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抓住佛法的核心
抓住佛法的核心◎ 米拉日巴尊者阐释十度六度展开,就是十度。对于这十度,米拉日巴尊者曾解释说:断除我执外,无余布施度。在断除我执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布施度,因为断了我执以后,就没有不能施舍的东西。断除狡诈外,无余持戒度。在断除狡诈以外,再没有其他的持戒度。其实之所以不能持戒,就是因为..

出家这条路不好走
◎ 界 诠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弥,从沙弥到比丘。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从学法到安住,这就困难了。真出家修道好辛苦,常常背个包四处游学,风里来雨里去,时而头顶烈日,时而冒雨行路,不知在找什么,就是找不到安心的地方。学吧,三藏十二部无从下手,修吧,八万..

元音老人: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根据元音老人海口开示整理弟子: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有学过佛的人死了以后,他自己不能超度,我们学佛的人要帮他超度,应该要怎样帮他超度啊?请您介绍一下。元音老人:度亡的咒是很多。弟子:请您介绍,就是超度的那六个咒。大光明咒元音老人:度亡的咒是很多,最好最要紧..

出家人的爱国观,出家无家爱国家
如瑞法师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是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民间,端午节至今沿袭着赛龙舟、吃粽子等古老习俗。同时,这一天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报国无望投汨罗江的日子。因此,人们也将端午节视为屈原的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值得怀念和感恩的日子里,和大..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养死葬都做不到。当这种误解与中国传统中对孝道的尊崇与对家庭的重视相结合,就导致佛教传入中国后始终面临着不孝的指控。事实上,佛教的教义是否真的有失于孝道呢?出家人对于自己..

佛教是维持亚洲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黄心川 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后,东亚某些地区虽然还呈现出动荡不安的局面,但总的政治经济形势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在经济方面出现了东亚的奇迹。人们不禁要问:东亚经济的发展究竟与它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什么关系?有人认为在冷战以后,亚洲的民族宗教意识形态或者宗教的文明正在作..

正念的重要作用
◎ 寻 灭 心的能量是纯净的,心的能量为你提供了制造念头的力量,但它依然是纯净的,可能你的念头并非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念头的心的能量也会受到不好的念头的影响,不会的。例如电子,有一个电流,有一个能量,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到很多方面,同时它也可能对你产生危险,如果使用错误它甚至可以结..

所有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 净 界前面说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让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应该判断要往东边去、还是往西边去,要做一个方向的引导。当然,所有的功德,应该是智慧最重要。因为,你的抉择、判断力,如果一念的差错,那么可能会让自己前功尽弃。我们讲一个小故..

宣化上人:八万大劫前念了一声南无佛今生他出家证果了
现在讲一个公案,什么公案呢?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老年人想要出家修道。当时佛不在祇桓精舍,佛的弟子一看到这个老年人,这么大年纪了,又老又穷,又邋遢,出什么家呢?这些证果阿罗汉一观察:这个老年人啊!一点善根都没有,在八万大劫以内没有一点善根,这不能出家的,因为出家一定要有善根。所谓「..

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 慧 律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此误解极深。譬如:有时会听人说起,如果每个人都学佛,则人类不就要灭种了。因为他认为学佛就是大家都去出家,没有夫妇儿女,社会岂不就瓦解?这实..

对学佛人非常重要的两句话,切记!
最近看《印光大师文钞》,感触很深,除了深信净土,老实念佛外,心里牢牢记住了下面这两句话。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却非常受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与大家分享一下。一、一切皆因果我们周边的一切,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乃至一句话,一杯水,一口饭,无不是因果。有人讥讽嘲笑,是因..

既出家就永不还俗
既出家就永不还俗广化律师我奉劝道心不坚,有意还俗之人,须再三考虑,不可随便还俗。第一、佛说出家可证四果阿罗汉,超出三界,在家只能证三果。第二、在家人不知居俗之苦,既经出过家,受过清净法乐,再还俗家,才会感到在家之苦,那时痛苦心情,将比此日痛苦,高过千万倍也。第三、佛说:一子出家,..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在哪些方面有明显不同?
在家居士,集体拜忏。替人助念,为人超度。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 以上六个问题常有人问起。照理说,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非居士所当做,万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学佛的立场;否..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现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门。你不要看轻这念佛法门,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就有一尊化佛出来,这是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见的,所以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并且你这一念佛,你就会放光,啊!这一放光,妖魔鬼怪就都避而远之,跑得远远..

大愿法师:阳气是维持生命健康的重要元素
未时就是下午一点到三点,是小肠经气血最旺、小肠经当令的时候,人体里面有两个器官要时时刻刻保持比较高的温度,就是心和小肠,因为心要去鼓动气血,小肠要去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精微物质,要把它吸收进来,如果温度太低就没法工作了,它们就罢工了,因此小肠经里面阳气如果旺盛,心脏里面热能也足,..

