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拥有的东西,都有业在里头。我们生活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多余的东西,就是业。
因为任何东西都是所有人的业力创造出来的。你拥有太多时,就同时拥有了那些业力。
你拥有的东西,都有业在里头。我们生活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多余的东西,就是业。
因为任何东西都是所有人的业力创造出来的。你拥有太多时,就同时拥有了那些业力。
(术语)西国之法有,以钱财或庄田寄附寺院限七僧常供斋食者,谓之七僧斋。俱舍光记十八曰:有檀越布施钱财或庄田等。白众僧言:从今已去,日别为我设七僧斋。
亦名:亡僧物分法、亡五众物分法、分亡僧物法、亡人物分法行事钞·二衣总别篇:“明分法有二:先集钱财衣物,二、加法分之。(一、集钱财衣物)初中,瞻病者将亡人轻重之物,并集僧中。若不胜举,床瓮、屋舍、园林、牛奴等,并须历帐对僧明读,令知其多少。(二、加法分之)初明立法:羯磨、对首、心念..
西国之法,以钱财或庄田布施寺院,限七僧常供斋食,称为七僧斋。[俱舍论光记卷十八] p113
僧家钱财曰衣钵。见〈钱财类〉。《西巖惠禅师录·行状》云:“忽索衣钵 簿,大书其后,缄付寺之执事者,趣辨后事。”
忠曰:“分支所费用钱财也。”钞义,见〈收钞〉处。《敕修清规·尊宿唱衣》云:“支钞若干,系某项用度。”《品字笺》云:“支,支取、支给,谓取其所应取,给其所应给也。又度支,度其所宜支而支给之也。”..
三施之一,即以财物救济他人。其中有内财和外财的分别:外财是钱财、饮食、衣服、用具、医药等等身外之物;内财是头、目、脑、髓、手、足、血液、力气等等身上的东西。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二十贩卖戒。……何以制者?凡出家之人,理须息务静坐修道,何得躬自贩博,驰骋市肆,动越威仪,招世讥丑?又钱财既交,事容犯重,可惧之甚,义须早制。多论四义:一、为佛法增上故,二、为止[斗@斫]诤故,三、为成四圣种故,四、为长信敬不诽谤故。”(戒疏记卷一二..
指亡灵所住之幽冥世界。焰罗王供行法次第(大二一·三七六上):“谨以香洁饮食及钱财币帛等,先奉献十方诸佛,(中略)一切冥官、冥道、僧、尼、灵界五百饿鬼众。” p6937
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把钱布施给穷人,而去建寺庙呢?有个位国外的居士供养了很多钱,于是买了几十万元的大米,一万多双鞋发给穷人。后来发现,送粮食你能发多少个家庭?十万斤的粮食发下去,一个人能分多少?两三顿饭就吃完了。这么庞大的经费洒下去,和洒到大海里一样,根本看不到,反而养了一..
现在很多人会钻法律的空子,很不好。有个道友讲,现在假离婚的现象很严重。为了低价一些买房子,就去做假离婚。其实这个很损婚姻的福报。法律是为了让人更加规范,但如果钻法律空子,是很不好的。未来的路,你想要走的更远一点,唯独只有厚道。西方有个故事,讲如果你去买东西,比如电器用品,可以七天..
我因为年龄大转行,从财务转美术设计,找工作会相对不容易。当时找工作我是带上泥鳅去湖边放生,然后发愿第一年工作50%的工资拿出来做放生供养布施。然后第二天面试的第一家单位直接录用了,第三天就上班了,而且单位里人事关系简单,没有勾心斗角,很和睦,还拿到了年度优秀员工奖。第一年的一半工资2..
什么样的人能成功?两种人能成功,第一个是发大宏愿(内因),第二个是接受经验的指导(外因)。老善人(王凤仪先生)说,发大宏愿的人是志界人,接受外在经验指导的人是意界人。发大宏愿,在《阿弥陀经》里叫做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我们没有成功,是过去没有愿力,现在没有愿力,未来也没有愿力。..
佛经上记载一个乞丐跑到释迦摩尼面前哭诉:我做什么事都不成功,为什么?佛陀说: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乞丐说:可我一无所有,是个穷光蛋。佛陀说: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第一,和颜施,用微笑与别人相处。第二,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
人与人的互动,首要就是笑容。师父第一次去深圳的时候很开心,对陌生人也笑。对方却不敢笑,第一个人问:“你是做传销的吗?”第二个人问:“你是不是做保险的?”社会化了的人有太多先入为主的判断和戒心。而在大自然中,他想笑就笑,没有任何问题,在动物面前更可以肆意欢笑。你有笑容可以布施——《..
布施,最简单。不一定人人都做得好,好在人人都可以做。送礼谁不会呢?大部分修行者理解的布施,就是把东西送给别人,但这不是真正的布施。布施真正的意思是离开东西,和送礼没关系。为什么佛最开始教布施呢?因为布施很简单,布施就是离开物质。比如你想攀登珠穆朗玛峰,你习惯了背很多东西,不背就没..
