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个人偷盗你的重要物品。
你不应该感到烦恼或沮丧。
也不应该感到愤怒或懊悔。
你不应该挟怨报复。
在你的心中,把被盗取的物品供养给小偷,
并祈愿你的宽容忍耐,可以清净你过去生世的所有过错。
爱是针对仇恨唯一恰当且正确的响应。
-顶果钦哲仁波切
如果某个人偷盗你的重要物品。
你不应该感到烦恼或沮丧。
也不应该感到愤怒或懊悔。
你不应该挟怨报复。
在你的心中,把被盗取的物品供养给小偷,
并祈愿你的宽容忍耐,可以清净你过去生世的所有过错。
爱是针对仇恨唯一恰当且正确的响应。
-顶果钦哲仁波切
【比量】因明用语的三量之一,心识的三量之一.比量是由推理、推论而获知的知识。如看到远处有烟,则知其下必有火;墙外有角,则知有牛走过。推而广之,见生则知有死,见成则知有坏,这是深一层的推理作用。比量又分为自比量与他以量,自比量,是论者为自已获得正确的认识、用观念而推理,此推理作用表..
【非量】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现量,即直觉知识;比量,即推论知识。似现量,略称似现,即对于所缘之境生起分别惑乱之智,不能正确量知其真实自相。似比量,略称似比,依不成、不定、相违、似喻等似因而生似是而非之智,不能正确比知量度所对之境。非量,即似现量、似比量之总称。乃非正..
又名八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或生活。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修此八正道,便可证得阿罗汉果。..
正确的见解,亦即离诸邪知邪见的如实知见,为八正道之一。
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入无漏定,叫做正定。八正道之一。
正确的念头。不生邪念,忆念正道,叫做正念。八正道之一。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确的;同样地,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也许就是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心处于黑暗中,无法看清真理!我们什么也不懂,因此被人们的妄语所愚弄,他们将对的说成错的,将错的说成对的..
众所周知,吃素对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现在吃素是全球流行的一种趋势,可是不正确的吃素方式,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对健康反而不利。那么,吃素到底应该怎么吃?吃素怎么保证营养?光吃素食并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元素的摄取需求,长期下去很容易营养不良,造成脸色苍白、乏力、抵抗力下降等问题。所以,..
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藉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可长可短、可近可远,长的以无量数的阿僧祇劫计算──过去阿僧祇劫、现在阿僧祇劫、未来阿僧祇劫;比如说:众生发心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
这是死亡学的重要课题。对这一问题,东西方多家宗教、哲学,都早已作出过明确解答,主张各有不同。死亡学应从科学角度,对各种解答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当然,如何对待死亡,大概终究是个宗教、哲学问题。东西方诸家哲学宗教对待死亡的态度虽有不同,但出于人求生之本能,力图以自认为有效的方式抗拒死..
出家众位列三宝之一,是在家居士皈依的对象,又是殊胜福田。身为居士,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称呼出家人,往往被人笑话,失弟子之礼,折自身之福。下面略微介绍有关这方面的基本常识。一、师父可以说是对出家人最稳妥的一种称呼。不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染的沙弥,既现清净僧..
别人在看书的时候,你在抖音上刷得不亦乐乎;别人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时候,你在饭桌上大快朵颐;当别人利用周末学习充电提高自己时,你却睡到了中午12点我们总是抱怨每天工作太多,劳累过度,休息不好,心情糟糕,抱怨各种不公平苦衷太多,都是时代不好,总是怪时代不好,明明就是自己不行。有人说:..
礼佛、拜佛是广大僧众的礼仪规范又是佛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对待礼佛、拜佛的真实意义很有必要。因为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皆有佛性故。我们到大殿,礼拜佛菩萨,为什么?是为了成就一颗菩萨心,并不是盲目地迷信。什么叫迷信?不相信自己能成佛,不相信自己根本功用与诸佛本来无异,这样礼拜..
快乐是成功的唯一标准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八章什么代表生命“佛问沙门。”这是说佛啊,有一天问跟前的出家弟子们一个问题:“人命..
