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施有四事
[出诸经要集]一施多得福少谓饮酒歌舞等事。费用极多而无福报。是名施多得福少。二施少得福多谓能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彼人受已。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是名施少得福多。三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是名施少得福少。四施多得福多谓能觉世无常。发心舍财。起立..
鬼
六道众生之一,有种种的分别,福报差的叫无财鬼,时常没有得吃,所以也叫饿鬼;有些虽有饮食,但是不够,叫少财鬼;有些福报大,常得饮食,叫多财鬼。
五戒十善有哪些
“十善”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善”侧重于修善。由“五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
晚课诵经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
什么是晚课,需要诵哪些经咒
僧人的日常功课分早课与晚课。早课 僧众晨三时起床,集于大殿,上香礼佛,依序诵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上来偈赞、赞佛偈、三皈依、韦驮赞等经文,历时九十分钟。晚课 在晚饭后举行,诵念:阿弥陀经、忏悔文,进行蒙山施食,诵净土文,三皈依等,至唱伽蓝赞结束。..
卧莲观音有哪些典故
在佛教的历史文化之中,卧莲观音乃是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应身像之一,在介绍此尊菩萨之前,先为大家分享卧莲观音在我国缘起的一个小故事:合掌莲卧观世音,寂湛生光宝华开;悟心无际性常凝,圆明清淨大觉海。相传古代有ㄧ座寺庙里供奉着一尊合掌坐于莲台上的观音像。这尊观音有求必应,因香火鼎盛,很多..
卧莲观音的故事有哪些
洪武年间,在金陵城的北江边,有一座观音寺香火鼎盛,香客如云。里面供奉了一尊全身镶嵌和披挂着各种金银宝石的观世音菩萨像,大大小小约有千件,故也被人称作千宝菩萨神像。不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伙盗贼盗走了菩萨宝像。盗贼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镶嵌在菩萨身上的千件金银宝物。他们把..
卧莲观音的简介是什么
卧莲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相传有几个盗贼偷光了多宝观音像上的宝物,便将塑像扔进了长江。金陵有个叫潘和的商人一心向佛,只求生个儿子,得到观音菩萨点化的他来到江边捞起了菩萨的法像,并将一块石荷叶雕成莲花宝座,但由于观音法像已受到损伤无法直立,只好侧卧在莲叶之上。一年后,潘夫..
佛教五明指的是哪些?
问:佛教“五明”指的是哪些?答:释迦牟尼佛应此贤劫第四个文明纪百岁人寿时出世,说法四十五载,佛教五明(即五大类学问)内容包括五大方面:一是内明:阐述生死涅槃因果,内含人生规律(古人称之为“道”者);二是因明:辩证法与逻辑学。亦即从现象所显示的根据、理由或原因,去推理或探求事物本质的方..
解决修行中妄念的步骤都有哪些
当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发现有妄念的出现,是要及时解决的,这样对我们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有好处,但是大家也是要知道解决妄念的步骤都有什么,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消除。首先,是对妄念的识别。如果不能意识到妄念,那就谈不上消除它。但是,妄念如同心猿意马,很难捕捉到它的影子。或者说,我们根本就没有想..
往生的净土有哪些
(一)兜率天净土:弥勒菩萨的愿力形成的净土,分内外二院,提供给禅定较好的修行者在此继续修行。(二)西方阿弥陀佛净土:阿弥陀佛的愿力形成的净土,分九品等第及边缘化土,及其他种类化土。(三)东方药师净土:由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愿力形成的净土,分九阶位、坛城及七佛化土,有天人。(四)燃灯古佛净土:..
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有哪些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没有信心,那你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缘;既要信自己,又要信他;既要信因果;又要信事理。1、信——自己你要信自己一定能生到极乐世界去。你不要看轻自己说:“喔!我造了很多罪业,我无法生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没信自己。你造的罪业多,是吗?这回你就遇到好机会了,可以带业往..
文殊菩萨有哪些功德利益
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百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依照佛..
五十三佛指哪些佛
佛告宝积。十方现在诸佛善德如来等。亦曾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面各皆成佛。若有众生欲得除灭四重禁罪。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礼敬五十三佛名号。南无普光佛南无普明佛南无普净佛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南无栴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
唯识宗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唯识宗因通过分析“法相”得出“万法唯识”的结论而得名,也称“法相宗”或“唯识宗”。由于该宗的创始人玄奘和窥基常住慈恩寺,窥基还有“慈恩大师”之称,因此又称“慈恩宗”。又由于该宗继承古印度瑜伽行派的学说,《瑜伽师地论》为该宗的根本经典,故也有称之为“瑜伽宗”的。法相唯识宗所依据的经..
