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大量的土地、水与谷类以换取肉食,致使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口长年处于饥饿状态,更导致了每年6000万人被饿死的人类悲剧。(图片来源:资料图) “西方国家摄取食物的方式,是导致其他地区饥饿的主要原因。” 这是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曾对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提出的警告。 就在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口挨饥荒饿肚皮的时候,另一小撮“阶级敌人”却在浪费大量的土地、水与谷类以换取肉吃。据统计,30年前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吃掉50磅肉,而近年来,光牛肉每人就要吃掉100磅,且大多数人每年吃下去的蛋白质是身体需要量的两倍。有人计算,美国人每年吃下的肉若换算成谷类,平均每人的用量将超过1吨,而世界其它地区的人均谷物消耗量,只有不足400磅。一项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美国的谷类有80%到90%都是拿来喂动物的。 而中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在个人生活中的直观指标,就是“肉欲”的不断增长。1988-1998年间,肉食消费量整整增长了一倍,达到了人均46公斤,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的近两倍,超过了韩国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亚洲国家,成为亚洲保持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中肉食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猪肉消费则名列世界第一。以短视的眼光看来,这似乎正是生活质量提高、国泰民安的一种象征,然而从生态学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眼光来看,这对人口超过12亿的中国来说,不啻于是一场灭顶之灾。尽管我们非常自豪地宣称中国只用了不到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但是这种成就的相当部分是靠压榨资源和牺牲环境利益来换取的。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每生产1公斤粮食需要用多少流失的土地来换取:这个数字在贵州乌江是47公斤,在四川中部是53公斤,在陕北是107公斤, 而在甘肃竟达到140公斤! 过去30年中,1500万公顷的耕地转为它用;水土流失面积达36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国人老土,所以对土地一往情深。但是现在,这片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已被压榨得目不忍睹。再给诸位提供一组官方数字:过去30年中,1500万公顷的耕地转为它用;水土流失面积达36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大家都知道,官方的数据总是保守的,实际情况可能还更严重。给12亿人口供养粮食已使我们的土地不堪重负,对肉食和乳制品需求的激增则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牧草地的使用超过了持续增产的能力,因此必须用粮食喂养牲畜,这使谷物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在1990年,饲养用谷物已占谷物总量的20%(1970年只有8%),而到1999年已占到将近40%。而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决不亚于工业污染。以首都北京为例,规模化的养猪场有1300多个,年存栏生猪260多万头,鸡场1000多家,年存栏360多万只,此外还有20万头牛。养殖业一年粪浆排放量达到1200万吨以上,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无害化污水处理,粪便连同冲洗水四处漫流,或直接排入河道。 大量肉食品的消费是中国无法承受之重,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对肉食的需求量。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尽量多使一个人成为素食者。只要人们少吃几筷子肉,脚下的土地就可能从重荷中解救出来,这是作为个人为自己生存的环境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
佛驮跋陀罗(359—429)
佛驮跋陀罗,简称佛驮跋陀,意译觉贤,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他原是释迦族甘露饭王的后裔,住劫比罗伐窣堵,因祖父在北天竺一带经商,迁居出来。五岁时,父母相继病故,寄养于舅家。十七岁出家,在诵经时显出异常的聪明,一天读完一个月的功课。受了具足戒后,更加勤学,博通经典,以精于..
十六祖宝云尊者义通《佛祖统纪》
十六祖宝云尊者义通。字惟远。高丽国。族姓尹氏(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岁生)梵相异常顶有肉髻。眉毫宛转伸长五六寸。幼从龟山院释宗为师。受具之后学华严起信。为国宗仰。晋天福时来游中国(师于天福末。方十六七。正受具学华严之时来中国。应在二十后。以历推之。当在汉周之际。今言天福恐误)至天台云居..
迦叶波
【迦叶波】此云饮光。二万岁时,出成正觉。至百岁时,释迦牟尼居兜率天,四种观世。故大论云:一者观时,人寿百岁,佛出时到。二观土地诸国,常在中国生故。三观种姓,刹利种姓势力大,婆罗门种智慧大,随时所贵,佛于中生。四观生处,何等母人,能怀那罗延力菩萨,亦能自护净戒?如是观竟,唯中国迦毗..
传戒
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说是受戒、纳戒或进戒。佛教大、小乘的戒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和菩萨戒五种。比丘、比丘尼戒,必须具足一切条件即一定僧数(中国十人、边地五人)、一定范围(结界立标)、一定程序(白四羯磨,即会..
