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华严

系菩提流支等就华严经九会之说法所立之三种说时。即:(一)九会中前五会之说时,即成道后之初七日。(二)第六会以后之说时,称为二七日。(三)第九会之说时,称为后时。此因十地经中有“成道未久第..

三垢

垢,梵语mala。三种垢秽之意。指能垢秽众生心行之贪(梵rāga)、瞋(梵 dvesa)、痴(梵moha)三毒。无量寿经义疏卷上(大三七·一○三下):“消除三垢,济度厄难,小乘法教,化断三毒,名除..

三身遍相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八以虚空、日光、日影三者比喻法、报、化三身,即:(一)法身如虚空遍,谓法性之身本体周遍,譬如虚空,无有障碍。(二)智身如日光遍,智身即报身。谓究竟始觉之智能遍破无明之..

三佛子

如来视一切众生皆如己子。华严经疏卷七将之类分为三,即:(一)外子,凡夫未曾入道,未能绍继佛种,称为外子。(二)庶子,声闻、缘觉禀小乘之教,不从如来大法生,故称庶子。(三)真子,大乘菩萨禀..

一极

谓华严经广谈法界之旨,妙极无二。盖如来出世,首为诸大菩萨说佛菩萨真实境界,不说二乘方便之法。是故声闻缘觉虽在听次,有如聋聩,寂无所闻。普贤行愿品疏称,一极唱高,二乘绝听。 p71 ..

一念

(一)时间单位。乃指极短之时间单位,或作瞬间,或指某一事甫成就之片刻。如仁王般若经卷上(大八·八二六上):“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往生论注..

三才配三世间

即以天、地、人三才配三种世间:(一)天配正觉世间,天道广大,包万象以无余;佛智弘深,极十方而普照,故以天配正觉世间。(二)地配器世间,地能含藏、负载,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刹土,亦为..

十类经

华严经教海难思,无可限量,从狭至宽,略分十类。即:(一)略本经,指现今所传八十卷本及旧译六十卷,皆为下本十万偈中之部分,故称略本经。(二)下本经,指摩诃衍藏。龙树菩萨入龙宫,见华严经上..

十德

(一)法师十德。新华严经卷三十八“十地品”,谓菩萨于第九地,作大法师,具法师行,善能守护如来法藏。华严经疏卷四十三慈氏论师之释,以具足十德者谓之大法师摄义具足。即:善知法义、能广宣说..

十种广大智

华严经载,菩萨安住十法已,则具足十种广大智。此十种广大智为:(一)知一切众生心行智,(二)知一切众生业报智,(三)知一切佛法智,(四)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五)知一切陀罗尼门智,(六)知一切..

十种善巧智

善巧,意为应众生之根机,善施以方便。华严经中载有十种善巧之智慧,即:(一)了达佛法甚深善巧智,(二)出生广大佛法善巧智,(三)宣说种种佛法善巧智,(四)证入平等佛法善巧智,(五)明了差别佛法..

十种发心

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由发心不纯。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十五载,十种发心即:(一)发地狱心,众生念念起贪瞋之心,造上品(作恶之时,于欲作、正作、..

十种依果

相当于十种功德。所谓依果,乃诸行依前起后,或相依各得增长,亦即相依之果。出自旧华严经卷三十六,谓菩萨修行菩萨乘,能得如下十种功德:(一)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菩提心。(二)善知识依果,善..

十对

华严宗三祖法藏以华严义海宏深、浩瀚无涯,故于所著华严经旨归中,将一部华严经教法之“事法界”归纳为相对之十种义门,用以统收。即:(一)教义一对,教,指能诠之言教;义,指所诠之义理。(二)..

十解脱

十种解脱之意。(一)菩萨离系缚之相有十种之别。即:(一)烦恼解脱,(二)邪见解脱,(三)炽然解脱,(四)阴界入解脱,(五)超出声闻缘觉地解脱,(六)无生法忍解脱,(七)不着一切佛刹一切众生一切诸法..

说戒行香偈

亦名:行香偈行事钞·说戒正仪篇:“彼供养者待散华已,然后作礼。三捻香已,执炉,向上座所坐方,互跪,炷香炉中。维那云,行香说偈。此法,安师每有僧集,人别供养;后见繁久,令一人代众为之..

说戒散华偈

亦名:散华偈行事钞·说戒正仪篇:“彼三五年少比丘持香水,僧前左右洒水。留中空处,拟行来也。香汤及花,亦同水法。散洒已。余有中央。当持水花合著一槃,总从一头却行布散,使及两边。空器复..

体解

(术语)体者通达,解者悟解。晋华严经六曰: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华严经寿量品中如来自说之一段也。

显加

(术语)二加之一。佛于华严会上加被神力于菩萨而使说法,有冥显之二加。佛以身业摩菩萨顶,以口业劝说法,以意业与智,谓之显加,但以意业与智,谓之冥加。盖身口二业之加被,显然可见,故为显..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