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盐

又作盐断。亦即禁断食盐。密宗行者修驱除诸毒之秘法而持神咒时,依经轨记载,以不食盐分为成就此修法的要点之一。据穰麌梨童女经记载,穰麌梨乃观自在菩萨化身之一,以此尊为本尊之修法可驱除药..

臂索

指密教行者修法时悬于右臂之珠索。又称真言索。据苏悉地羯啰经卷上载,行者作诸事时,右手臂常系真言索带,右手持珠索,并以香涂之,持诵真言一百遍,或一千遍;又带持珠索者,毗那夜迦不能加以..

日月轮

于密教,日轮表胎藏界之理,月轮表金刚界之智,故诸佛以善巧智令行者于内心观想日月轮。[菩提心论、菩提心义卷一末] p1445

闇室念佛

谓入于闇室大声念佛。行者特别选择闇室,出大音声念佛,完全与外界断绝视听,远离妄想,以成就念佛三昧。释净土群疑论卷七(大四七·七六中):“稽其圣典,亦无至教,但修行之人,将斯闇室,绝..

隐形法

隐藏自己身形之法,即隐身术。据龙树菩萨传载,龙树未出家前,曾学隐身法,入国王之后宫侵凌侍女;其法系以七十种药材研制成青药丸,加水磨之,以涂眼睑,即可隐身。此疑系印度自古相传之一种咒..

总供

密宗行者于供养本尊时,先供养涂香、花、烧香、饮食、灯明等五种,称为别供。供已,更以印明行普供之法,从此印明生出广大无边之微妙供物,供养一切海会圣众,即称为总供。 p6486 ..

毛头

(一)即毛道。为凡夫之异称。又指极小之场所。 (二)禅林中为人剃净毛发者之职称。又作剃头行者。[禅林象器笺第七类职位门] p1484

六器

密教于修法坛所供之六种供具中,阏伽、涂香、华鬘三种之盛器各有二个,总称六器。六器依次置于火舍左右,其中,置于行者右方者用于前供养,置于行者左方者用于后供养。此六器之形状相同,皆由碗..

心光摄护

谓阿弥陀佛之心光摄取照护念佛行者。心光,又作智慧光,指佛心所起之光明。观念法门(大四七·二五中):“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选择..

六无畏

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位别,称为六无畏。即真言行者于地前三劫所得之利益。无畏,安稳苏息之义,此六处为行者再生苏息之处,故称六无畏。即:(一)善无畏,行十善业,止十不善业,常生..

内护摩

护摩,梵语 homa,为火祭、焚烧之意,即投供物于火中之火祭祀法。密教分护摩法为内、外二种。内护摩即行者观想智火,将本尊、炉、行者三处合一,即身、口、意三业合一,观住于我即大日如来,以..

上士

(一)菩萨之异称。又作大士。菩萨远离迷执邪见,正见法理,乃圆满自利利他之行者,故称上士。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一上):“瑜伽论云:‘无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无利他者,名中士..

五种得失

指修往生净土正杂二行之五种得失。又作五次相对。即亲疏、近远、无间有间、不回向回向、纯杂等五种相对之得失。(一)亲疏对,修正行者称礼忆念阿弥陀佛,弥陀即见闻觉知,彼此之三业不相舍离,故..

五瓶灌顶

又作瓶水灌顶。密教以五瓶之水灌于行者之顶上,表受者得五智如来之智慧。行灌顶仪式时,五瓶应先经五佛印言加持,而后由大坛移置正觉坛,灌五瓶之水于受者之头顶。(参阅“五瓶”1167) p1168 ..

五相成身观

又作五转成身、五法成身。密教观行之一。指行者在现实身作观,而完成本尊之佛行。此观法与三密观同为金刚法重要之观行。三密观乃以本尊与行者互入,而由横面作观;五相成身观则次第纵观五相。此..

身语亲善现行

【身语亲善现行】 p0679 杂集论八卷九页云:云何身语亲善现行?同梵行者,摄受尸罗故。谓同梵行,摄受尸罗;应归趣故。

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

【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 p0669 法蕴足论一卷五页云: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何等名为二十四法?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具净信,亦能劝他、令具净信。广说乃至自思择已,为..

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

【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 p0668 法蕴足论一卷四页云:成就十六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不能广利。何等十六?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具净信,亦能劝他、令具净信。广说乃至自思择已;为证法义,能正..

随法行

【随法行】 p1366瑜伽八十四卷四页云:随法行者:于因转时法随法行。由闻他音,内正如理,而思惟故。又云:随法行者:法随法行。二解 显扬三卷十页云:二、随法行。谓如有一,性是利根;纯熟相..

诸所有行

【诸所有行】 p1347集异门论十一卷八页云:诸所有行者:云何名为诸所有行?答:尽所所行蕴,略有二种。一、心相应行蕴,二、心不相应行蕴。云何心相应行蕴?答:思、触、作意、乃至诸所有现观。..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