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编者按:人生之事,莫过于生老病死!世俗凡人的烦恼太多,多是由于不明白因果道理造成的,被世俗心牵着走,非常被动。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无量寿经》【注释】:世俗凡..
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粮者,譬如远行,一者须要资财,二者须要粮食,若缺此二事,绝对难以到达,于此三种资粮中,又有带带关系,先由信生愿,由愿生行;若信不具,则愿与行皆无从成立。现在深入而论之,信仰者应具足四种信心:一者..
当城里的小孩第一次到乡下时,他看各种东西都很陌生。看到鸭子时,他会问:爸,那是什么?看到水牛时,他会大叫:妈,看那只大动物!不管看到什么,他都像这样惊讶不已,直到他的父母懒得回答为止。无论他们怎么解释,这个小孩还是问个不停,因为他先前从来没看过这些东西,因此才会这么着迷。最后,他..
1、一切病先是神病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跟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1.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闲事,赚的是工资,想的是明天。2.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3.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到的是未来和保障。4.智慧人的圈子,谈论是给予,交流是的奉献,遵道而行..
每一个人都是上帝选中的信使,在人世间跋涉一趟,不过是为了给后人传递信息。路途中可能有豺狼虎豹,荆棘毒瘴,但上帝早给每人准备了两个锦囊。发现的人面对风雨安之若素,未发现的人则火急火燎跑上歧途。不要怪上天偏心不公,只是你未发现藏在你身边的武功秘籍。当夜深人静,卸下裹挟的风霜,会发现锦..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世界上用的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最难得的也是朋友。朋友分很多种,点头之交、酒肉朋友、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等等,什么样的人值得深交,什么样的朋友只是过客。三件事看清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1还钱付账有人说,钱是感情的照妖镜,是感情的试金石。现在这..
一、三不管1. 不管闲事做人有尺,贵在有度。不管闲事不是一种冷漠,而是一种分寸。少管朋友的闲事,尊重朋友的选择,是给友情留下了成长的空间。少管别人的闲事,远视别人的生活,这样每个人才有不同的个性展现。少管亲人的闲事,只有亲密有间,家庭才能真正和谐。大家彼此留出足够的空间,才能保持在..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科学家认..
初学佛的人要了解的三件事◎ 弘一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味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
百不管老媪,失其姓,杭州人。尝问于孝慈庵道源和尚曰,修何法门,一生决离苦海。和尚曰,无过念佛。然念佛不难,而难于持久。持久不难,而难于一心。汝若能一切不管,专心持名,至诚发愿往生,临终佛来接引,即得离苦海矣。媪欢然拜谢,归,即将家事,委子妇等,辟净室供佛,修持其中。年余,复问和尚曰,自蒙开示,弟子..
善士问:大家在一起念佛,念七天佛,这叫打佛七吗?仁清法师答:所谓的打佛七呀,是历史上产生的一种修行仪轨。这种修行仪轨,修行方法呢。最主要的是让大家辟除一切外缘。就是放下一切万缘,静修念佛法门,这七天通通是这样。在古代打佛七很少睡觉。定的课也非常的紧张。并且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有简单的..
【我有一想】 p0647 瑜伽八十七卷五页云:有一想者:谓在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二解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四页云:此中我有一想者:谓在前二无色。由彼诸想,一门转故;说名一想。又云:依寻伺者我,亦有差别。谓有一种工巧智者,名有一想。..
【智圆满】 p1152瑜伽九十四卷十页云:智圆满者;谓如有一、性不愚戆。无有下品愚痴障故。亦不喑痖。无有中品愚痴障故。非手代言。无有上品愚痴障故。离三种智愚痴障故;有力能解善说恶说所有法义。
谓置于诸经典之首“如是我闻”等语有五事。龙树于大智度论卷二中广述六事成就,即信成就(如是)、闻成就(我闻)、时成就(一时)、主成就(佛)、处成就(在某处)、众成就(与众俱)。竺道生合此六事成就中之主成就与处成就二者为一,称为五事成就。又憬兴之无量寿经述文赞卷上,则合并信成就与闻成..
据法华玄义卷六下载,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之人;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计有五种:(一)理性眷属,谓诸佛与众生之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故一切众生虽未曾受道,亦得称为眷属。(二)业生眷属,由往昔闻法之善业,复生佛世,受道得度。(三)愿生眷属,昔由闻法结缘,未得证果,曾发誓愿,务在..
凡二十五卷,另有目录二卷。明代费隐通容、百痴行元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目录卷首附有序文、凡例、碑文、塔铭等。本书内容记录自过去七佛、西天祖师摩诃迦叶以下二十七尊、东土祖师菩提达磨以下六人,及南岳、青原两法系之耆宿至云门澄法嗣等禅宗五家之传灯法系,而以天皇道悟列属青原下,并删..
(杂语)Śaila又作势罗,施罗,译言石,山。玄应音义二十五曰:世罗邬波,此云小石也。俱舍光记八曰:世罗,唐言山。邬波世罗,唐言小山。大小不同,故以小标别。增一阿含经曰:施罗比丘。
(杂语)敲钟作响,以召集僧,或报时也。
(仪式)七七日之斋会,以纸作幡子,使主僧火化之。以期亡灵见幡子之好相而得好身也。释氏要览下曰:北俗亡累七斋日,皆令主斋僧剪纸幡子一首,随纸化之。按正法念处经有一十七种中有,谓死时若生天者即见中有如白氎垂下,其人识神见已,举手揽之,便受天人中有。故今七七日是中有死生之日,以白纸幡子..
(人名)Jānayasas,比丘名。译曰藏称。见续高僧传二。
【空无边处解脱】 p0790 如八解脱中说。二解 集异门论十八卷九页云: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第四解脱。超一切色想者:云何色想?答:眼识身相应诸想、等想性、现想性、已想性、已现想性、当想性、当现想性;是名色想。复次有说五识身相应诸想等想,乃至广说;..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