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三世心不可得

禅宗公案名。又作婆子点心。系唐代德山宣鉴禅师与一卖油饼婆子间之机缘语句。德山虽精通金刚经,然局囿于文字义理之研究,经婆子点破,方知自己执迷之过。据碧岩录第四则所载,德山精究律藏,通..

有想

梵语sajjin,巴利语 sain。为“无想”之对称。指具有感觉、认识、意志、思考等意识作用;或指具有此等作用之有情众生。据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所举,众生有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

有想

梵语sajjin,巴利语 sain。为“无想”之对称。指具有感觉、认识、意志、思考等意识作用;或指具有此等作用之有情众生。据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所举,众生有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

如语

即真实不虚之言说。指如实之语、如法之语等。金刚经(大八·七五○中):“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 p2378

如语

即真实不虚之言说。指如实之语、如法之语等。金刚经(大八·七五○中):“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 p2378
星云法师:金刚经说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星云法师:金刚经说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阴雨绵绵,但雨水阻挡不住各位求法的热情,我们数千人济济一堂,这都得感激佛陀的慈光加被,大家才肯欢喜来领受甘露法水。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从金刚经说到般若..
持诵金刚经的神奇作用

持诵金刚经的神奇作用

14日夜补注:刚听一位朋友(学诚法师的弟子)说,南怀瑾大师也和下文的仁达大师一样,正是在读《金刚经》到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时,于言下大悟。仁达自1992年初夏学佛以来,每日持..
探讨金刚经中的般若意趣

探讨金刚经中的般若意趣

《金刚经》作为般若类经典的代表,它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指明虚妄,即梦幻泡影而可知;推极根源,于我人众生寿者而可见。诚诸佛传心之秘,大乘阐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见性之机括也。它的思想..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序金刚经歌者,梁朝时傅大士之所作也。武帝初请志公讲经,志公对曰:「自有傅大士善解讲之。」帝问此人今在何处?志公对曰:「见在鱼行。」于时即召大士入内。帝问大士,欲请大士讲金刚经,要何..
抄写读诵金刚经带给我的作用和好处

抄写读诵金刚经带给我的作用和好处

我今年快40岁了。几年前因为遭受小人恶意迫害,自己又想不开,患上了特别严重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这几年,我一直足不出户呆在家中。心情每天都特别不好,心里老是放不下小人对我的伤害,天天想..
梁乃崇:两则金刚经的实例

梁乃崇:两则金刚经的实例

梁乃崇教授从《瑟谷传奇》、《夏山学校》这两本书里,我看到了对《金刚经》的实践。一是「礼即非礼,是名礼」。在夏山学校里,「有没有礼节」和「有没有礼貌」是不同的两件事。创办人尼尔区分了..
持诵金刚经的神奇感应

持诵金刚经的神奇感应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持诵金刚经的功德是最不可思议的。佛言,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古往今来汉地有许多的成就者,皆是在持诵金刚经时开悟的。以下摘录一些..
念金刚经还被人看不起、傲慢对待:大好事,业障

念金刚经还被人看不起、傲慢对待:大好事,业障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经文是说,这个人,重罪轻受。复..
金刚经中“如筏喻者”的佛经解释

金刚经中“如筏喻者”的佛经解释

《金刚经》: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中阿含经》中的一段经文对如筏喻者有解释。现摘录如下:云何我为汝等长夜说筏喻法。欲令弃舍。不欲令受。犹如山水..
黄念祖: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与心灵世界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与心灵世界

圣严法师:金刚经的「应无所住」与心灵世界金刚经的「应无所住」(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无私无我的智慧,处理一切..
金刚经今疏

金刚经今疏

金刚经今疏知义法师著我是在民国五十年才开始学佛的,但首先接触的是金刚经,因为没有经验,只是当著一般书籍来阅读。奇怪的是使我觉得其中的道理是那样地高妙,虽说不出其所以然,但以后只要有..
金刚经释要

金刚经释要

慎独佛说微尘众,乃指吾人心中之种种思想而言,若按佛性而论,本无微尘思想:然依佛性而观,则一切微尘思想皆是佛性。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是涅..
金刚经感应

金刚经感应

梁天监中,有琰法师,居长安招提寺,年十一岁为僧。忽一日,同寺中僧侣往占吉凶。于相师家,以次占。至琰,曰:「可惜聪明寿夭,至十八岁数亦足矣。」琰闻之不乐,及归寺,发心躬诣藏殿,焚香躬..
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

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也。一端身正坐如对圣容则身业净也。二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业净也。三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业净也。内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于..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