四十八愿 第十讲:正确认识信心讲解:纯祥法师正确认识信心信心是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最主要的选择,信心即得往生,没有信心,即使是念佛也不能往生。正确认识信心很重要,“信乐心”就是本愿里的“信心”,跟我们平常理解的信心有明确的界限,不是凡夫所认为的简单信任,本愿信心是佛的大悲心。法藏菩萨说“设我得..
三七粉其实就是将三七研磨成为的粉末,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保健品,服用之后不仅能够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同时还可以提高记忆力避免疲劳,对于肿瘤也有不错的防治效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三七粉的正确吃法。三七粉的正确吃法1生吃三七粉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活血..
文:净界法师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你就很难把佛号念好了,它就是一个音声,你怎么念得好呢?你说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不能念要它念,你凭什么?你没有理由嘛。我再讲一次:如果你要把佛号念好,你要把佛号定位成它是你唯一的救拔者!就..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科学家认..
◎ 济 群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对立,无疑会使人类自取灭亡。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活,与此同时,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终没有停止,希望以此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那么,人与自然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
问:自从拜读了您老的文章后,我对佛所说的法,有了正确的认识,佛法不光靠理解,更要靠自己脚踏实地修行。元音老人答:很好,你有了正解,就应不懈地努力修行,以期亲证本来面目。只是理解不务正修,那是谈食不饱的。..
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在眉睫,真的会紧张。我很害怕不能往生,睡觉的时候,都不太敢睡。真的是睡觉都要提高..
念佛多年仍徘徊找到正确的学佛方法(一)(2011-09-11)※※:请教师父,我学佛十多年了,老是进进退退。皈依十年,好像一直没有进步,徘徊来徘徊去,请您开示一下。功课,我是念《金刚经》,念佛号,别的也没什么。没有定力,很多同事说,我自己也感觉,没碰到事情还好,挺平和的,一碰见事情就很慌。按说我念佛十多年了..
◎ 乐 根(1)调整看待苦的心态面对苦,人们习惯的反应就是厌恶和逃避,但是这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调整看待苦的心态。第一,要勇于面对现实,如果问题还有解决和处理的方法,就根本不必生气;但如果问题已经无法解决,也没有必要生气,因为生气也无济于事。第二,联系实际,进一步思维:生气不..
十一世纪,伟大的印度瑜伽士帕当巴桑杰三到西藏传法,在西藏的厅日村庄,他为村民讲述了忠告百偈。对于这些偈语,法国僧人和翻译家马修李查德启请他的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解说这些深邃的偈子,于是1987年,在西钦寺,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作了注释。马修翻译了这些顶果钦哲仁波切的注释。我们摘录这些偈子..
修行是唯一有意义的事情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告诉他:修行是生命中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这个身体都是由我们的业构成的,业的善恶好坏决定了我们这个世界和身心的好坏,业就是行为,身口意三种行为就是三业。修改我们的不良习惯,改善我们的身口意行为就是生命中唯..
肾虚的人要想身体快速恢复健康,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正确的睡姿,在最高效的睡眠时间段入睡。因为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补是天补,是第一大补药,比吃人参、燕窝、大补药的效果还好。正确高效的睡姿吉祥卧睡眠姿势有侧卧、仰卧、俯卧几种..
问: 请问法师, 如未相识已是仇人, 这是否表示我们前生己结怨, 本人身边有两位女小人, 苦缠着我, 使我十分烦恼, 请问法师可有方法可化解这种仇恨, 当我心烦的时候, 只好念着心经, 求法师指引, 谢谢!衍慈法师答:你问的问题是未相识己是仇人?这个「仇」字是自己心生瞋恚,怨恨,所以才会有仇人。佛教重..
吕祖言: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恕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在结婚生子、祝寿节庆的吉日切勿杀生以享肉食,因为本想延寿生子,而杀生只会招来短命多病的厄运,所以于吉日尤应尽力放生食素。放生,是培养五德品格的善..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的规矩。因此身为佛弟子,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得体的称呼法,方能彰显内心的恭敬,从而得到佛法的利益。一般我们称呼出家师父,都以某甲法师或某乙师父或乙师父等来尊称。至于某甲师、某乙师的称法,乃是..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