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是你最好的老师。 你身体这样一摆,脊椎没有前俯后仰,稳稳地坐在蒲团上。呼吸,随它长,随它短。需要长的时候它自己长,不需要那么长的时候,它自己短。所以说,呼吸长,呼吸短。《阿含经》里讲的安那般那,其实大家有些地方误会了。它说,呼吸长,知呼吸长,知道的“知”。你的呼吸短,就知道你的呼吸短。那个“知”不是你起一个认识去知,“哎,我这一次呼吸长,我这一次呼吸短。” 不是那样的“知”。叫你呼吸长呼吸短,知道长知道短,你不是变成一个石头人,木头人,什么都不知道,死人一样,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也不是起个念,“哎,我这一次呼吸长了,哦,这一次呼吸短了。”阿含经》的知呼吸短,知呼吸长,不是这样的“知”,别弄错了,又误会掉了。《阿含经》没有教你数一、数二、数三,没有哦。你去看看,它只告诉你,“知”呼吸长,“知”呼吸短,对不对!那个“知”的意思就是,不是木头人、石头人那个样子。这个意思就是“只管打坐”的要领。 身,口,意三个样子。身的样子,脊椎的姿式最重要。不是用力,不是弯腰驼背,也不是抻直起来,都不是,意加进去的都不是。口闭起来。闭起来可以念咒吗?还念佛号吗?可以吗?口闭起来,轻轻地闭起来。意,很多人就是误会在这里。哎呦,教你观心喽,观你的心从哪里来,心停在哪里。又是跑去了,跑到哪里去了。什么观心哪!释迦牟尼佛教的“身口意”三个方面的指导不是这样教的。他的意思,身口意的“意”,是教你这样静坐,坐禅,心念来了心念去,你不要欢迎它,也不要去排斥它。不迎不拒,不理它,有一个“不理”在那里,已经不对了。有一个“不理”这个念头,那就已经起个念头去“不理”了嘛!所以,真正的让你的心念来去自由,念头上来念头去。但是,不是死掉,也不是昏沉过去了。 怀奘不是说吗,“众生的本有,万法的全体”。心念是不是万法之一呀?就好像眼睛照到有相,眼睛就有相现。耳朵听到有声音,耳朵就有响。意根由法尘现,就有法相。念头来去是万法之一呀!万法的全身哪,全体的身,全身,那是你自己的光明藏啊!念头的来,念头本身是你的光明藏的作用,你的光明本身,你怎么知道有念头来去呀?还要在那里起个念头去观,不是矛盾吗?还有的人是,“哦,我知道有念头来了。好,不迎,不要去欢迎它,不要随它,也不要去排斥它。”以为不迎不拒是做意根的、身口意方面的“意”方面的用功,错掉了! 当念头本身的来去,念头本身是你自己的光明的作用,光明的动。光明本身的作用,是你本身,全身,万法的全身嘛!这个时候你起了个念头,“哦,有个念头,不要去碰它”,这个已经是分别意识了。但是,这个念头起以前的那个念头是自然的,是你本来的光明藏,你的光明的本身的作用。这样起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念头),那个(念头),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哦!因为我们习惯性地会生起分别意识,“哎…哦,哦,你这个念头…”在这个以前的,所以叫做“父母未生前”,还没有预兆以前。所以,因为你的意识知道念头来了,这个刹那之间,你前面那个“未生前”的那个就,你就“哦!原来是这样!”识的境界跟“父母未生前”,连念头都不知道念头的时候,光是念头,是你的光明在动的时候,这个一刹那,这个时候开悟的人也有,但太少太少,这比有光出现看到东西,或听到了声音而把你的我执打断还不容易,很少很稀有。大概是过去宿世因缘,过去已经相当成就,生下来就有这本事。否则的话,这个……念头本身是你的光明的作用,跟你去认到这个念头不同哎!体会的出吗?了解吗?光是了解没有用,所以要打坐!所以要打坐!!
相关推荐

参禅的荞麦
◎ 米丽宏荞麦开花,凉凉的明媚,有几分少女气质;轻轻喊她,连名带姓,像喊女伴儿;那边好似就有回应,欠欠身儿,轻轻悄悄应一声:哎荞麦长高,分出许多枝节来,婆娑多姿;茎秆幽红色,具纵棱,温润如玉;花又白,叶又绿,根是土黄的。南宋诗人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说:叶绿、花白、茎赤、子黑、根黄..

