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念往生

五逆之罪人,于临终时依善知识之教,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极乐。此乃出自观无量寿经之下下品及无量寿经卷上所载之第十八愿文。又具足十声之念佛,则称十念成就。(参阅“十念”445、..

九品安养之化生

安养者,极乐之异名。往生极乐净土之人,有胎生、化生二种。疑佛之他力而自力念佛者,或生于边地之宫殿,或生莲内而花不开,五百岁间不能见闻三宝,犹如胎生之人,于母胎内不能见日月,故称胎生..

七宝树林

指极乐净土之林,由七宝树所成,又称七宝行树。[法华经卷二譬喻品、法华经玄赞卷五之本、阿弥陀经要解(智旭)](参阅“七重行树”102) p125 ..

一乘极唱

谓一乘教为大乘教之极理。盖一乘之法,无二无三,为了义之说,故谓极唱。又指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之弥陀教法,如佛说阿弥陀经义疏(大三七·三五六中):“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万行圆修,..

七重行树

乃七重行道树,为极乐世界之宝树。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六下):“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曰极乐。”观无量寿经并载宝树观,然于“七重”无具..

戒度《佛祖统纪》

戒度。习律受业栖心。晚住余姚极乐。病中作遗书别士夫道旧。命众诵观经。至法身观。厉声念佛加趺而化 。

十六观门

(术语)十六观者,往生西方极乐之门户,故云十六观门。【又】真言准于显教九次第定之须逆观,就无尽法界与无余众生界,立十六观门。无尽法界有八门:以一切心为一心(顺观),以一心为一切心(..

十七种庄严

(名数)极乐之庄严总有二十九种,其中依报之庄严有十七种。正报之庄严有十二种。

十乐

(名数)极乐之十乐也。

十万亿佛土

(界名)极乐世界也。阿弥陀经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入出二门

(名数)入门与出门之称。入门者,谓修净业而入于极乐功德庄严中之自利门也。出门者,谓以慈悲心为苦恼众生出施教化之利他门也。净土论所说之五念门与五功德门中,前四门为入门,后一门为出门也..

观察门

(术语)五念门之一。观想极乐净土庄严相之法门也。见净土论,三藏法数二十三。

九品安养之化生

(杂语)安养者极乐之异名。化生者极乐之往生有胎生与化生二种,而九品之往生人,尽化生于莲花中。是生于边地疑城(极乐之中)者,于宫殿之中,为胎生也。..

八功德水想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观想极乐八功德水之相之行法也。

八功德池

(杂名)极乐之浴池也。无量寿经上曰:内外左右有诸浴池。(中略)八功德水湛盈满。

九品净土

(术语)又曰九品净刹,九品安养,九品莲台。有九品差别之净土也。愿往生之人,有九品之别,故所生之极乐净土,亦有九品之殊。其说虽基于观无量寿经。而彼经但谓众生之机,有九品之别,各修其品..

七重行树

(杂名)极乐国土之宝树也,行列七重。故曰七重之行树。阿弥陀经曰: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七宝周匝围绕。..

极乐报化

(术语)弥陀之极乐国土,为报土、为化土,诸宗各有异论。天台净影谓之化土。道绰善导谓之报土。慈恩或唯谓之报土,或谓之报化二土。日本之源信,则以极乐为报土,以处胎经所说极乐之边地懈慢界..

三忍

1、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的人,听到七宝树林的声音,便得三种之忍,即一、音响忍,就树林的声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柔顺忍,心柔智顺,对实相的道理很信顺;三、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的法理..

十万亿佛土

指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