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胜事

佛特有之七种胜事。又作七胜法、如来七胜事、七种最胜、七种无上。即:(一)身胜,谓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千伊罗那香象之力,众生乐见,无有厌足。(二)如法住胜..

七处平满相

又作七处隆满相、七处满足相。如来三十二相之一。谓佛两足下、两手及两肩、颈项等七处,皆平满端正,柔软微妙。此系佛于因位时,不惜施舍,不计福田非福田,所感得之妙相;乃表佛断尽七随眠,具..

七众溺水

北本涅槃经对众生之分类譬喻,谓众生有七种。该经卷三十二载,第一人入水,以不习浮,故入水即溺;譬如一阐提,入生死河即没。第二人虽没还出,出已还没;譬如人天乘将进而退者。第三人没已即出..

七益

谓圣人施化之七种利益。即:(一)二十五有果报益(地上清凉益),有能化之圣人,对二十五有之众生一人,应机施化,乃得冥显两益。(二)二十五有因华开敷益(小草益),有能化之圣人,辨众生一人心..

七流

乃对烦恼之分类。见思二惑之烦恼,能令众生漂流流转生死海中,四果之圣者对此流渐次断灭行上,所灭之数为七,故称七流。即:(一)见谛所灭流,初果之人入见道,由断欲界之见惑,故不再流转于欲界..

七垢

七种能垢染众生心之烦恼。即:欲垢、见垢、疑垢、慢垢、憍垢、随眠垢(即烦恼)、悭垢等。[瑜伽师地论卷十四] p100

七子

乃佛陀慈悲之喻。谓一人有七子,于患病之子慈心最深。“七子”之说法不一,一说系六道众生六者与有罪之人,或谓六住之菩萨与十信之外凡,或四果、缘觉、声闻与外凡人。大般涅槃经(北本)卷二十..

一刹

刹,梵语 ksetra,田土、国土之意。指一佛救度众生之范围,亦即三千大千世界。[翻译名义集卷七] p54

一体速疾力三昧

全称一切如来一体速疾力三昧。乃密教所谓住于“阿字本不生”理法之三昧。三昧,为禅定之异名。一体,指阿字本身。阿字乃诸法归一之体性,故称一体。此阿字具有无量无边之万德,能速疾证得一切之..

一体

即常住真心之体。自性清净,一体无二,妄想忽生,境界顿现。于是有情众生、无情国土,从一真心妄分为二,当知有情无情,皆是众生自心所变,实非外物,故有“情与非情共一体”之说。 p85 ..

一识

小乘成实宗及经部主张众生唯具有一识,即总该一切一心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等诸识而立一识。此一识藉六根来认识六境;并举六窗一猿之譬喻加以说明。密教亦立一识,以之为中台大日尊之法界..

一箧四蛇

以一只箱箧容纳四条蛇,比喻人体系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大一二·四九九中):“观身如箧,地、水、火、风如四毒蛇,见毒、触毒、气毒、啮毒,一切众生遇是四毒,..

一障一切障

谓造恶众生,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善根皆悉消灭,一切业障同时增长,所以一障则一切障。 p77

一实境界

(一)指平等而真实之悟境。 (二)指众生自性清净之心体。占察经卷下(大一七·九○七上):“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

一实相

指真实无二之理,即真如、法性;以其无二无别,离诸虚妄,故称一实相。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六六下):“诸众生妄想梦未觉,不解一实相,生是非想,轮回五道。” p75 ..

一实

又作一实真如、一实谛。指:(一)绝对、真实。即真如实相之理体。实者,无颠倒,无虚妄,平等不二之实相,故实谛,乃胜谛之一。 (二)教化众生成佛,以一实为理体之教法;以其运载众生于一乘,故..

一如顿证

谓十方众生同乘一如之理而顿证佛果。一如,即真如之理。顿证,谓速疾证果,有别于渐修、渐断、次第而证之菩提果。 p36

一因

(一)同一因行之意。即谓一切众生悉具佛性,故以此同一因行皆能到达涅槃。如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之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同一因,同一果,同一甘露,一切当得常乐我净。(二)..

一印会

指密教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之第六会。此会位于中央之上方,乃为显示第五会之四印会,使四曼不离之实义更明了,故住于大日如来独一法身之智拳印(诸佛之体),以摄余会诸尊。其四隅皆置瓶,表示四..

一心二门

一心即众生心,二门即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大乘起信论(大三二·五七六上):“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佛教真常唯心论系统称宇..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