元音老人:有关打坐用功的开示
要知打坐,打是打死妄念,坐是坐见本性。假如什么时候都能坐见本性,这是真打坐,不是坐在那里任妄念翻腾,装模作样为打坐。所以我们修法,要在心地上做功夫,时刻不能放松。《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不是统称某某菩萨,而是教我们做功夫,观自在--时时观照自己的本性,在本位上不要有走着。假如你上..

元音老人:打坐的禁忌有哪些_打坐的方法
元音老人开示之一、座上忌想心思动脑筋。元音老人开示告诉我们上座后不要再动脑筋。因为平时想不起的念头,一上座都想起来了,噢!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又该怎么做。这样不好!这样打坐没有用处。我们上座时要死心踏地,好比死掉了,死了还能管什么事情呢?家里事情,工作事情,都不管了。座上妄..

元音老人:谈念佛三昧和打坐念佛的方法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净土宗非常方便,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一句阿弥陀佛,可以..

元音老人:打坐的方法_如何打坐_打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

元音老人:精进的打坐方法
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

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必须掌握四大要领
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必须掌握四大要领昌臻法师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持名念佛,持念佛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

打坐的含义
打坐的含义生根活佛打坐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首先我们知道了打坐有两种方式:身打坐和心打坐。身打坐就是身躯五支坐法,我们通过五支坐法来打通身体的经络、气脉、脉络之后,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畅顺,身躯自然轻松舒畅乃至安静坐下来,这就是身打坐的含义。心打坐就是将心安定下来,我们通过修炼自心..

持名念佛四要领
持名念佛四要领律航法师一、极乐弥陀皆系的的实有极乐世界,为依报国土之名,确有其地,决非寓言的鸟托邦;阿弥陀佛,为正报教主之号,实有其人,决非权现的幻化人。并且非过去已灭及当来未成,目前正在说法。故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行人须..

参禅念佛礼拜诵经,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时,..

超然法师:虚云老和尚关于参禅的一段开示
虚云老和尚关于参禅的一段开示:“···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略解:学佛人参禅,或者修习出世间禅定,只要是发愿今生成就解脱..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 圣 严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禅宗有一句口头禅开悟不靠腿,说法不在嘴,可见得开悟不一定要打坐,真正的弘法也未必要嘴说。印度的各种宗教多半会用打坐作为修行的方法,他们认为,打坐是修行禅定的最好姿势。中国原来没有用打坐修炼身心的方法,它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来..

参禅普说
参禅普说(节选)来果禅师敬维我佛,雪山悟道,阐五时八教之真经,继承迦叶鹫岭传心,印四七二三之宗体。少林达摩付法,曹溪大鉴止衣,历代相承诸祖应化,莫不秉我佛之至教,自行化他,目为正行。厌哉!如来人天教主,四生慈父,三界大师,向知国主为治国治人之王,我佛为救人救心之主;凡我僧徒,必竞..

参禅不可好胜
◎ 来 果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或用头碰地,眼泪挂脸上不止,才有参禅面目。若不在本参上忙工夫,专在工夫外逞好胜,你高我低,你能我不能。如此,是真空过。类如坐香,人坐冲盹,我坐鼓劲;人跑香低头,我跑香端正;人站敲脚,我站笔直;人睡伸脚,我卧吉祥;人一天讲句把..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说:自己有好处,给人家讲讲说说也有好处,不会用功的也会用功了,会用功的就更会用功了。所以我也说说,也有听过的,也有没听过的。听过的随意,没听过的也应该听听。谛闲老法师收了两个徒弟,有个大弟子。出家前他已经结婚,有个内人,还生了个..

求静非真参禅
◎ 来 果参禅人求静,非真参禅。何以?工夫得力时,静不可得,求静为谁?疑情精参,外忘世界,内忘身心,身心两忘,谁动谁静?果知不静,再求静者,非参禅正行,须知禅堂,不但止动,尚须止静。止动,则动不关身;止静,则静不关心。心既不关,忘何动静乎?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参禅时,有动有静,皆以..