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具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唐玄奘译。是说空、无相、无得等义的诸部般若集成的经典。此经总有十六会,其最早形成的似是八千颂般若,即相当于此经第四会的《小品般若》。其梵本于后汉灵帝光和初 (178)由天竺沙门竺佛朔赍来中国,次年与月支沙门支娄迦谶在洛阳共译成十卷,名《般..
周叔迦
【周叔迦】近代唯识学者,安徽至德人,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生,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科。民国十五年开始研究佛学,二十年到北京,先后任教于北京、清华、辅仁、中法诸大学,主讲唯识学、因明学、中国佛教史等课程。他在北京加入三时学会,《宋藏遗珍》的出版,他出力颇多。二十二年,叔迦以其讲..
性宗相宗
【性宗相宗】中国大乘佛教,习惯上把佛教分为性、相二宗,即法性宗和法相宗。但其内涵则与印度的性宗、相宗并不一样,如果依照宗派学统,中国承自印度中观学派的三论宗应该是性宗,承自印度瑜伽行学派的唯识宗应该是相宗。但是在中国佛教中,虽然仍以法相唯识宗称为法相宗或相宗,但中国的法性宗,并不..
九华山
山名,在中国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东土九祖
指天台宗在中国的传承,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惠威、玄朗、湛然。
法师俊芿《佛祖统纪》
法师俊芿。日本国人。先传瑜伽密教(唐元和间。国人空海入中国。受密教于不空弟子慧果)。久之杭海来中国。登灵山谒北峰。学天台一宗。执经受教尽通其旨。开禧初。北虏犯边。芿启北峰欲结坛诵咒。如不空解安西围。时论委靡竟不克行。北峰乃令遣徒归国取中华先所传五部之法。而其徒沦于海(此是北峰印法师..
法师永道《佛祖历代通载》
法师永道。东颖沈丘毛氏子。弱岁厌世相。往依承天寺南罗汉院真戒大师安恭。学出世法。既纳僧服趋京师业唯识百法通之。政和三年选补右街香积院住持。赐紫衣。五年赐宝觉大师。宣和元年改佛号。师与律师悟明华严师惠日。相向泣曰。佛法至此。幸生犹死也。亟诣政府陈状谓。自汉永平佛法入中国。唯元魏宇文..
四十二章经
Sishi'er Zhang Jing佛教经典。1卷。相传此经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但由于中国文献中对此经的传译、名称及性质等记载多不相同,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长期争论,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延熹九年(166)襄楷上书桓帝时就曾引用此经云: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
老子化胡之争
laozihuahuzhizheng中国佛道之争的一次历史事件。简称化胡之争。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一度被视为黄老神仙术的一种;佛教也自附于黄帝、老子,以图与中国传统信仰相结合,得以传播。东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化胡成佛之说,以宣传佛道同源论或老子转生论。汉末三国时,化胡说广泛流行。但..
迦腻色迦(Kaniska)
Jianisejia佛教护法名王。印度贵霜王朝第三代国王。又译作割尼尸割、 腻迦、葛诺歌。生卒年月不详。在位年代约在2世纪前期。关于他的事迹,佛教中有很多传说。近年来考古发掘的钱币、碑铭提供了一些可信的依据。迦腻色迦与中国《汉书》中所记的贵霜王朝前两代国王丘就却、阎膏珍可能并无血统关系。据佛..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
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位于饮誉中外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是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圆寂的地方。妙真和尚创办灵岩山寺西有研究社,1948年扩充成为灵岩山寺净宗佛学院,学僧48名,1959年后停办。1980年开办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灵岩山又称石城山、石鼓山、砚石山、象山。在春秋时代,曾是吴王夫差的馆娃宫..
佛教建筑(Buddhist architecture)
Fojiao jiaozhu建筑 主要为佛教寺塔。古印度有名寺塔不少,如著名的菩提伽耶、那烂陀遗址,规模极为宏大。东南亚诸国均有同类建筑。柬埔寨的吴哥寺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阿富汗的巴米扬崖壁大佛像,都是闻名于世界的佛教建筑。中国佛教建筑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发展起来的。最古..
中国佛教美术(Buddhist art in China)
Zhongguo Fojiao meishu源于古印度而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佛教绘画、雕塑等的总称。最初随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来逐渐发展而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晋袁宏《后汉纪》称: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长大,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而问其道术..
