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诵经时撞钟敲木鱼,有何取义?(普慧)
李炳南答:钟能警众,且钟身或铸经文,或铸经名,撞之音传虚空,等于经声遍满法界,乃普益众生之意。鱼常醒不睡,刻木为形,敲之使不昏沉。取其惺惺之意;并以群众念诵,必有音节,方不错乱,钟鱼又为调整音节之用。
问:诵经时撞钟敲木鱼,有何取义?(普慧)
李炳南答:钟能警众,且钟身或铸经文,或铸经名,撞之音传虚空,等于经声遍满法界,乃普益众生之意。鱼常醒不睡,刻木为形,敲之使不昏沉。取其惺惺之意;并以群众念诵,必有音节,方不错乱,钟鱼又为调整音节之用。
旧说曰:“僧堂钟,谓之集众钟。”《敕修清规·国忌》云:“至期,鸣僧堂钟集众。”又〈法器章〉云:“僧堂钟,凡集众则击之。”详〈僧堂钟〉处。《首楞严经》云:“此祇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释氏要览》云:“犍稚,今详律,但是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稚也。..
以木制成的鱼,在读诵经文时叩击之。据说鱼类昼夜常醒不眠,今以木雕刻成鱼形而叩击之,目的在警惕世人不可昏沉懒惰,应该昼夜精勤修行佛法,直至成功为止。
巡火板。《敕修?赴斋粥》云:“斋时,候巡火板鸣,先归钵位。”三下板。《禅苑》,众僧下钵。是名火板。忠曰:“单三下也,日本此谓三钟。按《禅苑》,如晨粥时,以长击三通下钵;斋时,以三下板下钵。”长板。长击三通。《敕修?法器章》云:“大版,斋粥二时,长击三通。”大钟。十八下。《禅苑》报斋..
〈日用轨范》云:“木鱼响,不得入堂,或令行者取钵堂外坐。”《敕修清规·法器章》云:“木鱼,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方日间求化,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忠曰:“..
忠曰:“粥时长板名下钵板,斋时三下板为下钵板。”《禅苑清规》云:“开大静,乃至次打长板者,众僧下钵也,众僧一时入堂。次打木鱼,众僧集定也。”打法,见〈长板〉处。忠曰:“下钵板有异说:《禅苑清规·、《校定清规·则以木鱼已前,长击三通为下钵板。《校定》说,见〈长板〉处。《入众日用》、..
《禅苑清规》云:“斋时,三下已前,先于食位就坐,及打三下,即起身下钵。”又云:“斋前闻三下板鸣者,众僧下钵也。”云章称此三下板为长板。其说曰:“每下令其击声长缓,盖欲有少时刻使众迟速齐一,故云长板。”忠曰:“早粥,本长击三通下钵,《禅苑》。后讹木鱼后三下叠叠下钵。余窃推其转谬源,..
(物名)有二种:一为团圆之鱼鳞,读诵叩之;一为挺直之鱼形吊于库堂,粥饭击之,禅家呼曰梆。敕修清规法器章木鱼曰: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释氏要览曰:今寺院木鱼者,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刻鱼象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蒱劳为之大鸣也。摭言曰: 有..
这样诵经,效果就大了梦参长老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你要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要至心,不至心不会来。如果你会修观的,念《普门品》的时候,你观想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发这么大..
倓虚法师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念至功夫纯熟,心中自然清净。平日应注意者:(1)即佛之戒律须守,对外面环境之奢侈繁华,须看得破,一切恶习,丝毫莫沾。每天应有定课,按照去作,念佛念经,皆不必分别。..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时,..
林清玄谈到警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摆在佛案的左侧,它巨大厚重,一人不能举动,诵经时木鱼声穿插其间。我常觉得在法器里,木鱼是比较沉着的,单调的,不像钟鼓磬钹的声音那样清明动人,但为什么木鱼那么重要?关键全在它的眼睛。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
观心诵经法◎ 智顗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观: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法;次须运心作观。观我能为法师,传佛正教,为四众说。想所出声,非但此一席众,乃至十方皆得听受,名为假观。次观能说之人、所诵之经,何者是经?为经卷是?..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现在每天能诵8部《无量寿经》了,而且是早晨连续诵3部,晚上连续诵5部。我之所以法喜充满,非常欣慰,就是因为过去我对诵经非常恐惧,感觉枯燥乏味,坐不住。这段时间,我通过自身的努力精进,并我在佛力的加持下,诵经发生了质的飞跃,能一下子坐下来诵6个小时的经,这在以..