五观的类型有哪些
一、僧侣在用餐时所应起的五种观想︰即所谓的‘食存五观’。《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之三〈随戒释相篇〉云(大正40·84a)︰‘食须观门五别︰(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醒己德行,全缺多减。(三)防心显过,不过三毒。(四)正事良药,取济形苦。(五)为成道业,世报非意。’兹依同书卷下之二〈对施兴治篇〉..
黄国达:无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金刚经中有云: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些都是金刚经的金句,般若的心要。那么,如何在日用平常中体会?当无住与空性展现在日常生活中时,无住是心,空性是法,..
无相的真理有哪些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光涌答:“来拜见禅师。”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光涌答:“见到了!”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光涌大为惊..
无相的功德有哪些
唐朝裴休宰相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翰林学士的官职,可谓少年得志。但是裴休宰相并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而要他到寺院里学习丛林的生活教育。方丈大和尚明白裴休宰相做父亲的苦心,等到裴文德来到寺院,便指派他做砍柴挑水的粗活。过去的寺院大部份都建在山上,要把水一担一担地从山..
文偃禅师的语录有哪些
云门文偃禅师,浙西嘉兴张氏子。依空五寺志澄律师出家,禀具,穷律部,初参睦州踪禅师,州才见师来,便闭却门。师乃扣门,州云:“谁?”师云:“某甲。”州云:“作什么?”师云:“已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见便闭却。师如是连三日去扣门,至第三日,州始开门,师乃拶入,州便擒住云:“道!道!”师拟议,州托开云:..
五蕴包含了哪些种类?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 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 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二、受蕴: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 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
破除我执最好的办法有哪些
引发力是一种信念,通过这种信念可以引发出很多的善根和功德。比如说,我要解脱或成佛,心里就有了强烈的意念,这就是目标。只在口头上说解脱很轻松,也很容易,但落实在行动上不容易。要解脱就要彻底战胜自我。即破除我执,真正把我忘掉。怎么才能忘掉我呢?怎么才能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呢?要靠破我执。破..
破我执的诀窍有哪些
财首菩萨说:“仁者你要详细分别来观察,在身内和身外来找这个『我』,是找不到的”。从头顶到脚下,各有其名。头有头名,五官有五官名,四肢有四肢名,足有足名。在身外来找“我”,是找不到的。在身内的五脏六腑,亦各有其名。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六腑就是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哪些人不适合修禅
第一种,心理不健康的人。佛法一传给他,他就把佛法扭曲了。这种人凡事只看到黑暗的一面,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只接收负面的信息,不接收正面的信息。学佛修道途中必然会出现境界,明明是处在好的境界中,他首先想到的是修偏了,走火入魔了,不认为是佛的境界,认为是魔的境界。他会说:“师父,我要着魔..
佛教小乘四果位从初果到四果都有哪些?
小乘四果罗汉分别都有哪些呢?第一个就是“须陀洹果”,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罗汉也就是“阿罗汉”。这些名称都是梵文译音。首先我们看小乘里面第一个证“须陀洹果”。这名词是梵语,用我们中文意思叫做入流,这个流是圣人之流。这一类已经不是凡夫了,只能算圣人里面位次最低,刚刚入..
修福报最快的方法
感恩父母,需要对父母孝为先,这样修福报会最快。在传统教育中,百善孝为先,现在年轻人都只知道要父母的帮助,却不知道父母年龄大了,也需要帮助,过年过节需要常回家看看,一般有三种帮助,在经济上帮助,在生活中不要让父母担心,陪同父母旅游等,在事业上努力工作,光宗耀祖。有了目标,就会有动..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锡杖的形状锡杖依不同的形状,象征着不同的意义。迦叶曾白佛:何为锡杖?佛言:“锡者轻也,依倚是仗,除烦恼,出三界。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杖头有二股六环者(也有说是四环者),是迦叶佛所制。有四股十二环者,是释迦佛所制。装造二..
笑狮罗汉:阿罗汉的种类有哪些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狭义之解释,专指..
修行有哪些详细解释
1. 修养德行。李二和《流浪的梦》:“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炼是无须讲求形式的。时空中无处不教堂,无处不佛堂;无处不天堂也无处不地狱。”2. 为超凡脱俗、摆脱生死轮回而努力实践的各种方法。《苏菲派经注》(释):“苏非派的修行方式不一,可分为肉体修行和精神修行两种。”俗语中将修行当作做好事,如..
日常生活中该怎样修行
衣服,为蔽体御寒之用,但求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但也不能故意穿著垢腻破烂之衣,而表示修行。因衣服不整齐,或太华丽,将为世人所讥;若穿著太垢腻破烂,亦将为人所耻。佛陀曾教弟子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