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唯心

谓总该万有之法界,悉为自己一心所变造。此乃华严经所示明者。华严经卷十九(大一○·一○二上):“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p3370 ..

法性融通

谓法性之理圆融于诸现象中。为“缘起相由”之对称。此二门为华严教义之二大根本。法性融通旨在说明理事无碍之义。华严经旨归(大四五·五九五中):“法性融通力故者,谓若唯约事相,互相碍不可..

法性融通

谓法性之理圆融于诸现象中。为“缘起相由”之对称。此二门为华严教义之二大根本。法性融通旨在说明理事无碍之义。华严经旨归(大四五·五九五中):“法性融通力故者,谓若唯约事相,互相碍不可..

法事赞

凡二卷。唐代善导撰。又作净土法事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记述阿弥陀经读诵之法式、系经文参杂赞文之忏悔供养形式。多为净土宗法事时所用。上卷揭举奉请偈、启白、召请、三礼、表白、赞文等..

法事赞

凡二卷。唐代善导撰。又作净土法事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记述阿弥陀经读诵之法式、系经文参杂赞文之忏悔供养形式。多为净土宗法事时所用。上卷揭举奉请偈、启白、召请、三礼、表白、赞文等..

法我俱有宗

又作我法俱有宗。为华严宗对佛教教义之分类所判十宗之第一。指立“我”与“法”俱为实有之宗。为人天教及小乘二十部中之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经量部等诸部派所宗。[华严..

法我俱有宗

又作我法俱有宗。为华严宗对佛教教义之分类所判十宗之第一。指立“我”与“法”俱为实有之宗。为人天教及小乘二十部中之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经量部等诸部派所宗。[华严..

法云

(杂语)喻佛法之涵盖一切也。华严经曰:不坏法云,遍覆一切。

法云

(杂语)喻佛法之涵盖一切也。华严经曰:不坏法云,遍覆一切。

法报不分

(术语)法华文句九曰: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自古经论许有三身,若言毗卢与舍那不别,则法身即是报身。是荆溪批难华严家之语也。台家之意谓毗卢舍那为法身,卢舍那为报身,释迦为化身..

法报不分

(术语)法华文句九曰: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自古经论许有三身,若言毗卢与舍那不别,则法身即是报身。是荆溪批难华严家之语也。台家之意谓毗卢舍那为法身,卢舍那为报身,释迦为化身..

法船

(譬喻)佛使人渡生死海到涅槃之岸,故譬以船筏。涅槃经一曰:无上法船,于斯沉没。心地观经一曰:善逝恒为妙法船,能截爱流超彼岸。旧华严经五曰:兴造正法船,普拯所应度。付法藏传六曰:欲出..

法船

(譬喻)佛使人渡生死海到涅槃之岸,故譬以船筏。涅槃经一曰:无上法船,于斯沉没。心地观经一曰:善逝恒为妙法船,能截爱流超彼岸。旧华严经五曰:兴造正法船,普拯所应度。付法藏传六曰:欲出..

法堂

(堂塔)他宗云讲堂,禅家云法堂。演说大法之堂也。华严经五曰: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曜宫殿中。同七十五曰: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同七十六曰: 时有守护菩萨法堂罗刹鬼王,名曰善眼。大方等日..

法堂

(堂塔)他宗云讲堂,禅家云法堂。演说大法之堂也。华严经五曰: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曜宫殿中。同七十五曰: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同七十六曰: 时有守护菩萨法堂罗刹鬼王,名曰善眼。大方等日..

法务

(杂语)事法之业务也。又佛法上之业务也。华严经八十曰:普解世间诸法务。唐僧传(慧皓传)曰:既达成都,大弘法务。

法务

(杂语)事法之业务也。又佛法上之业务也。华严经八十曰:普解世间诸法务。唐僧传(慧皓传)曰:既达成都,大弘法务。

法界无碍智

(术语)华严经所说十种智之一。证法界无碍理之智也。

法界无碍智

(术语)华严经所说十种智之一。证法界无碍理之智也。

果海

比喻佛之智慧、功德深广如海。华严经疏卷五(大三五·五三四下):“皆彻因门,并该果海。” p3323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