勤(防护断)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1-4 令住勤(防护断)(四)名防护断,谓于已生一切善法,为欲令住,广说乃至策心、持心。由于已得已现在前诸善法中,远离放逸,修不放逸,能令善法住不忘失,修习圆..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