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士:
只有魔王和外道们,才会大喊大叫的,号称他们已经成就了,但这是不可取的。
当我们的境界不是十分稳固,感觉到还不是完全圆满之时,绝对不能够自视甚高的将这教法交予他人。就如同吃多了甜食,会让人呕吐;
我们也不要轻易将殊胜秘密的口诀随便泄露,这是我心里真实的话语。
.
会障碍的魔王具足许多的神变,我们要十分注意,不要被他们这些幻境所欺蒙。
修行人,千万不能以佛法作人情,所以应当坚守我们所发的誓愿三昧耶。
莲花生大士:
只有魔王和外道们,才会大喊大叫的,号称他们已经成就了,但这是不可取的。
当我们的境界不是十分稳固,感觉到还不是完全圆满之时,绝对不能够自视甚高的将这教法交予他人。就如同吃多了甜食,会让人呕吐;
我们也不要轻易将殊胜秘密的口诀随便泄露,这是我心里真实的话语。
.
会障碍的魔王具足许多的神变,我们要十分注意,不要被他们这些幻境所欺蒙。
修行人,千万不能以佛法作人情,所以应当坚守我们所发的誓愿三昧耶。
是赞叹法华经教旨的话,法华经所说的一实之理,具有圆顿的功德,圆顿就是圆满顿速,功德既然圆满,成佛自然顿超迅速。
【一切门利行】 p0008瑜伽四十三卷十五页云:云何菩萨一切门利行?当知此行,略有四种。谓诸菩萨,不信有情,于信圆满,殷勤劝导;乃至建立。犯戒有情,于戒圆满,殷勤劝导;乃至建立。恶慧有情,于慧圆满,殷勤劝导;乃至建立。悭吝有情,于舍圆满,殷勤劝导;乃至建立。..
谓彼初生。说名为爱。爱增盛位。转名为取。此复如何。谓如有一。于诸欲境。系心观察。起欲贪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转增上。猛利转猛利。圆满转圆满。前所起缠。说名为爱。后所起缠。转名为取。是名爱缘取。复如有一。于诸色境。或无色境。系心观察。起色贪缠。或无色贪缠。彼从此缠。复起余缠增上..
不圆满者。谓诸有学或预流果摄,或一来果摄,或不还果摄等所有灭。
[出华严经疏]昙谶二教者。西秦昙牟谶三藏。立此二教也。一半字教半字教者。谓声闻藏谈理未遍。若字之有半也。二满字教满字教者。谓菩萨藏谈理满足。若字之圆满也。
十戒、具足戒,为出家二戒。出家者,离在家之生活,修沙门之净行,名曰出家。此二种戒,皆不淫戒。谓之出家戒。一、十戒二、具足戒 具足者,圆满也。具足戒,即圆满戒之义,略名具戒。又名近圆,圆者涅槃之称,言具足戒近涅槃之法也。..
大乘之果位,是即大乘之究竟趋向也。大乘之究竟极果,即是佛耳。所谓佛者,其义不可具说。然姑求括略诠解,则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也。一、自觉 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证圆觉,故名自觉。二、觉他 谓运无缘慈,度诸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
圆满具足,融会无间,一即一切,一切一即,性相交参,主伴无尽,是为圆融无碍。一切诸法,即是法界,是故应了法界圆融之法也。
翻译名义云三觉:觉有三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惟妙觉果佛,具足三觉。故华严经云: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是也。一、自觉 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证圆觉,故名自觉。二、觉他 谓运无缘慈,度诸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故名觉..
三藏法数云:一、足安平相 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二、千辐轮相 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三、手指纤长相 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人也。四、手足柔软相 谓手足极妙柔软,胜余身分也。五、手足缦网相 谓手指中间,缦网交合,文同..
五相成身观者,通达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佛身圆满也。一、通达菩提心 观察而通达身中本有性德之菩提心是也,本来净也。二、修菩提心 在缠之本有菩提心,以修而显也,离垢净也。三、成金刚心 观□字成五钴,或莲华刀剑等成本尊三昧耶身,以自心即成金刚莲华故,故曰成金刚心。四、证..
转依位别,略有六种:一、损力益能转 谓初二位,由习胜解及惭愧故,损本识中染种势力,益本识内净种功能,虽未断障种,实证转依,而渐伏现行,亦名为转。二、通达转 谓通达位,由见道力,通达真如,断分别生二障粗重,证得一分真实转依。三、修习转 谓修习位,由数修习十地行故,渐断俱生二障粗重,渐..
