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地近代的依科金刚上'师(秋央让卓),是公认的证悟大圆满的瑜伽师。据说他是布玛目扎的化身。他平时对弟子要求十分严格,常常示现威严身相。想拜见他也十分困难,除非特殊开许。晋美彭措仁波切晋美彭措曾在15岁时见过他。 晚年时,他在色达的翁达镇附近的山上修建闭关房,并为100多位闭关者宣讲佛法。弟子圆寂时都相继示现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之相。 一次,弟子索朗彭措曾向他求最殊胜的法,他说:“将吾等大恩上'师观于头顶,时刻祈祷并受四灌顶,将心与智慧融为一体。平时将外面一切色相观为'上师的身体,一切声音了知为上'师的语言,一切分别念抉择为上'师的智慧。总之,一切器情之显现皆为上'师相。吃饭的时候,将上'师观于喉间,进行饮食甘露供养,可遣除罪障,令饮食之举成为会供;睡眠的时候,将上'师观于心间,上'师身体所发之光明周遍一切世界,自己化光融入上'师;临死的时候,不要焦急万分,手忙脚乱,而应平静地将上'师智慧与自己的心观想为无二无别而安住。这是一切往生法的根本。即使你们依止我一百年,我也没有更殊胜的教言了。希望你们能牢记!”
相关推荐
胜流真如
【胜流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三地断闇钝障所证的真如,此显胜流教法所依真如,第三地得殊胜三慧,照了真如所流大乘教法,由所流教法,于余教法,最为殊胜,故名其根本曰胜流。参阅‘十真如’条。..
胜解心所
【胜解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胜者殊胜,解者见解,即是殊胜的见解。《成唯识论》曰:‘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所谓决定境,即于所缘实境、或义理境,无所犹豫。如缘青色,计此为青,不疑为红为蓝;如受某种学说影响,对其义理承受无疑,均名决定境。心识于缘虑决定境时,..
二应身
胜应身和劣应身。胜应身是佛非常殊胜的应化身,是佛应初地以上的菩萨而示现的一种应化身;劣应身是佛最下等恶劣的应化身,是佛应初地以下乃至凡夫而示现的一种应化身。
下地
三界一共分为九地,境界恶劣的称为下地,境界殊胜的称为上地。
十殊胜语
(名数)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也。是为所知之本体,故名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三种之自相,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也。是为所知之相。故名所知相。三、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也。是为行者证入之所,故名入所智相。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六波罗蜜也。..
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p0227佛地经论二卷三页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者:显示世尊能正摄受无染自身殊胜功德。谓诸佛身,非是虚妄分别所起。无烦恼业生离染故。以如来身,非是杂染分别起故,不可分别。又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者:显示世尊,随其胜解,如应示现,殊胜功德。谓佛世尊,虽无分别,如末尼珠;..
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
【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 p0290瑜伽九十二卷十一页云:复次于其成就世间正见多闻不定住正法者,即成就此世间正见多闻得定住正法者,当知略有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何等为五?谓彼第一住正法者,先由其心未得定故;奢摩他支、戒、未清净,亦未鲜白。即此第二住正法者,心得定故;清净鲜白。当..
二殊胜
谓观世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据楞严经卷六载,二殊胜即:(一)上合诸佛本妙觉心,本妙觉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指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故为殊胜。(二)下合众生同一悲愍,指菩..
十一殊胜
十二因缘中,为发业支之无明有:所缘胜、行相胜、因缘胜、等起胜、转异胜、邪行胜、相状胜、作业胜、障碍胜、随转胜、对治胜等十一种殊胜事。即:(一)所缘胜者,谓无明遍缘于染净。(二)行相胜者,谓无明能隐真显妄。(三)因缘胜者,谓无明为惑业之生本。(四)等起胜者,谓无明等能发起能引(行支)、所引..
十殊胜语
即大乘之教体。据摄大乘论卷一载,即:(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为所知之本体,故称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所知相指阿赖耶识三种之自相,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三)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为入所知相之体,乃行者证入之处。(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六波..
二殊胜
[出楞严经]此言观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故云殊胜。一上合诸佛本觉妙心本觉妙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也。谓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是为殊胜。二下合众生同一悲仰谓菩萨所证圆..
法缘
1、说法普结善缘。2、说法人的机缘很殊胜。

大安法师:五浊末法修行殊胜无越于净土法门
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想得到利益很难。为什么? 我们的烦恼太重,环境对五欲六尘的诱惑太大。在这个世间想大彻大悟、断见思惑、当生成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其进道也难”。尤其是靠自力修行,想了生脱死是难于上青天。然而净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法,是依“信愿持名”感通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

帕奥禅师答:如禅修者观察未来何世可证无学果也就是该经所说的及后得涅槃智?
问:《须师摩经》中提到的「我等已知生死已尽,梵行已立」及「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是否如禅师于三月二十一日所开示的相同,如禅修者观察未来何世可证无学果也就是该经所说的「我等已知(何世)生死已尽,且已得(何世可证得无学果的)法住智,及(未来何世必得证无学果的)后得涅槃智?帕奥禅师答:我想你是误解..
每天敲敲手臂,半个月后,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每天敲敲手臂,半个月后,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碰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段时间不见面后,曾经的老朋友、老同学,竟像变了个人一样。尤其是在同学的聚会上,以前觉得很美的女生,完全变了模样。想当年,她皮肤白皙水嫩,身材苗条匀称,而现在却脸色晦暗,还有斑斑点点,身材也走了..

