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佛音
Tfoyin.Com
网站首页
佛学文库
佛学词典 佛经经文 善书启慧 佛学文章
佛乐聆听
佛音专辑
禅心视频
佛学动漫 佛陀转
菩提镜观
佛菩萨相
静书梵行
抄心经 大悲咒 药师经 阿弥陀经
佛寺导览
佛教寺院 佛教寺庙 祠堂祖祠 道观古刹 庵园精舍 国学地图
快速链接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黄历查询 随喜打赏 法物流通 关于我们 在线直播 网站地图
首页 /文库/文章/净律社/界诠法师:菩萨戒讲义(4)(视频)

界诠法师:菩萨戒讲义(4)(视频)

发布时间:2022-07-27 06:28

相关推荐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二)
文章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二)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阿难尊者再次双手合掌,礼拜佛陀并恭敬地说道:如今我虽然听了佛陀您以无遮大悲之心所开示的,关于性净妙常的真实不虚之法语,但我心里仍未通达什么叫做‘六解一亡\’,以及其中的解开根结之..

25天前
界诠法师:为何“扫地僧”多为高僧?答案在这里!
文章

界诠法师:为何“扫地僧”多为高僧?答案在这里!

演员演戏,平凡的角色难演: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红大紫,平凡不知如何塑造。在群体中,平凡的人,不让人注意,不被人发现,他总是默默地在做人做事。寺院有好几位这样的师父,做些脏活累活,又很用功行持,不多事,不多语。看书,念佛,拜佛,打扫,清理天天如是,好几年了。或许很少有人注..

1个月前
界诠法师:怎样做才是合格的居士_居士所要具足的条件
文章

界诠法师:怎样做才是合格的居士_居士所要具足的条件

常常有人问,做居士应该怎么样做呢?那下面有几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做居士应该具足这样这样的条件堪称居士。普天下的居士都是卡在一些小问题上,我们所到之处居士常常问一些小事情,也因为一些小事弄得烦恼不堪。所以我们根本的知见要树立起来。第一个信要具足。这个信不是单单说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信..

1个月前
界诠法师:优婆塞戒经略讲
文章

界诠法师:优婆塞戒经略讲

一、佛法与人生之关系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以佛法导人身,方知人生之真价。二、此经在佛法中之位置所谓优婆塞戒,是一切戒的基础,为五乘共法,却又劝发菩提心,又为大乘之不共法。三、此经为在家菩萨之中心,赞叹在家之人发菩提心。人、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尊得人天之师。此经可为一切具善根之..

1个月前
界诠法师:长知识!佛教对信众供养的使用竟有如此严格的规定
文章

界诠法师:长知识!佛教对信众供养的使用竟有如此严格的规定

三宝物先分佛物、法物和僧物。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佛物、施属佛物四种。供养佛物有:香、花、灯、幡等。受用物即殿堂、佛像、衣物等;献佛物是饮食、果品等;属佛物包括田等。这四种佛物,不可以互相转用,但当分可以转。如献佛物不可以改作受用物,也不可以改作属佛物,每一种只能属于每一种当分..

1个月前
界诠法师: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文章

界诠法师: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问: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界诠法师答: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于贪。生活必需以外,过于奢侈的要求、追求,那都是属于贪这个范围。贪财、贪名、贪利等等,这都是属于贪。如果你虽然也很修行,但是与这个贪相应,依然是生死的根本。你想..

1个月前
什么是菩萨戒?
文章

什么是菩萨戒?

相比于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许多初学佛法的居士对在家菩萨戒比较陌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学习,方便大家发心受持菩萨戒。菩萨戒的种类与区别菩萨戒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受持的戒律,乃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在我们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里,大乘律菩萨戒本有四类:第一、梵网经菩萨戒本,有十条重戒、..