【引业】牵引五趣四生等果之业。又称牵引业、总报业。为‘满业’的对称。《成唯识论述记》卷二中,总报业感总报之果,同时扶其余劣弱之业,使其亦能感别报,称为引业;第六识的别报业圆满庄严第八总报之果体,称为满业。此即业业相对。又总报之果起时,其果能为增上缘,引生其余别报之果,称为引业;此..
【无学果】即声闻四果中的阿罗汉果。以其学道圆满,不更修学,故称无学果。
【法云地】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十位。此位菩萨,总缘一切法智,能藏众定慧功德,能覆隐如空广大无边惑智二障,能出生无量殊胜功德充满所证所依身。恰如大云,能覆虚空,能生净水,如《解深密经》云:‘粗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唐代遁伦撰..
【圆成实性】又作圆成实相、圆成自性,为唯识宗所立的三自性之一。指真如具有圆满、成就、真实等三种性质,即:一、圆满,诸法之相仅局限于其自身之法体,不通余处;相对于此,真如之妙理则可周遍四处。二、成就,诸法具有空、无常、无我等共相;而真如之实体常住,无生灭作用。三、真实,诸法之体虚妄..
大乘之一实圆教共有八种的圆满。一、教圆,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说惑业苦三道,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之妙理,或谈诸法实相,凡圣一如,生佛不二等,即是教法圆满之相;二、理圆,三谛之妙理,中道不偏,是教理圆满之相;三、智圆,照一切种智之中道,是智慧圆满;四、断圆,一断一切断,断一..
1、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使自己觉悟,但要断尽三界内的见思惑和三界外的尘沙无明惑,才能算是达到自觉的地位;觉他是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传播给别人,使他人也觉悟;觉行圆满是所觉悟的程度,已经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2、本觉、始觉、究竟觉。本觉是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自性清净心;始觉是本觉被..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新译,是至高无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觉悟,亦即究竟圆满的佛果。
在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为无学。有学是还要上进修学的意思,无学就是学道圆满不更修学的意思。
(流派)说一乘实相之教法。无碍圆满之宗旨也。指天台宗而言。
(术语)一业因也。同一之业因也。俱舍论十七曰:一业引一生,业能圆满。一业引未来世一生之意。
(术语)为十信之位,果道圆满者。
【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 p0018俱舍论十七卷十三页云:为由一业,但引一生?为引多生?又为一生,但一业引?为多业引?颂曰: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论曰:依我所宗,应作是说:但由一业,唯引一生。此一生言,显一同分。以得同分,方说名生。若尔;何缘尊者无灭自言:我忆昔于一时,于殊胜福田,一..
【一佛土中同时无二佛出世】 p0018瑜伽三十八卷四页云:又于十方,现有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佛土;无二菩萨,同时修集菩提资粮,俱时圆满;于一佛土,并出于世,一时成佛。况有无量无数菩萨,于一世界,一时成佛。又不应言众多菩萨,同时修集菩提资粮。俱时圆满;前后相避,次第成佛。亦不应言一切菩萨,皆..
【七觉支次第】 p0061大毗婆沙论九十六卷十页云:问:何故七觉支中,先说念觉支,乃至后说舍觉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已见谛者。忆念先时所现观事而为上首,修习觉支,令渐圆满。如契经说:彼于此法系念思惟,令不迷谬;起念觉支,修令圆满..
【七法能于诸谛如实觉了】 p0065此即七觉支也。瑜伽十四卷二十一页云:谓有七法,能于诸谛,如实觉了,圆满解脱。谓毗钵舍那品,有三。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奢摩他品,亦有三。一、安。二、三摩地。三、舍。念、通二品。..
【二种究竟】 p0025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页云:复有二种究竟。一者、智究竟,二者、断究竟。智究竟者:谓尽无生智。自斯已后,为断烦恼,无复应知。断究竟者:谓遍究竟诸烦恼断。由彼断故,圆满究竟证心解脱,及慧解脱。..
【二道资粮】 p0030瑜伽二十二卷二页云: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善友性,若闻正法若思正法,若无障碍,若修惠舍,若沙门庄严,如是等法是名世间及出世间诸离欲道趣向资粮。..
【八相总摄后有菩萨诸正行道及以道果】 p0087瑜伽九十一卷二十页云:复次由八种相,当知总摄后有菩萨诸正行道,及以道果;胜声闻乘,为无有上。何等为八?谓哀愍故。内勇悍故。谛察法忍,性现前故。能出离故。自内发起观谛行故。广大善修世间正见,现在前故。由获无漏菩提分法,得清净故。由善清净修觉..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