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他若死时汝救他,汝若死时天救你。延生愈病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上圆下因老法师开示:杀有杀之恶果,放有放之善缘。末法娑婆,世道人心,日趋浇漓,为满足口腹之需,无时不杀,无处不杀,推行放生,尤为困难!此文之主角,就是一活生生的例子。为了悲心与持戒,不忍杀生,将..
放生中的法布施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法布施才是真正圆满的布施。放生的时候,如果心诚恳虔敬,信心清净,所放动物会承福力转生忉利天。不过也有一些动物会在佛力加披下往生极乐世界。放生的时候要做一些必要的仪规,做仪规不妨碍及时放生,方法是先放动物进江河,而后再念仪规给所有法界众生。三轮..
问:欠人钱财,作恶多端,死后堕入畜生为牛,人杀之食肉,论理是应该,何以食它肉之人,说是有罪。(黄春暖)李炳南答:造罪恶,堕畜生,是一因一果,未爽酬报。若杀之食其肉,是另造一因,彼既有因果,此岂无因果乎?兹举一例明之,人犯法律,判罪送监执行,此是一罪一科,若有无干之人,至监向囚犯施以暴行,试问此无干之人,..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努力舍弃自我而利益一切众生必定能成就佛果。”《入菩萨行论》中说:“凡夫与佛的根本区别在于:凡夫所做一切只为追求自我的利益,佛菩萨则为利益众生而奉献自我的一切。”一切诸佛皆从行持六度般若密而成就佛果,在六度中佛陀首先教导我们的就是布施。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速..
现代因果报应录(二十九)三次受伤.花光钱财颜纪卿 十年前台北市东区有一家狗肉店,该店老板当然以杀狗卖肉为营利。有一天他很高兴,抓到一只黑狗,说是可做补品的,可多卖些钱。附近一位道友李君走过该店,看见该黑狗栓在门口。他对黑狗看看,黑狗竟对他笑笑。奇怪,狗怎么会笑的。李君道功精湛,凝..
道心法师:佛祖灵鹫山上拈花微笑是何意“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典故大意: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我们总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能够互助合作。道场与道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我们殷切的希望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同来缔造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们虽然在造,诸佛菩萨、神圣都是这一个愿望。众生业障太重,烦..
(譬喻)别译阿含经四谓人之老病死衰耗,如四山之压迫。坏山即衰耗山也。文曰:老山能坏壮年盛色,(中略)衰耗之山能坏一切荣华富贵,妻子丧没,眷属分离,钱财亡失。
有一次,佛陀来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园精舍中。一天,佛陀的姨妈摩诃波阇波提,拿一件亲手缝制的崭新金缕黄色衣,要布施给佛陀。佛陀告诉她说:「瞿昙女!这件衣服应该布施给僧众。布施给僧众,便是供养了我,也供养了僧众。」但是,摩诃波阇波提再三地执意要佛陀收下,佛陀也再三地..
昔日,在舍卫城有两位长者,一位名为“最胜”,一位名为“难降”。这两人虽拥有无数珍宝,马车、仆从、奴婢、谷食,家产不可称计,却是城中最悭贪吝啬之人。长者家中门禁森严,设有七重围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特别嘱咐守门者不可让乞丐入内。此外,为了怕飞鸟来啄食稻谷,房舍周围特别以铁网围..
◎ 梦参现在我讲施心,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于我自己的、让他人得快乐的都要舍。我前两天跟大家说,你家庭的关系、父母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子女的关系,你要舍啊,要布施啊。拿什么布施呢?孝养、欢喜心,用欢喜心布施人家。先生不要把外头的烦恼带回家,拿太太、孩子出气。我看见好..
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为了彰显自己的名声,连续五年,不惜竭尽家财,以外道祈福之法,设大斋会,广行布施,供养五千多位婆罗门无数珍贵的宝物、医药及饮食衣具。接受供养的婆罗门在这五年里,亦为长者祭祀诸天、山岳与星宿等地祇神灵,以持咒作法,希望为长者祈求无量之..
钱财也并不是有些人所讲的那样,非常了不起钱财既不是好的东西,也不是不好的东西,如果人们用好了,就像草药一样可以治病,如果用不好,它就变成毒,会伤害性命。 所以,从世间的角度来看,钱财也并不是有些人所讲的那样——非常了不起。 以前,著名经济学家威尔逊这样说过:“热爱金钱吧!它能给人们..
◎ 净 慧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善生经》记录说: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 1、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种种戏求,不是诚实的劳动,不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上班吊儿郎当,人到了位没有到,出勤没有出力,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八点上班九点到,喝喝开水看..
【义利】 p1239佛地经论一卷十五页云:现益名义,当益名利。世间名义,出世名利。离恶名义,摄善名利。福德名义,智能名利。如是等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