出家真正利益与功德
◎ 莲 池(著) 吴锦煌 (译)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然安居之为利益乎?岂曰:王臣护法,信施恭敬,上不役于官,下不扰于民,而有自然清闲逸乐..

“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忏悔的功能。根据佛经,忏悔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对自己的良心忏悔;第二是对我们所亏欠的人忏悔;第三则是当众忏悔。在当下承认错误的同时,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佛教徒通常是在佛前忏悔..

最该记住的身体七个重要穴位
最该记住的身体七个重要穴位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 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

自豪的出家僧人
◎圣 荣紧张而繁忙的学期又结束了,在过去的学期中,相比之前是有进步。一系列的经历,让我更喜欢佛法,感谢佛法给我带来的喜悦,和在我最低落的时候所带来的正能量。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更应该学会以助人为己任,多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思想的建设才是我们佛弟子的首要任务。如今..

礼佛的三个重要意义
◎ 惟 传我们每天早晚的礼佛运动,有很深的含意。现在如果你还不能够体会到礼佛深义的话,没关系,你可以按照你原来的礼佛方式来做,后面会跟大家再解析礼佛的深义。现在大家就找一个适当的位置,以后这个时段你进来的时候就是礼佛。这样,一方面是运动,一方面也可以让你的身心很柔软。这也是一种动中..

认识生死轮回的本质,是学佛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体认
生死从何而来?由众生的起心动念而来。我们起了一个念头,内心就凝聚一股力量,让人无时无刻不去想它;好比说一个人执着金钱,出门时,心底就惦记着它,整天担心被偷、被抢,或者盘计着如何聚集更多财富。畏惧死亡也是一样,走在路上,远远地就好像感觉前方摆了一副棺木,非得绕一大圈的路来闪躲它不可..

出家与行孝
宽运法师昨天《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关注,例如:出家之后,如何行孝呢?放不下家如何修行?等等。以下围绕出家与行孝的问题略作回应。(一)世间孝与出世间孝首先,大家要知道孝亲观,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狭义的孝亲观只局限于一生,也就是今生今世的父母..

别怪人不知你,先知人才重要
别怪人不知你,先知人才重要◎ 卢 莉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是一种宽阔的胸襟,也是一种宽容的态度。著名作家三毛曾经说过:人都说台北人不热情,其实是自己先没有热情而已。有一天,梦窗禅师搭船渡河,船夫刚把渡船驶离岸边,就看到一位骑马佩刀的威武将军从远处来,而且大声地冲这边喊道:..

出家功德无量无边
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佛陀为什么要出家呢?依照佛教经典来说,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悉达多太子出家因缘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释尊降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太子。《方广大庄严经》中记载:太子出北门,遇到天人所化的比丘,便下车作礼..

念佛最重要的是临终那一念
智谕法师有些人不知道念佛怎么念。现在我来告诉你,念佛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开,把声音放出来。这时候,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容易得到受用。假使嘴巴张不开,声音放不出来,就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这就得不到受用。怎么说得不受到用呢?因为你的声音灌不满你的耳朵,换句话说,你我声音和你的心相应,自然..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静波法师《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菩萨可以有妻子,因为那是因缘。我刚才说过,应该去随缘,随这两个因缘,来使自己无欲..

发愿恒常出家
一方面三世诸佛都是以出家相示现成道的,一方面出家的功德非常大。《大宝积经》中说: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三摩地王经》中也说:如果有人在数劫中供养诸佛一切上妙资具,另有一人以厌离心向寂静处迈七步,后者的福德胜过前者无量倍。藏地有一种说法,出家最好出到底,如..

弥陀愿王大愿核心
五愿原文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二愿..

戒杀放生是一切善法中最重要的
今生的业障是怎么也逃不掉的,如果你不忏悔不做善事来消除业障,因果报应是不可能不存在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佛菩萨说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善事,放生和受不杀戒是善事中第一位的。戒杀放生是一切善法中最重要的。身口意有10个不善业,最重要的是要戒杀,不杀生。我们心里要想,我真的是从今天起..

问出家苦乐
◎道 诚《中阿含经》云:生闻梵志问佛言:在家出家,以何为苦?佛言:在家者,以不自在为苦。谓钱宝、谷畜、奴婢不增长,因此忧愁,不自在故苦也。出家者,以自在故苦。谓随顺贪欲、嗔恚、愚痴,不守禁戒,因此愁戚,故自在为苦也。又问:二人以何为乐?佛言:在家者,以自在为乐。谓钱宝、谷畜、奴婢增..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