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三十七菩提分(saptatrimsadbodhi-paksika-dharmah)
Sanshiqi putifen佛教教义。亦译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菩提分,意即成就佛教四圣谛的智慧,通向涅槃圣果的道路。分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亦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
瑜伽(yoga)
yujia佛教修行方法之一。yoga一词源于动词字根yuj,意为给牛上轭,引申而有连接、接合等含义。中国旧译相应。佛教早就用以表示总摄修心。修慧的法门。修习方法 由于各宗、各派、各乘、各部的要求和形式不同,名目繁多。其中共同的有严持戒律,调息炼气,凝神观想等。《瑜伽经》(梵文本)提出瑜伽有八..
湿生
【湿生】四生之一。如蚊虫、蠓蚋,依湿气而生者。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三十颂是五言四句的颂文三十首所组成,为学习唯识必读之书。本颂内容,以一切法唯识所现。即以识有非空,境无非有为宗。先破小乘外道,继明唯识之理。以文科判有三种判别方法:一、以相、性、位三分科判,即一明唯识相;二明唯识性;三明唯识位。在《唯识三十颂》的颂文中,初二..
三摩耶道
总称密教的行持方法,因密教是阐明三密平等的道法,故名三摩耶道。三摩耶就是平等的意思。
五悔
五种的忏悔方法。天台智者大师为了修习法华三昧的人,依据弥勒问经,占察经与普贤观经等之意,而订出五种的忏悔方法,即一、忏悔,发露自己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二、劝请,劝请十方诸佛以转法轮;三、随喜,对于自他一切善根随喜赞叹;四、回向,以所修之功德趣向于众生及佛道;五、发愿,发四弘愿以导引..
方便
指为了引导和教化众生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或语言。
布施摄
四摄之一,即以布施的方法去摄受他人。
摄僧三小界解法
亦名:解三小界法、三小界解法、小界解法行事钞·结界方法篇:“解三小界,同前结法。”资持记释云:“解三小中。言同前者,亦事希也。今略出之,文云:‘今有尔许比丘集,解此处小界。’”(事钞记卷六·四○·一四)..
十六心
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谛,为佛教最基本之教义。十六行相,即在修习观悟之过程中,对四谛各自产生四个方面之理解与观念。见道,为佛教修行阶位之一种,意谓“见照四谛真理之修行阶位”。无漏智..
修罗趣
又云阿须伦○海龙王经。此云无善神○大毗婆沙论云。阿素洛此云非天。又素洛。是端正义。阿是非义。谓身形不端正故○楞严经云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从卵而生鬼趣摄。若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从胎而生人趣所摄。若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因变化有天趣所摄。有一类..
自调
声闻缘觉的修行方法,其方法是自调、自净、自度。智度论说:求福德皆为自调自净自度。持戒是自调,修禅是自净,智慧是自度。复次,自调者正语正业正命,自净者正念正定,自度者正见正思惟正方便。
湿生
依湿气而生的动物,如蚊蝇等是。四生之一。
湿生化生
湿生和化生。湿生是依湿气而生长的动物,如蚊蝇是;化生是不靠父母之缘,自然变化而生的生命,如天人及地狱的众生是。
摄化随缘
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
护摩木
(物名)修护摩时焚于炉中者。要段木与乳木二种。段木者,松等之干木,段段切之者。乳木者桑等之生木,有湿气者。先积段木于炉内,于其上置乳木,以强火力。其木材之种类及寸法削状,依于增益等四种坛法而各异。见护摩供事钞中。..
破僧违谏戒犯相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违谏,僧残;破僧罪,是偷兰;违别人谏,波逸提。余之方法,广如戒本疏。”资持记释云:“示罪中。违谏残者,注戒云,僧谏时白二竟,舍者,三兰;乃至白竟舍者一兰;白未竟一吉。破僧兰者,五逆之一。别人提者,拒屏谏故。余方法者,即僧屏二谏,古今废立,委如彼疏,此不烦引。..

