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胜陀罗尼

《宋高僧传·唐五台山佛陀波利传》云:“释佛陀波利,华言觉护,北印度罽宾国人。忘身徇道,遍观灵迹。闻文殊师利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以天皇仪凤元年丙子,杖锡五台,虔诚礼拜,悲泣..

佛陀远禅师

韶州佛陀山远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铜头铁额。」曰:「意旨如何?」师曰:「簸土飏尘。」

法门佛陀禅师

凤翔府法门寺佛陀禅师,寻常持一串数珠,念三种名号,曰一释迦、二元和、三佛陀,自余是甚么「碗跶丘」,乃过一珠,终而复始。事迹异常,时人莫测。..

钵塞莫

【钵塞莫】或云阿唎吒迦二合。此云数珠,木槵子经云: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个,常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乃过一子,具如彼经。..

佛陀波利

【佛陀波利】唐云觉护,罽宾国人。忘身徇道,遍观灵迹。闻文殊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天皇仪凤元年,杖锡五台,虔礼圣容。倏见一翁,从山出来,作婆罗门语,谓波利曰:师何所求?波利答..

佛陀多罗

【佛陀多罗】唐云觉救。罽宾人也。于白马寺译圆觉经。

佛陀[馬*犬]娑

【佛陀[馬*犬]娑】西域记云:唐言觉使。

佛陀僧诃

【佛陀僧诃】西域记云:唐言师子觉,无著弟子,密行莫测,高才有闻。二三贤哲,每相谓曰:凡修行业,愿觐慈氏。若先舍寿,得遂宿心,当相报语,以知其至。其师子觉先舍寿命,三年不报。世亲菩萨..

十问

指金刚手在大日经中向佛陀请益之十个问题。大日经一部之内容,即佛陀之一一阐说。(一)菩提心之性如何?(二)菩提心之相如何?(三)有几心次第得是菩提心?(四)此诸心差别之相如何?(五)凡经几时得..

十海

(一)乃指佛陀开悟之十种境界。其境广大无边而难以量度,故以海譬喻。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卢舍那佛品所载,即:(一)世界海,为佛陀教化之场所。(二)众生海,教化对象之众生。(三)法界方便海,此法界..

十事非法

乃指十事不合律制。又作十非事、十事、十净。佛陀入灭后百年,跋阇子(巴Vajjiputtaka)主张“十事”可行,为合法(净);上座耶舍则以之不合律制,为非法。欲审查此十事之律制根据,遂召开第二..

十二部经

梵语dvāda?āvga-buddha-vacana。乃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之十二种类。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即:(一)契经(梵sūtra,音译修多罗),又作长行。以散文直接记载佛..

八关斋戒

梵语astāvga-samanvāgatopavāsa,巴利语atthavga-samannāgata uposatha,或atthavgika uposatha。乃佛陀为在家弟子所制定暂时出家之学处。受者须一日一夜离开家庭,赴僧团居住,以学习出家..

八大灵塔名号经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住世时曾亲举八大灵塔名,并劝听者供养之。本经虽为小经,然卷末所附佛陀一生之编年史,与十二游经、僧伽罗刹经等,皆可作为研究佛传之..

八大灵塔

指于世尊一代之八处灵迹所建立之大塔。略作八塔。分别为:(一)迦毗罗城蓝毗尼园,乃佛生处。(二)摩伽陀国之尼连河边菩提树下,乃佛陀成道处。(三)迦尸国波罗奈城鹿野苑,乃佛陀转法轮处。(四)舍..

八十诵律

佛教之根本律藏。佛陀入灭后,弟子结集三藏,优婆离比丘于一夏之间,分八十回诵出律藏,故称八十诵律。至其后四分律、五分律诸律,由此分立,此根本律遂不存于世。[菩萨戒疏义卷上、出三藏记集..

人非人

(一)人与非人之并称。“非人”谓天龙八部、夜叉、恶鬼王众等。(二)乐神名。乃天龙八部众之一,为印度俗神紧那罗(梵 Kijnara)之别名,以其形态似人,而实则非人,故称人非人。又作紧捺罗、紧陀..

人中尊

佛陀之敬称。佛陀于人中为最尊贵、最殊胜者,故称人中尊。法华经序品(大九·四中)谓:“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 p253

人中师子

(一)佛陀之美称。佛为人中之雄者,犹如狮子为百兽之王,故有此称。又作人雄师子、大师子王、人师子。大智度论卷七载,狮子于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

二种劝请

菩萨向佛陀所作之二种劝说请求。据大智度论卷七载,二种劝请即:(一)劝请转法轮,指佛陀初成道时,菩萨劝请世尊为众生转法轮,度脱一切。(二)劝请住世,指佛陀欲舍寿命而入涅槃时,菩萨劝请世尊..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