打坐的基本方法
◎ 永 能打坐时首先要选择僻静的地方,远离愦闹和纷扰,在家可选一静室,室内空气要流通,冷热要适中,光线要柔和,因为光线太亮了不容易安心,太暗则容易昏沉。准备一个柔软舒适的坐垫,屁股下面可增加一个十公分左右高的小垫,这样坐着比较舒服。盘腿可用散盘、单盘和双盘,一般初学者可用散盘,随着..

参禅会出现的三种习气障碍
◎ 达 照 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一、心念上的强软魔头 第一个部分是念头上的习气,最早翻出来,最后才彻底了断。心念上,比如说突然发起贪欲的心,突然发起嗔恨的心,突然发起懒惰放逸的心。有些人觉得我举手投足,打坐不打坐都一样,好我就不打坐..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

明一法师答:在打坐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弟子喜欢打坐念佛,但是老是听到有师兄说打坐弄不好会走火入魔,还说会出毛病,末学觉得还挺正常的,但是总还是有些问题想请问师父,末学现在能双盘七十分钟,末学想每天增加一分钟或两分钟,加到两个小时,这样行不行?在打坐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打坐时念佛是开口念好还是默念好?痛疼这一关大概须要..

盘腿打坐 神奇站坐姿瘦腿法
盘腿打坐 神奇站坐姿瘦腿法经常练习盘腿,还能改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每天睡前或早晨起床前,盘腿打坐20-30分钟,可以减少并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加上半身特别是胸腔和脑部的血液循环,对于减少腹部脂肪、完美体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双手叉腰,将杂志夹到膝盖..

南怀瑾:观想的要领
《习禅录影》那什么叫做观呢?就是想一个办法,把自己的心念集中在一点上。《观无量寿经》第一个观--日轮观。出家的朋友要注意哦!不但净土宗第一个要你修日轮观,如果,正式出家守戒,不修日轮观入睡,是犯戒的唷!什么是日轮观呢?今天早上起来,看到太阳没有?我一提太阳,有没有太阳的影子?有没..

参禅胡思乱想容易着魔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心就是佛。当时马祖在江西,法常就跑到浙江的四明大梅山住茅蓬,相信自己的心,一点妄想都没有,把心管得清清净净,在山上耕地,种一些芋头红薯,无挂无碍地过活。有人到山上采药材,迷失了路,转来转去,看见了法常禅师,就..
结法
【结法】 p1175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结法云何?谓九结。
意缘藏识见分
【意缘藏识见分】 p1209如成唯识论四卷十六页至十八页广说。今取护法义云:有义、前说皆不应理。色等种子、非识蕴故。论说种子、是实有故。假应如无、非因缘故。又此识俱萨迦耶见,任运一类,恒相续生;何容别执有我我所。无一心中有断常等二境别执俱转义故。亦不应说二执前后。此无始来,一味转故。应..
成所作决择
【成所作决择】 p0666 杂集论十六卷六页云:成所作决择者:谓能决择成办世间种种养命方便等。
戒修二类所感果
【戒修二类所感果】 p0694 俱舍论十八卷十七页云:前辩施福能招大富。戒修二类、所感云何?颂曰:戒修胜、如次,感生天解脱。论曰:戒感生天,修感解脱。胜言、为显就胜为言。谓施、亦能感生天果;就胜说戒。持戒、亦能感离系果;就胜说修。..
五离怖畏
谓远离五种之怖畏。即:(一)不受贪火所烧,(二)不生瞋毒,(三)不受刀伤,(四)不漂流于水,(五)不受诸觉观之烟所熏害。 p1210
分段三道
即指惑、业、苦等迷界之三道。分段,区别之意,特指显现于外在上的形貌、寿量等果报之差别相。盖惑、业、苦等迷界三道,以果报之别,遂有形貌等之差别相,而以“分段三道”称此三道,其意概谓三道各有果报上之差异。天台宗依此三者轮转之义,而说三道之别,即以见思之惑称为烦恼道,烦恼润业称为业道,..
六论
古代印度外道所用六种论。又作六皮陀分。与四韦陀、八论等合称十八大经,即金七十论第二十三章所说之外智。(一)式叉论(梵?iksa),阐释六十四能法。(二)毗伽罗论(梵Vyākarana),阐释诸音声法。(三)柯剌波论(梵 Kalpa),阐释诸天仙上古以来之因缘名字。(四)竖底沙论(梵Jyotisa),阐释天文、地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