往五天竺国传
Wangwutianzhuguo Zhuan佛教史传。亦称《往五天竺传》。新罗慧超撰。3卷。记述慧超从中国去古印度探求圣迹所经历的数十个国家、地区、城邦以及中国西北的地理、宗教信仰、佛教流传情况及风土习俗等。原书早已佚失,但据慧琳《一切经音义》记载,确有此书。近人从敦煌卷子中发现题名《周历五天竺行程》..
僧伽制度(samgha)
佛教僧尼共同遵守的制度、规定及传统习惯。出家 佛教信徒为求解脱而出家修行。这种制度原非佛教所创始,古印度早有此风尚。佛教徒出家,先要剃发,这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一般出家人不留胡须,但中国出家僧人剃后仍有复留者。南方国家和中国傣族地区僧人一律不留须。僧人不是充当人、神之间的中..
中国佛学会
佛学研究团体。1929年成立。太虚为会长。该会原拟名为中国佛教会,后接受蔡元培建议,为便于吸收不信仰佛教但又从事佛学研究的人士参加,故定名中国佛学会,以区别于中国佛教会。中国佛学会成立后,设会所于南京毗卢寺,后迁至张府园。该会的活动主要是在星期研究会上举行佛学座谈。其后,又相继在上海..
毗尼多流支(Vinitaruci ?~594)
Piluzang越南佛教灭喜禅派(又称南方派)创始人。其名意译为灭喜。南天竺人,出身婆罗门,曾周游印度,学习和研究佛教。南朝陈太建六年(574)到达长安,从中国禅宗三祖僧璨参学,后至广州制旨寺从事译经,译有《象头精舍经》和《报业差别经》。在中国居住7年,太建十二年到达越南,住河东法云寺,翻译..
荣西(Eisai 1141~1215)
Rongxi日本佛教临济宗创始人。俗姓贺阳,号明庵。备中国(今冈山县)吉备郡人。幼年从父学佛,14岁在本郡安养寺从静心落发,旋登比睿山受大乘戒。19岁于比睿山就有辩学天台教义,又到伯耆(今岛取)的大山从基好学密教。后又还比睿山精读藏经。1168年到中国求法,先到明州(今浙江宁波)访广慧寺,继往..
铁萨罗(Tissara)
Tiesaluo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比丘尼。南朝宋元嘉十年(433)带领十位比丘尼随该国船主难提到中国建康(今南京),应景福寺尼慧果和净音之请,于元嘉十一年在南林寺设坛传戒,请僧伽跋摩为传戒师,为三百余尼僧重受具足戒。创中国尼僧如律如法从二部僧众受比丘尼戒之始。中国妇女出家为尼者,东汉时阿..
亡比丘葬法
亦名:葬亡比丘法、葬法子题:中国四葬、水葬、火葬、土葬、林葬、律中多明火林二葬、五众得起塔、阇维、四人应起塔、八种塔并有露盘行事钞·瞻病送终篇:“明葬法。中国四葬:水葬,投之江流;火葬,焚之以火;土葬,薶之岸旁;林葬,弃之中野,为雕虎所食。律中,多明火林二葬,亦有薶者。五分云,尸..
受具戒法比丘五种
亦名:受比丘戒法五种、僧中五受、具足戒受法五种、比丘受戒法五种、五种受具戒法、授比丘戒法五种子题:善来受具、破结受具、三语受具、边方持律五人受具、中国十众受具、八事、白衣罗汉、赤县、震旦、神州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比丘受戒法。佛言,善来比丘、破结使比丘、三语比丘、边地持律五人受..
达摩
1、华译为法,指佛所觉悟的真理和觉悟的方法。2、菩提达摩的简称,印度人,梁武帝时泛海到达中国的广州,武帝迎至建业,因与武帝话不投机,遂渡江入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为中国禅宗之始祖,圆寂于东魏天平以前,葬熊耳山。..
判教
判别教相。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各据己见,将其分为若干时,或若干类,使发心研究佛教者,较易探讨了解,名为判教。
净土宗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中国以晋时慧远大师为初祖。
竺法兰
中印度人,与迦叶摩腾,同来中国,宏扬佛法。
南宗
达摩到中国来传禅,到五祖弘忍的时候,有惠能神秀二位弟子,惠能在江南布化,叫做南宗,神秀在北方布化,叫做北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