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那

(地名)聚落之名。华严经六十四曰:聚落名伊沙那。探玄记十八曰:依天竺,本名伊舍那,此云旷野,亦名怖求。慧苑音义下曰:伊沙那者,此云长直也。..

光明山

(地名)观音之住处,补多罗山Potalaka之别名。六十华严经五十一记善财童子之南询曰:渐渐游行,至光明山。登彼山上,周遍推求,见观世音住山西阿。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光明..

光明王佛

(佛名)在最上方世界之佛名。观无量寿经曰: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八十华严经六曰:此华藏世界海上方,次有世界海,名摩尼宝照耀庄严。彼世界种中有国土,..

如聋如哑

(譬喻)华严顿教之座,舍利弗等声闻,有耳不得闻圆顿之教,故谓之如聋,有眼不得见舍那之身,而不能赞一语,故谓之如哑。六十华严经四十四曰:尔时诸大声闻舍利弗目犍连,(中略)富楼那弥多罗..

行愿品

(书名)大方广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之略称。出于四十华严经卷第四十。说普贤菩萨之十大愿者。

行境十佛

(术语)修行满足证得境界之十佛。对于解境十佛而言。旧华严经三十七所列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新华严经作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新本性佛),如意佛(新随乐佛)之名是也。..

有相教

(术语)佛成道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谓之有相教。此因阿含经以诸法实有之理为本故也。见华严经疏一,三藏法数十。

先照高山

(譬喻)佛出世先说华严经,蒙大乘之机,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也。止观一曰:华严曰: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平地不定也,幽谷渐也,高山顿也。(是以天台宗之意略抄经意之文也)。..

行布门

(术语)菩萨之阶位,初后相即,谓之圆融,初后次第,谓之行布。华严经所说,有此二意,是华严宗之所判也。自第二会名号品至第六会小相光明品之二十八品,说信住行向地及佛果之次第差别,为行布..

地论宗

(流派)为依学十地论之宗,故名。此论谈六相圆融,明一乘佛性,虽同华严,而立三祇成佛,不许一念成佛是故非圆教也。十地论者,与华严经第六会十地之一品,别行之十地经释论也,有坚慧,金刚军..

地狱天子

(传说)华严经随好品,说地狱中一有情由前生见闻华严经之功力,在地狱为佛光所照,直生兜率天而满足十地之行,得成佛之果,

地婆诃罗

(人名)Divākara,中印度人。译曰日照。唐则天武后时来,于弘福寺译华严经入法界品。华严纲目曰:中天竺藏法师地婆诃罗,唐言日照。..

地动七因

(名数)佛将说法,而现地动,有七因。华严经疏六谓:一为使诸魔怖,二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三为使放逸者生觉知,四为使众生警悟,觉了微妙法相,五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六为使根熟之众生..

因源

(术语)对果而谓为因,对末而谓为源也。华严经疏四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同行

(术语)三善知识之一。同心行道之人也。止观四曰:切磋琢磨,同心齐志,如乘一船。互相敬重,如视世尊,是名同行。同辅行曰:言同行者,己他互同,递相策发,人异行同,故名同行。五会法事赞下..

龙树四教

谓龙树以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等四门判释经论。即:(一)有门,谓四阿含经等,说一切因果之法,悉皆实有。(二)空门,谓般若经等,说真空实相之理,去除众生之情执。(三)亦有亦空门..

立颂八意

据华严经疏卷五载,佛演说偈颂所含之八意。即:(一)少字摄多义,谓偈颂能以少字涵摄多义。(二)为赞叹,谓于诸经中凡菩萨等,多以偈颂称叹佛之功德。(三)为钝根重说,谓佛已为弟子宣说长行(散文..

历然

即区别分明之意。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大三五·一一九上):“一切教法举体真如,不碍事相,历然差别。”[肇论] p6255

机感

机,机类;感,感应。谓众生皆为具有善根之机,能随机感应佛之化导,而佛亦能随机应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大三五·一○八中):“机感相应,有形言现。”[法华文句卷一上、从容录第七十一则]..

横竖

即横与竖。与“纵横”同义。有二义:(一)以次第谓竖,不依次第谓横。(二)以于时间谓竖,亘于空间谓横。如选择决疑钞卷三(大八三·六九上):“若横若竖,具足三心行念佛者,百千皆生,万无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