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是加拿大留学生,也是菩提学会的学员。
索达吉堪布答:一般来讲,止与观是双运的,这种修法在密宗、禅宗里都有。类似你刚才说的,“不忆念过去的念头,不迎接未来的念头,不落在当下的寻思中”,能安住这样的状态,平时常常生起的贪、嗔、痴等分别念,自然就止息了。
这是佛教中非常胜妙的修法,如果你修得进去,就会住于一种法喜的境界中,和发呆不同。
问:我是加拿大留学生,也是菩提学会的学员。
索达吉堪布答:一般来讲,止与观是双运的,这种修法在密宗、禅宗里都有。类似你刚才说的,“不忆念过去的念头,不迎接未来的念头,不落在当下的寻思中”,能安住这样的状态,平时常常生起的贪、嗔、痴等分别念,自然就止息了。
这是佛教中非常胜妙的修法,如果你修得进去,就会住于一种法喜的境界中,和发呆不同。
指极短的时间。佛经说在人的一个念头中就含有九十个刹那。
正确的念头。不生邪念,忆念正道,叫做正念。八正道之一。
指断除一切憎恨与恩爱的念头,以使身心清凉的三昧。
◎ 李炳楠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摘自《佛..
西藏有一位著名的高僧叫潘公杰,是菩提道次第的祖师。他即没有闻、思、修,也没有参拜过很多的师父,只有一位给他剃度的师父。那他到底是怎样成就的呢?其实,他曾经是一个无恶不做的强盗,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不但百姓怕他,就连国王听到他的名字,也不寒而栗。当地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住在一间..
证严法师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无法由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学佛者要训练自己,以对最亲爱之人的心,去对待讨厌的人。有人或许会说:说得容易,哪里能够做得到?要原谅敌对的人似乎很困难。但是,有一位八岁的孩子来精舍听到我说:要能够原谅别人,能原谅别人才是好人。..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目的何在?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三桩事情疏忽了,我们这一次到人间就白来一趟,古人所讲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世间,糊里糊涂死掉,死了之后又糊里糊涂搞轮回,你说多可惜!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究竟是来干什么的?目的何在?这个问题很难答复。你看看这个社..
今天我们就来分辨一下,夏天哪些水果可以帮助降火,而哪些水果又会引起虚火上升,然后挑对水果吃出好身体。夏天并不是什么水果吃了都好,要分清哪些是容易上火的水果是,哪些是解热的水果。寒凉水果解燥热夏天的水果多属于寒凉性的,比如梨、苹果和各种瓜类。一般来说,实热体质的人夏天代谢旺盛,交感..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达到平等无为之境。作到这个地步就能变..
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真正悟道的人没有中阴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也没有中阴身。什么叫中阴呢? 就是前身已坏,后身未起。前面一个躯壳已经坏了,还没有投胎到后面一个躯壳,当中的这个阴界之身,就是中阴身。这个中阴身是以风大为主,所以它有五通。六通当中他没有漏尽通,他只..
什么是心中心法?心中心法,唐密、藏密红教、东密各有传承。心中心法在西藏和日本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既不是来自东密,也非来自藏密,而是我们汉地独有之传承,远在唐密中就有的。如何修行心..
恒河大手印和禅宗一模一样,它也不讲用什么法修,而是讲无修无得无证,直指人心成佛。但无修无得无证这是真如本性的自然智,我们要证到这种境地,才谈得上无修无得无证,而不是空口说白话的。如果仅懂得一些义理,而没有做到心境一如,顺逆无拘,纵横自在,就说无修无得无证,那就完全失去意义了!所以..
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大涅槃。它的意义详细分析起来,至为深广,因为它是这一代时教的精髓所在,可以说三藏十二部都是它的注脚。一、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
问:善行是否主要是对治自己以往自私自利的习惯,达到无我之境的一种方便呢?元音老人答:善行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主要还在。佛者,乃觉悟不著相之人也。如不开智慧只作善事,充其量不过做个享福之人罢了。福享完了,还要下地狱,仍不能了生死。但如果明悟心性后,以菩提心去做一切利生之善行,则一切善行..