1个月前
界诠法师:佛菩萨度众生不是做交易,不求回报
文章

界诠法师:佛菩萨度众生不是做交易,不求回报

《地藏菩萨本行经》或者《本誓力经》,为什么以本愿为名呢?因为说以愿必导行,有愿你肯定要去行。既然你要当菩萨要成佛,那么发此愿必导行,行必定有超拔之力。有这个行,行就产生作用,救度众生,拔众生苦的作用,所以说有力,又可以证明愿之深。行之广要倒过来,先是有愿,有愿必会去行。我发这样的..

1个月前
界诠法师:知识是平时的累积,修养是平时的忍让
文章

界诠法师:知识是平时的累积,修养是平时的忍让

知识是平时积累!羡慕别人有文化,那要知道人家的付出。修养是平时的忍让。无论做什么,都要不懈的努力与坚持。修行就是平时点滴的沉淀、思惟、观照。令心平静、平衡、专注、专一,智慧慢慢就有了。

1个月前
界诠法师:勿令心留下遗憾
文章

界诠法师:勿令心留下遗憾

生活和日子每天都在进行,琐碎的事情,有时会让人不堪重负。堂口之间,各有其特殊性,功能与作用各有不同,哪个人都很重要,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自然平安无事。平凡的日子,平淡的生活,有不平凡的人生。或平凡的人生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却有难忘的日子。多帮助别人,多关心别人,给自己留下更多的..

1个月前
界诠法师:什么人可以皈依呢?不吃素可以吗?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文章

界诠法师:什么人可以皈依呢?不吃素可以吗?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持斋,它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的一个衡量..

1个月前
界诠法师:对至亲挚爱最好的报答
文章

界诠法师:对至亲挚爱最好的报答

天晴又阴了。窗前独坐,几分凉意。庭前花木,或枯或荣,开花,凋谢,似乎不重要。照顾好自己,不轻言放弃,是对至亲与挚爱最好的报答。 人生,生活有太多困惑,要知道这一切本来如此。积极面对,学习、修行才能走出更高的境地。..

1个月前
界诠法师:心甘情愿就不会抱怨
文章

界诠法师:心甘情愿就不会抱怨

有多少事,是每个人心甘情愿的呢?孩童时代想尽情地玩,有时受大人的制约。如果不制约就会出危险。如玩水是小孩的天性,因无人管而出了人命。叫小孩不玩,小孩心不甘情不愿。读书,有些小孩贪玩,不上学不写作业,大人逼着,不心甘情愿。长大了找对象往往一时冲动,大人也会查问。结婚了,家庭的负担,..

1个月前
仁清法师:从事相上来讲就是什么因什么果
文章

仁清法师:从事相上来讲就是什么因什么果

《无量寿经》中,佛又讲“持名念佛”即当往生,不知如何理解?持名念佛即当往生。《无量寿经》也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也好,还是《佛说阿弥陀经》也好,包括《地藏经》也好,它是从事相(世俗谛)上趣入。从事相上揭示的如来藏性。比如持名念佛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的事相的那种规律。从事..

1个月前
词典

六句义

指实、德、业、同、异、和合六句。传系古代印度胜论学派之祖优楼佉(梵Ulūka)所立,至后代慧月(梵Maticandra)论师乃依据六句义而广开为十句义。六句义即:(一)实句义(梵dravya-padārtha),即主谛,又作所依谛。乃指诸法之实体,有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等九种。(二)德句义(梵guna..

2个月前
词典

午供

(一)指于午前所上之佛供。(参阅“佛供”2631)(二)指僧众午斋。午斋,即午餐。昔于僧堂里,早餐食用稀饭,中午多以供应干饭为主。依照律制,午斋不得超过正午时刻。又午时亦可称为斋时。禅苑清规卷六警众条(卍续一一一·四五五下):“斋前闻三下版鸣者,众僧下钵也,次鸣大钟者,报斋时也。” p1328..

