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莲花:忍辱与消业

心上莲花:忍辱与消业

我2008年发的一个帖子的回复中,有位叫“botree2010”的师兄谈到一件事。他母亲从农村到北京来看他,她是初一十五烧香之人,但没有文化,并不知道佛学和道家以及迷信的区别,也不懂多少佛法中的..
释昌臻法师:学佛必须忍辱

释昌臻法师:学佛必须忍辱

学佛必须忍辱 ——释昌臻法师 一九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

六度果报

行六度所感之果报。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善戒经说行布施能感富,持戒则感具色,忍辱感力,精进感寿,禅定感安,智慧感辩,称为六度果报。 p1277 ..

忍辱威力

【忍辱威力】 p0710 瑜伽三十七卷十五页云:忍辱四相者:谓诸菩萨修行忍辱,能断不忍,忍所对治。是名第一。即此忍辱,能作自己菩提资粮;亦即能作同事摄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由此忍辱,济..

忍辱三相

【忍辱三相】 p0709 瑜伽五十七卷十七页云: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一、不忿怒,二、不报怨,三、不怀恶。

忍辱

【忍辱】 p0709 瑜伽九十二卷十六页云:言忍辱者:谓于他怨,终无返报。
本性法师:1 学忍辱心

本性法师:1 学忍辱心

释本性法师开示录各位法友:当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请教:源问:怎么用功?慧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源说:这谁不会。慧答:他们吃饭时不肯吃,想这想那,挑这挑那。他们睡觉时不肯睡,思这思那,梦..
不从小事来学忍辱,没法来成就大事

不从小事来学忍辱,没法来成就大事

如瑞法师忍耐是说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说成安忍。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最容易起的就是嗔心,而对治嗔心的方法就是安忍。在众修法当中,持戒的功德虽然大,但如果不忍辱,持戒也持..
明证法师:忍辱不好修,要如何融入六度修行?

明证法师:忍辱不好修,要如何融入六度修行?

忍辱不好修,要如何融入六度修行?明证法师开示:为什么要忍辱,因为忍辱要消业,就是别人在成就我们,所以别人骂你,打你,污蔑你,诽谤你,你应该感觉到,修行的因缘到了,内心真实地怀着感激之情去忍受,..

罗云忍辱经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罗云为人所打,佛广说忍辱之道。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

忍辱的人福报大,且能消业开智慧广钦老和尚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
忍辱为衣

忍辱为衣

忍辱为衣◎ 憨 山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忍辱法门,更为开导之曰:永嘉大师有言: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是知忍之一行,为成佛之第一妙行也。故我师释迦老子,..

羼提仙人

梵名 Ksānti-vādi-rsi。意译作忍辱仙。又称羼提波梨(梵 Ksānti-pāla)、羼提比丘。系释尊于因位修菩萨行,成满忍辱行时之名。据贤愚经卷二羼提波梨品载,过去久远劫时,印度波罗[木*奈]国..
宣化上人:一心修这个忍辱法门终于能够不为境界所动

宣化上人:一心修这个忍辱法门终于能够不为境界所动

要知道,你们这个师父很辣,不是甜的。有时辣到我的弟子眼泪鼻涕一股脑儿跑出来了。告诉你,我怎样学得这么辣?我十六岁便开始为人讲金刚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嗔恨。..
忍辱是修行之本

忍辱是修行之本

忍辱是修行之本◎ 广 钦 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
忍辱即智慧

忍辱即智慧

◎ 广钦忍辱是修行之本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
忍辱六个层次

忍辱六个层次

忍辱六个层次黄念祖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萨成佛必经之道,也是我们凡夫在当世生活是否得到安乐的重要修..
教忍辱与压抑的区别

教忍辱与压抑的区别

◎圣 严问:对治瞋怒之道,心理治疗法鼓励不要压抑内在情绪并建立宣泄的管道,例如在独处时大声叫喊、捶打枕头,或是找合适的对象倾吐,具有丢出去的倾向。但是佛法反其道而行,要人们忍一口气..
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

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

忍辱的人福德大福报大广钦老和尚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

第一佛略教偈

亦名:毗婆尸如来略戒经子题:法体偈、忍辱第一道、第一道、佛说无为最、无为最、毗婆尸佛、婆沙佛、钵沙佛、羼提、贤劫、鞞婆尸佛含注戒本·七佛略戒:“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出家恼他人,..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