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乐加行

【意乐加行】 p1208瑜伽三十五卷十四页云:意乐加行者:谓即利益安乐意乐、日夜增长。

系念眉间

【系念眉间】 p1445大毗婆沙论四十卷一页云:问:何缘系念在眉间耶?答:修观行者、先依此处,生贤圣乐,后渐遍身;是故彼于眉间系念。如受欲者,男女根处,先生欲乐,后渐遍身;此亦如是。亦有..

安住余梵行

【安住余梵行】 p0626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又言安住余梵行者:谓三十七菩提分法。彼由三处之所摄受。谓由奢摩他故,由毗钵舍那故,由修身念故。如其所应,彼自性故。彼品类故。..

多业受果次第

【多业受果次第】 p0623集论五卷四页云:若一有情,成就多业;云何次第受异熟果?于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所数习者,或最初所行者,彼异熟先熟。..

慧行

【慧行】 p1318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慧行者:谓能受持读诵问论胜决择等增上了别;即于彼义,转增明了,勤修习慧。

缘色想有三种

【缘色想有三种】 p1304瑜伽五十三卷十七页云:想所行者:谓缘色想,略有三种。一者、色想,二、有对想,三、别异想。色想亦三。一、有光影相,二、据方处相,三、积集住相。如是三相,随其次第..

感善趣行

【感善趣行】 p1249瑜伽七十一卷九页云:感善趣行者:谓戒性福业事。

随义行及不随义行

【随义行及不随义行】 p1371大毗婆沙论十六卷五页云:能正行者,名随义行。彼诸弟子,不能正行;故名不随义行。有说:如应行者,名随义行。彼诸弟子,不如应行;故名不随义行。..
法藏法师:净土行者如何修持「礼敬门」

法藏法师:净土行者如何修持「礼敬门」

净土行者如何修持「礼敬门」《往生论》中所示的「礼敬门」,对念佛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其内容简单的说,就是五体投地来礼敬、仰祈弥陀佛的悲愿不舍摄受往生。由于我们过去愚痴,只知追求名利、财..

质直行

【质直行】 p1340瑜伽八十四卷四页云:质直行者:住于向道。又云:质直行者:如其圣教而正修行,无谄无诳,如实显现。二解 法蕴足论二卷十二页云:质直行者:谓八支圣道,名为质直。所以者何?..

见道亦名无相

【见道亦名无相】 p0642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见道说无相声者:如说目连不说第六无相住者。云何第六无相住者?谓随信行随法行者,不可施设在此在彼,不可施设在苦法智忍,乃至在道类智..

见道不退

【见道不退】 p0641 大毗婆沙论五卷八页云:何缘见道定不退耶?答:以彼见道,是速疾道,无留难道;非中起道;是故不退。复次以彼行者,堕在见道大法駃流;为流漂激,无容可退。其心慢缓,方可..

见谛方便

【见谛方便】 p0640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方便勤修,趣见谛道?颂曰:将趣见谛道,应住戒,勤修闻思修所成。谓名俱义境。论曰:诸有发心将趣见谛。应先安住清净尸罗,然后勤修闻所成等..

妄称沙门梵行

【妄称沙门梵行】 p0630瑜伽八十四卷十五页云:实非沙门称沙门者:已失苾刍分,称有苾刍分故。实怀恶欲,而自称言:我是第一真沙门故。非梵行者:实非远离淫欲秽法,而自称言我远离故。又失苾刍..

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p0609瑜伽二十六卷七页云:云何由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行差别故;建立七种补特伽罗。谓若贪增上补特伽罗,名贪行者。若瞋增上补特伽罗,名瞋行者。若痴增上补特伽罗,..

名所摄四蕴依止七处转

【名所摄四蕴依止七处转】 p0590瑜伽五十四卷七页云:依止七处,名所摄四蕴转。一、乐欲,二、希望,三、境界,四、寻伺,五、正知,六、清净方便,七、清净。诸受用欲者、依止四处。住律仪者,..

有功用运转作意

【有功用运转作意】 p0556瑜伽十一卷十七页云:有功用运转作意者:谓即于此,勇猛精进无有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

愿力自然

(术语)众生往生,非由行者之思惟分别,乃依阿弥陀佛之本愿力,自然即得往生也。

临终现前愿

(术语)又曰来迎引接愿,圣众来迎愿,现其人前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念佛行者到临终时。弥陀如来愿与诸圣众共现其人之前而引接之也。..

药师十二神将

(如来)以药师如来神力守护行者之十二大将也:一,宫毗罗大将。二,伐折罗大将。三,迷企罗大将。四,安底罗大将。五,额你罗大将。六,珊底罗大将。七,因陀罗大将。八,波夷罗大将。九,摩虎..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