营养素鸡的做法
原料:千张皮500克调料:蘑菇精1克,五香粉1克,酱油5克,盐适量。做法:1、将酱油、蘑菇精、五香粉、盐等调合成味汁;2、用3张千张皮(每张宽10厘米、长20厘米)放入味汁中浸渍一下,取出随即裹成卷状;3、再用1张千张皮(较前稍大)作包皮,把卷状千张皮裹好;4、然后,再用干净白布包裹紧,以细麻..

现代因果实录:殊胜的净土法门
─陆培林居士念佛往生纪实陆居士学佛多年,平时严持戒律,将省吃俭用的钱财,全部默默用于印经放生等弘法利生的事业上。在他的影响下,许许多多的人开始信佛、学佛。他的父亲陆培林从不信佛到信愿念佛,最后往生极乐世界这一殊胜的真实经历,震撼了所有在场的家亲眷属和朋友,这一消息传开后,当地很多..

信仰的记忆:碧落寺石窟,千年佛像诉说古国汉风
碧落寺位于晋城市西北约7.5公里处的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它背靠碧落山,面对万松岭,坐北朝南,依山而筑,是古泽州境内创建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声望最为显赫的寺院之一。据石窟西窟外石阶旁题记,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六年(482年),完成于唐大和六年(832年),之后五代、宋、金、元、明、清历代都有..

宣化上人:出乎意料之外
出乎意料之外这真是末法时代,才有妖魔鬼怪到处作祟。这次到东南亚弘法,见到许多人有奇奇怪怪的病,又见许多奇奇怪怪的事。以前我没有注意,想不到居然有假冒喇嘛,利用下蛊的手段,来控制护法。真令我惊奇!这真是末法时代,才有妖魔鬼怪到处作祟。这次在马来西亚,遇到很多怪疾怪事,说起来真令人痛..

道外无心,心外无道:体悟即心即道的自然境界
周因朴,活动于五代末、北宋初,上承司马承祯、王玄览的坐忘论思想,凝练出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道的精要论断,对内丹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下对周因朴《大道论》的关注较少,因此我们应当对这本经典细细品读。《大道论》共分十八章,即至道、至德、垂教、绝义、分别、远近、用道..

陈柏达:殊胜的往生咒
第六十一章 殊胜的往生咒异香终日 子梦佛光预知时至 微笑往生宋朝的阎邦荣,是池州青阳人。他中年时,曾经遇到一位僧人劝他修持净土法门,念往生咒。他因此不再吃荤,每天早晨,面向西方,念了一千遍的往生咒,又率领全家大小一齐诵念,一共有二十年之久。绍熙元年(西元一一九○)正月初,他读了大般涅..

放生是救命,是一切福报中,最殊胜的
无论是求财、求福还是治病,放生都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是佛弟子求解脱,放生时,将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如果是俗人求财,可将功德回向给自己的事业。如果家有病人,将功德回向给病人。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放生的好处确实是有的,因为佛经讲,放生得生,常行放生,是常住之法。(编者注:《梵网经》云故..
证无中边佛地平等
【证无中边佛地平等】 p1439佛地经论二卷四页云:证无中边佛地平等者:显示世尊,证真如相殊胜功德。谓真如相,无有中边;远离一切有为无为中边相故。远离方处中边相故。如是真如,即是佛地平等法性。证此佛地平等性故。遍知一切为无为等,于中不染。又云:证无中边佛地平等者:显示世尊三身方处无有分..

精进念佛是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忏云法师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像妈妈想念自己的小孩一样。妈妈虽然想,要是孩子离开妈妈,他走在外方,找不到孩子,..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
首先来讲一讲发菩提心的尊贵:讲到菩提心的尊贵,要从比较上或举喻来说明,始能显示出来。佛陀在大乘经典中特别指出发菩提心的尊贵明文,可说是很多很多的,现我简单的举出几则来谈谈。经中举喻说:如有一大龙王,在这大龙王的头顶上,戴着一顶很大的如意妙宝王冠,由于有这如意妙宝王冠,戴在大龙王的头..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不可思议的殊胜果报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一、孝顺父母的意义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一、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二、遭饥馑劫,..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 惟 贤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现在网络与印刷事业高度发展,佛经通行不是问题。但是只有亲自动笔抄写,才会对佛法知解..

净土法门之殊胜
◎界 诠《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度,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今与大众一同来研究学习,而且还要真修实行。修者,若意于念佛法门者,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还要不定期加行。若修其他法门者,只是傍听,不做勉强。从学习角度,定当偏赞此法门,亦不要惊怪。净土法门其中隐含华严玄妙,法华开显..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说起来就令人难以启齿,我犯淫手淫将近10年。小学三年只是模仿,现在明白是“恶业之所招感”罢了,可到后来越发不可收拾。6年级升学考进了一所普通的中学,在那以后便开始步步堕落、沉沦在“欲海”中不可自拔,于是各种霉运不断。开学时人际关系不好极了,性格孤僻,没有真心朋友。内心空虚,迷恋上看..

最殊胜的法
弟子问:尊者,在一切道法中什么是最殊胜的法?阿底峡尊者答道: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最殊胜的持戒即是心相续调柔;最殊胜的功德即是具有饶益之心;最殊胜的教言即是经常观察自心;最殊胜的对治力即是了知一切法皆无自性;最殊胜的行为即是与世俗人相违;最殊胜的悉地即是烦恼得以减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