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如何使家庭越来越和睦

学佛人如何使家庭越来越和睦

不得意存烦怨,则正是行菩萨道。倘心存烦怨,则不但与菩萨道不合,且与自己天职性分不合矣。--印光大师有的人潜心学习佛法却解决不了家庭纷争有的人自叹亲人之间矛盾重重一切烦恼的产生都源于我..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十)

原文:至癸未(公元1583年)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公元1586年)登第,授宝坻知县。至癸未(公元1583年),用了三、四年的..
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

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

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我们讲到修法要抓住一切法之核心,那究竟什么才是核心呢?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宗旨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故调心..
你要这么修,才有可能真的开悟

你要这么修,才有可能真的开悟

今天,我们来谈《奢摩他颂》中的这一句:“今言知者,不须知知,但知而已。”前面讲“以知知物”和“以知知知”是不对的。那么,现在讲的这个“知”,应该是怎么样才是对的呢?“不须知知”就是..
口和无诤

口和无诤

圣严法师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无诤观念,是可以避免的。不论是僧团或是其他团体,想要做到口和,说话用语就要谨慎小心,要经常使用敬语、爱语、勉励语或同情语..
明奘法师:佛教的生命态度

明奘法师:佛教的生命态度

近日,先是缅甸遭受台风袭击,造成人员伤亡,接着不出半月,中国四川遭受巨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生命伤亡目前还在延续着。人们一边积极的抢救伤病,一边积极的恢复民生,冀望自然灾害带给生命的损失减到..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二)

原文:《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书》就是《尚书》。天意难测呀,命也..
高贵,一个人的精神风骨

高贵,一个人的精神风骨

高贵,一个人的精神风骨康 娜有品者高,有金者贵。高贵是一种情怀,是一个人在精神气质上的富足。高贵者不对位卑者颐指气使,也不对位尊者奴颜婢膝,随和而不随意,忠诚而不谄媚,即不仰望,也..
心是一条流动的河

心是一条流动的河

学诚法师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实际上不是。心像一条流动的河,无数的念头刹那生灭,相续不断,前一个念头刚过去,下一个念头又生起起什么念头对我们的生活、生命是有影响的,它会制造..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三)

大家上午好,请坐。我来到广西南宁,他们告诉我10点才开始夜生活,希望大家不要夜生活得太晚,这样的话会影响你白天的状态。感谢刚才巧玲和空谷幽兰两位同学的分享。尤其是巧玲讲她做直销那一段..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