问:我心中没有妄念,与西方净土有什么两样?元音老人答:心体没有两样。因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但有人说大话,心不肯空。事情来了他还著相,著相了就不是净土。。著相生西方,只能是生凡圣同居土。西方有四土的不同,一者,一心用功念佛了但不知一切皆幻现,执为实有,而生事相的净土,亦得极乐庄严的受用。二者心..
问:自从拜读了您老的文章后,我对佛所说的法,有了正确的认识,佛法不光靠理解,更要靠自己脚踏实地修行。元音老人答:很好,你有了正解,就应不懈地努力修行,以期亲证本来面目。只是理解不务正修,那是谈食不饱的。..
问:请谈谈心与境的关系,什么是内境、外境?元音老人答:境,就是我们思想起的幻境。一个念头起,就有一个影子。心就是境,境就是心。没有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没境了。果能把心境消光了,就好了。心境顿消溶就是一下子心和境都消光了。打坐时,能念所念一起脱落,心与境都没有了。内境是我们的身心世界、思..
问:什么叫观自在?元音老人答:观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动摇。这个自己不是肉身的自己,了了灵知才是自己。但又不住了了灵知。
问: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元音老人答:在修法前,显教的书都可以看。但重点应看明白正知见,开发菩提悲愿,建立正确身心行为的书。在师父传你法后,应该看有关修这个法的经论和其他参考书。
问:成佛资粮是什么?元音老人答:成佛的资粮:(一)打坐入定,除障开智慧;(二)广做善事,积累福德。因佛是二足尊,即。
说起烦恼,人人在所难免。虽不希望,却很难摆脱。烦恼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各宗教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对烦恼的认识决定了能否真正解决烦恼。所以剖析烦恼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烦恼。抛砖引玉,欢迎指正。解决烦恼问题,就是要解决人心空虚、不安、恐惧、混乱、无奈等等..
问:《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元音老人答: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的大用。..
问:悟个什么?元音老人答:三世诸佛也不识!还会么?。现在人根机太钝,修禅定不易开悟,唯有净密双修似较合宜,此诚无可奈何之事也。但遇有缘之志者,亦可摄受一、二以教之。
◎圣 严问:对治瞋怒之道,心理治疗法鼓励不要压抑内在情绪并建立宣泄的管道,例如在独处时大声叫喊、捶打枕头,或是找合适的对象倾吐,具有丢出去的倾向。但是佛法反其道而行,要人们忍一口气并靠自己消化之,属于吞下去的忍辱。请问这要如何做到?又忍辱和压抑之间有何区别?答:面对瞋怒时,心理学..
成刚法师答: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问: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们,有点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个疑问是: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师父:因为我们的本师乘愿来到世间设教,就是为了教化我们在迷的众生,使令我们返迷为悟,走出苦..
居士问:凡事皆有因缘,给别人排忧解难会干扰他人的因果。请问,会遭到果报吗?有些神婆帮人看病干扰了因果,遭到报应,请问是什么原因?智渡法师答:此种情况有多种原因:或因妄语,或因邪命,或因偏差,或因天机,或因惩罚,或因诽谤,或因我慢,或因轻蔑,或因瞋嫉.......总之,神婆在帮人看病时,犯..
道证法师讲述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受大众深思,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呈奉供养,只有说说自己病中屡屡失败的一些经验,也许有人在漫漫长夜独自流泪时会用得到吧?初病倒时,因为觉得不大声念佛实在心里听不明白,体力越差注意力越难集中,站着摇摇幌幌,走路跌跌撞撞,躺着昏..
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当我们把责任推到外境上的时候,把这个自我就保护下来了,自我就不需要改变,..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就煮好了,我们那个院长他又很坚持,要我们十一点十五分才吃饭(台中南普陀佛学院一律..
一切的嗔恨,以及所有负面的东西,都是因为我们处在无明的状态,在不明白的情况下种下的恶业,在明白的情况下,再大的恶业也种不下。 当嗔恨升起的时候,你是处在无明当中,你会生气吵闹说出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话。而当你发现这个嗔恨,一刹那间,发现这个嗔恨要带走你的时候,你当下从无明当中清醒。但..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