每个人都想要健康,也用尽了各种方法。但告诉各位,现在市场上各种养生法,对的几乎很少。比如艾灸,火疗,拔罐,还有原始点,还有各种营养套餐。反正琳琅满目。但都无法切中要害。想要健康,先要懂得人的身体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人体是个很精密的接收器和放射器。现在的营养学把人当成一个物质体,好..
很多人在家念经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定不下来总是无法进入状态心烦意乱这样的念经是没有效果的还有一种现象是自己已经进入状态了可是总是有人找,不是爸妈敲门就是微信朋友在找那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是等等再开门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这两种问题都是很容易遇到的,第一种是你的修行还不够,可能..
凡是李炳南老教授的学生或好友,都知道老人的视力,并没有老化,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不如。老人家九十七岁如有做视力检查的话,很可能还是一二左右呢!这虽然是老人的身体素质一向很好,而平时的保养得宜也有很大的关系吧!老人平时对眼睛的保养是:用稀盐水清洗。方法是:先稀释一杯盐水。把双手洗净,再用食指与..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 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请问有甚么办法解决?二、此世灾难多台风吹来了,地震发生了,墙倒屋塌,这就得死伤许多人口。..
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个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跟着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真是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例如刀兵灾祸的悲惨跟痛苦,真是一言难尽啊!甲、刀兵劫的来源我们大家要明白,刀兵劫的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呢?凡事是不离因果的,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要受..
一、逆境得转变,灾难能消除人的苦乐,原是一种果报,这却得合三世来观,若不懂这个道理,是很难讲通的。现在我们遭受逆境,遭遇灾难,当然是因果关系;要最快的把他转变消除,就是「念佛」。经上说过: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能消了罪,还遭甚么逆境灾难呢?经上又说:能念「阿弥陀佛..
常礼举要李炳南教授编述缘起(一)居家(二)在校(三)处世(四)聚餐(五)出门(六)访人(七)会客(八)旅行(九)对众(十)馈赠(十一)庆吊(十二)称呼(附说)缘起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次第,一步深过一步,净土法门也是如此。莲社在台中已经二十多年了,在从前也有成就的莲友,他们的本质好,..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教界来看,更是呈多元地蓬勃发展,佛学的研究、佛法的讲演、种种其他佛教宗教活动的举办,似..
宗教固然离不开劝人为善,希望后来得一种归宿,这便是宗教的特质。归宿二字,是说的一种最究竟的办法,这样说来,必须得无限度的好处,纔是究竟。甲:有人说,就像尧、舜、禹、汤,都是一百多岁,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却值得羡慕了。乙:哼,时间太短了,我不愿做。甲:老彭活了八百年,可以吗?乙:短短,我不希罕。甲:..
雪公云:‘古人说:“下愚的人,遭了逆境,他是怨天尤人,不知忏悔,他既受了恶果,他还接著造恶因,所以是祸上加祸;上智的人,处了顺境,他明白福是由善来的,他是更加作善,福果中又种了善因,所以他是福上增福。”’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干净了,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行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工夫忙闲而定。越多越好。)四、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五、南无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六、南无清净..
佛学说空说有,如掌与拳,本为一事,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抉窈摘微,端在般若,此门乃佛延至第四教时,方为畅演,固非为初机所说也,明矣。不善学者,往往偏执一面,致使圆通康衢,依方生迷,群言淆乱,多启斗诤,利生云乎哉?有言妙有,是诠其相;空言真空,是诠其体。因体空故有不变义,因相有故有随缘义,且也..
助念即助对方往生。助念者对往生之道理与方法,必须清楚,对方才能得到利益。人临终时,各人神识不一。平日所为,此刻影子会一一现行,带著本性往外走。此时完全是业力在作主,力量大者,在前头。恶业多,则恶种子力量大,一冲出来就下三道。若善业多,善种子就领著上人天二道。平日有念佛功夫,就有佛..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通。贰、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华言智慧┐┌实相(真空之体)般若┤├三种┼..
李老居士,名炳南,山东济南人,幼受儒学教育,深得孔门心法。长而学佛,亲近三宝,护持道场,为法门龙象。参访印光、太虚、虚云等高僧大德。研究佛理,诵持经典,书写佛经,讲解经典,躬行实践,贯彻始终。以文学之基础,发挥佛教奥义。言言真实,字字契理,为正信之优婆塞。后随孔德成先生至台,专攻..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