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邻安适处

择邻安适处

择邻安适处佛陀在第四及第五个吉祥法里所谈到的「择邻安适处」与「昔本值福田」,即是常人所谓的安居乐业也。安居是指有个理想适当的生活环境,提供给自己安稳度日的住处。生活环境对人影响极大..
欲如意足

欲如意足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2-1 欲如意足「诸比丘!比丘若依欲修三摩地,获心一境性,此名为欲三摩地。彼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起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为令已生之恶不善法予断,起..
知不如行

知不如行

知不如行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法句经卷上述千品》这个偈子提醒我们,诵经不如解义;了解经义,又不如踏实地奉行。实践经义,哪怕只有一句,就可以得道。此偈训勉我们不要..
什么是五戒讲义

什么是五戒讲义

什么是五戒讲义宏泰法师整理序文甲、五戒三皈大意乙、解释戒义丙、出体丁、受五戒的功益戊、归戒之分合与授戒之具缺己、进受五戒律仪之资格庚、受五戒法辛、五戒名义壬、受持五戒之功德果报癸、..
声闻行果

声闻行果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二节 声闻行果声闻者,为小乘行果,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现世,闻如来之声教,悟四谛理,证阿罗汉果。因闻佛声教,故名声闻。《瑜伽师地论》云:请佛圣教,..
缘起成佛

缘起成佛

缘起成佛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因为诸佛的福德与智慧已经具足,知道一切现象皆无不变的自性,故也明白众生心中的成佛种子,是从因缘而产生,只..
应作 慈爱经

应作 慈爱经

佛陀如是说 (应作慈爱经)应作慈爱经(Karayamettasutta)本经收录于《小部》的《小诵9》和《经集1.8》。本经共由十首偈颂组成。开头两首半偈颂教导一位禅修者通过听闻等而以世间智领悟到涅槃境界..
昔本植福田

昔本植福田

昔本植福田这轮转生死的主力就是靠业力的推展,每个众生的再生、生处皆依其本身的善恶之业所支配。因此,一般上称此种现象为带业往生,这往生的条件也可称为资粮。因了这资粮,故人中有贫富贵贱..
秘密主三身合一忿怒尊仪轨导修(祈竹仁波切)

秘密主三身合一忿怒尊仪轨导修(祈竹仁波切)

祈竹仁波切 教授前言在座的各位,应该心存庆幸,因为我们都具备了暇满人身,又得遇上佛法,更有机会修持佛法。修持佛法者,首先必须学习佛法,再加以思考,最后把佛法实修。在这佛法的闻、思、..
超越聚焦

超越聚焦

这个世界上基本有三种方式,可以让你切入意识的无限境界。哪三种方式呢?第一种,就是高度的聚焦。类似观呼吸这样的法门,它实际上是一个聚焦的法门,高度的聚焦。孙陀罗难陀说他没有办法进入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