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答:在因果律中,一因一果;一因数果,与数因一果诸端似易找出事物求证,惟有因无果,与有果无因,颇难求证,未审

李炳南答:在因果律中,一因一果;一因数果,与数因一果诸端似易找出事物求证,惟有因无果,与有果无因,颇难求证,未审

问:佛家主因果,在因果律中,一因一果;一因数果,与数因一果诸端似易找出事物求证,惟有因无果,与有果无因,颇难求证,未审是否有诸?(黄朝华)李炳南答:原则上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尊问二则,在相似法..

你知道吗?欲望就是苦的来源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做“优楼频罗”的村落,住在附近的树林里。当地的村长听说佛陀来了,想到佛陀常教导人知苦、灭苦,心中有着几分的仰慕,也向往能亲自听个究..
李炳南答:诵经时撞钟敲木鱼,有何取义?(普慧)

李炳南答:诵经时撞钟敲木鱼,有何取义?(普慧)

问:诵经时撞钟敲木鱼,有何取义?(普慧)李炳南答:钟能警众,且钟身或铸经文,或铸经名,撞之音传虚空,等于经声遍满法界,乃普益众生之意。鱼常醒不睡,刻木为形,敲之使不昏沉。取其惺惺之意;并以群众念..

慧可妙法点醒为脱罪业前来求法的三祖

由于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禁佛、道二教,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禅宗二祖慧可来到江淮之地。这里奇绝的高山为他的藏身提供了最好的场所,于是,慧可往来于司空山和天柱山以及太湖之..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的由来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那律尊者被尊为“天眼第一”。出家前的阿那律是释迦族的王子,由于过去生曾供养辟支佛,所以生生世世皆感得大富大贵的福报,衣食住行一切不虞匮乏。而善根深厚的王子,并..
李炳南答:菩萨救人,不一定要称名而后往救,亦有虽未称名,菩萨亦必往救之,惟视其人善恶业力何如耳

李炳南答:菩萨救人,不一定要称名而后往救,亦有虽未称名,菩萨亦必往救之,惟视其人善恶业力何如耳

问:菩萨救人,不一定要称名而后往救,亦有虽未称名,菩萨亦必往救之,惟视其人善恶业力何如耳。且获救时环境,有须预先为之布置者,预先布置之时间,有在数日之前,或数年之前者,甚或远在数十年之前者,..

群魔乱舞

古印度神话传说中有一群恶神,叫做“魔”———梵文音译“魔罗”之略,意译为“扰乱”、“破坏”、“障碍”、“夺命”等,是“扰乱身心、破坏好事、障碍善法、夺人慧命”的意思。旧译佛经中作“..
李炳南答: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

李炳南答: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

问: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李炳南答: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生,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

提篮观音马郎妇

丰姿窈窕鬓欹斜,赚杀郎君念法华。一把骨头挑去后,不知明月落谁家。(泉州粲和尚)观世音菩萨千百亿化身,如《普门品》所载: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形..
李炳南答:‘无我\’作何解释?

李炳南答:‘无我\’作何解释?

我字作主宰之体讲,人身乃四大假合之集团,实无有主体,故曰人无我。一切事物,俱是众缘和合,而现假相,均无主体,故曰法无我。居士所举者,乃是懈怠及放逸,为学佛者最大忌病!(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