怎样在家修行,佛子平时修行的几种方法
人为什么要修行?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器,需要经过火烧日晒,时间越久,越坚固。同样的,我们平时能够自行功课,或上香,或礼佛,或诵经,或念佛,或静坐,不论忙闲,能够持之以恒,时间一久,定能改变气质,净化心灵,提升道德,增加力量,自利利他,受到社会的尊重。依时间、环境、..
这个地方搓一搓,打通十二经络!这个养生方法80多岁老道医用了一辈子!
道医有一个简单的养生秘诀,这个养生方法,非常简单但特别实用,小编把这个养生方法分享给各位,让大家一起受益。这个养生方法怎么做?其实特别简单,就是用手掌去搓脚心,为什么搓脚心呢?因为脚心有一个穴位叫涌泉穴,这个穴位主肾,常常揉搓按摩可以壮肾,不要小看一处涌泉穴,它可疏通十二经络。简..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壹、原理 五、知道妄念 VS 看到妄念
五、知道妄念 V S 看到妄念问:是不是要做到妄念少的时候,才会看到法的生灭?或者妄念仍然很多,还是会看到法的生灭?答:妄念很多,要继续地练习,一定要练习到觉性越来越强,念头越来越少的时候,才有办法看到苦的生灭。如果妄念还很多,是没有办法看见苦的生灭,这是不是看见,只是知道而已。问:知道念头、看到..
怎样理解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
一、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本质特征。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最显著的特点,这是众人皆知的常识。然而却又是最难讲清,最难运用的基本原理。从古到今,所有的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无不强调用意的重要。目前,就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而言..

法增法师:证悟初果的方法 思惟出离以破欲贪
思惟出离以破欲贪欲是三毒之首,四漏之首,七随眠中的两个,十结中的三个,不可以轻待。贪欲久习的结果就形成习气,比如贪色,贪淫,贪吃,贪玩乐,贪饮酒,贪钱财,贪利得,贪名,贪赞许等等;它加强我慢之心。这些贪欲以许多不同的形态和方式生起,众人往往不能察觉,而不知不觉地落入贪欲的魔爪中。我们已经习久为常..
十病九寒,百病寒为先,看这里!冬天驱寒有妙招
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坐一天,总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1、经常虚弱,容易疲劳;2、手脚冰凉,怕冷;3、容易腹泻,喜欢热;4、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5、..
业果不会消失 但是可以转变:请记住这六个方法
业果不会消失。但是可以转变。承认这个道理,忏悔才有办法。否则业果造了之后,死板板的动不来的,那我们的忏悔法就没有用了。因为它可以转变,修忏悔法、作善事就有用。上海有一个老居士,七十左右的时候检查出癌症。从那以后他尽量放生。现在八十多岁了还蛮好。那就是业报转掉了。这就鼓励我们,过去..
把早餐换成它,降三高,除湿气!
关于早餐,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习惯,今天咱们着重讲一下,早上吃什么最好。这个最好,既要有满满的营养、做起来便利,关键是吃了还要对身体好。它就是山药,是不是特别意外?早上吃山药,功效多。山药通常都是炒着吃、煲汤吃。换个做法,清蒸、煮粥,就能当早餐了。山药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但食用的时间也..

法增法师:证悟初果的方法 断第二个烦恼:戒禁取结
断第二个烦恼:戒禁取结(Silabbataparamasa)戒禁取结是一种恶见,邪见心所,它可与恶见合为一。它也是四取之一,十结之一,属于见随眠。行者的恶见使它从想执取蕴延伸为色执取蕴。若人相信并执着于宗教的仪式,或某种形式的修行法,认为这样做有能力排除障碍并净化自己,戒禁取结就生起。印度教徒在这方面尤为..

春天湿气大涨,不除湿后患无穷!
春天是雨水相对比较多的一个月份,此时气候潮湿、阴冷、反复多变,空气湿气浓度大,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像昏昏欲睡,身体沉重,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道医认为:湿气不除,后患无穷!因此春季是为身体除湿很关键的一步。那么,如何才能..
道教修行的六种方法,你到底适合修哪种道?
修行这两个字听起来有些玄乎。要说修行,其实行住坐卧皆修行。现今大多之人不明白何为修行?只是盲目的跟随。不知信仰与修行为何物,只知空念几句经文,行几件善事,便以为能得福报,更有那等痴迷之人,终日静坐家中以为日日叩拜烧香便可得了正果!岂不知善事不行,岂有功德?若无功德,岂可成道矣?三..

心理学家教你:如何使用心理学方法发泄情绪
情绪并不等同事件。是情绪动了和坏了,并不是事件的本身。我们就是搞不清楚,认同了我就是那个情绪状态的全部,自讨苦吃,讨好情绪和冲动,却失去了自己。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
谨记修行人的五个睡觉方法,会用的人很难变老!
第一条: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在养生概念中,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道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这..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