2个月前
词典

天台四教仪

全一卷。又作四教仪、谛观录。高丽僧谛观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宋初,谛观应吴越王之请,携带天台三大部至我国,投于螺溪义寂门下,深研天台之学,十年后示寂,同门于其故箧中,发现本书,为研究天台教义大纲与观心(实践修行)要略之入门书。内容系删补灌顶之“天台八教大意”而成,以法华经信解..

2个月前
词典

天台宗

又作法华宗、天台法华宗、台宗、圆宗、台家。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六朝时,智顗大师栖止天台山,倡立一宗之教观,世称天台大师,遂以所立之宗称为天台宗,或台教。天台宗之僧徒,即被称为台徒;天台宗之道法,称为台道。又此宗依法华经以判一代时教,且最尊崇法华经,故又称法华宗。本宗即是..

2个月前
词典

文珠

(1930~ )广东湛江人,俗姓詹。十岁依福寿山果敬尼师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同时开始研究法华、楞严及天台教观。后入香港中文大学及东京大正大学深造。四十二岁创办美国罗省美西佛教会,往返于港美之间教学及弘法。四十五岁于美国罗省创建圆觉寺。历任香港佛教青年会会长、香港佛教青年会学校校监兼..

2个月前
词典

方便有余土

天台宗所立四土之一。即阿罗汉、辟支佛及地前菩萨所居之土。以彼等所修为方便道,断尽通惑,故称方便;然彼等尚未断灭无明之惑,故称有余。[大智度论卷九十三、大乘玄论卷五](参阅“四土”1647) p1439 ..

2个月前
词典

庐山记

凡五卷。宋代陈舜俞着。书成于熙宁五年(1072)。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系有关庐山白莲社之净土教及著名禅寺、道观之地志。其中,卷一、卷二为叙山水篇、叙山北篇、叙山南篇,引用古记录说明地理形势、名胜旧迹、禅寺等;卷三为山行易览及十八贤传,标示里程,并记载东晋慧远、雷次宗等十八人之略..

2个月前
词典

石壁无碍

(术语)谓佛菩萨之神力,石壁无障,通行自在也。楞伽经二曰: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速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

2个月前
词典

皮纸

(物名)以身之皮为纸而书经文也。宗镜录二十六曰:皮纸骨笔,缮写受持。

2个月前
词典

生一切支分印

(印相)灌顶时加持弟子身分之印也。义释十曰:次当作生一切支分印,而于弟子顶上灌之。凡灌顶时作此印,结已取瓶为灌也。若不以此印者,则法式不具也。

2个月前
词典

交点

(杂语)彼此相共交接而点检也。见象器笺十二。

2个月前
词典

斋会

(行事)会僧而施斋食,故名斋会。佛祖统记三十七曰:陈文帝天嘉四年,帝于太极殿设无遮大会。又曰:后主至德二年,诏虎丘智聚法师赴太极殿讲金光明经。皆斋会也。

2个月前
词典

斋罢

(杂语)又曰斋退。谓午斋终后。

2个月前
词典

斋钟

(杂名)报斋时之大钟也。三十六下。见僧堂清规五。

2个月前
词典

应身

(术语)Nirmāṇakāya,三身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身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身名应身。胜鬘经宝窟上本曰: 与真如相应,一名为应身。定应身之体,依经论有三种之不同。一,依同性经,摄论,则对于地上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身,为应身,现于地前之菩萨及二乘凡夫,为化..

2个月前
词典

初静虑

【初静虑】 p0682 瑜伽十二卷十六页云:离生喜乐者:谓初静虑地所摄喜乐。所滋润者:谓喜所润。遍滋润者:谓乐所润。遍充满者:谓加行究竟作意位。遍适悦者:谓在已前诸作意位。由彼位中、亦有喜乐,时时间起;然非久住,亦不圆满。于此身中、无有少分而不充满者:谓在加行究竟果作意位。譬如黠慧能沐..

2个月前

评论

发表评论

分享推荐
点赞文库
收藏文库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微信

微博

QQ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复制链接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