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敦巴有一天问 阿底峡尊者:「产生贪心与瞋心时,要怎么办呢?」
尊者回答:「应视为如幻如化的。」
种敦巴又问:「什么是幻化的根源呢?」
尊者回答:「根源就是执着,因为有执着,所以就会产生这些幻觉。」

种敦巴有一天问 阿底峡尊者:「产生贪心与瞋心时,要怎么办呢?」
尊者回答:「应视为如幻如化的。」
种敦巴又问:「什么是幻化的根源呢?」
尊者回答:「根源就是执着,因为有执着,所以就会产生这些幻觉。」
【意地】又作意识、意根。凡个体之内心能生起一切思想者,称为意地。可略分下列二说:一、指第六识(意识),可全面支配个体之存在,亦为吾人产生认识作用、成就万事之根源。二、指意识之省察阶段。见《瑜伽论记》卷一。..
【意志】此有广义狭义的解释。自广义来说,意志为自然冲动的欲望;自狭义来说,则为意识间多种动机、目标、方法的一种选择,而欲获实现者。在佛教中说,凡意志之活动,称为思业;已发为行动者,称为思已业(身业、语业)。行蕴的行,亦含有意志的意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谓,一切生命现象的根源为其原意..
又名根本无明,或无始无明,此无明与真如,皆属无始,为一切众生,生死的根源,若断之,即入佛位。
见惑和思惑。见惑是凡夫在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不正见是;思惑是凡夫们在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之烦恼是。此二惑是众生流落三界枉受生死的根源,断之即能了生死、出三界。..
高丽雪岳令光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分明记取。」问:「如何是诸法之根源?」师曰:「谢指示。」
濠州南禅聪禅师,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冬月深林雨,三春平地风。」问:「如何是大道根源?」师曰:「云兴当午夜,石虎叫连宵。」
“五乘”指运载众生到善处的五种法门。‘乘’乃梵语ya^na之译,有道、船、车,或运载之义。此处喻诸佛教法犹如舟、车,可运载众生至所期之果地。又ya^na音译作‘衍’,故五乘又名五衍。在《盂兰盆经疏》所说的五乘︰即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盂兰盆经疏》卷上云︰‘五乘者,乘以运载..
佛教修行法门总说有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细说则有八万四千法门之众,这是释迦牟尼佛为因应众生根机,宣说的种种方便行法。其中人天二乘,重在积集世间福报的增上心,以追求现世乐、后世乐为究竟,是五乘的初阶,是五乘共修的世间法;声闻、缘觉乘重于出世解脱的出离心,以涅..
乘,是指车,有运载的意思。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来机的不同,而将之运载至理想世界的五种法门。众生所造的善恶诸业,是众生未来轮回六道的依据,修善则有升天、..
众生和佛根本差异是什么?众生与佛的根本差异就在于:众生是迷者,而佛是觉者,即“迷者众生觉者佛”。这是众生与佛的差异的关键!那么迷者“迷”在哪儿?就迷在我们以自己的妄想心,造作出种种的烦恼。这些烦恼为因,又生果报,我们遇到果报又造烦恼--所谓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大乘佛法从比较了义的角..
我们都知道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悟,都在悟道,领悟佛道。或者说是在求法。当然了,悟道也好,求法也好,在这里统称为“悟道”。那么悟道是在悟一些什么呢?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才能够正悟菩提果?如何通过悟道实现自己从轮回众生变成觉悟的智者,觉者呢?这个悟道的目的,悟道的真正的意义你明白吗?..
此观音兼具折伏之威及摄取爱护之德,佛经有云:“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而为说法。”天大将军是统领鬼神,拥护佛法,救护国土之大将,具备大威武及德行,故名为“威德观音”。〝威德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十五尊,〝化身相〞是〝比丘身〞,亦是〝天大将军身〞的示现,民间此尊形象大..
威德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是观音化身中的天大将军身。表示观音菩萨保佑众生度过眼前的一切障碍和危难,从而走上平安的坦途。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虽已成等正觉,而复示作菩萨。虽则示作菩萨,而复于十方法界,普现色身,寻声救苦,度脱众生。十法界身,无身不现,令彼一切称名..
威德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左手持莲华,坐于岩上之像也。配于法华经普门品所谓:‘可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现天大将军身为说法。’此将军身之威德,广大而胜,故名为威德。(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左手持莲华,坐于岩上之像也。配于法华经普门品所谓:‘可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现天大将军身为说法。’此..
“威德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十五尊。〝应身相〞为威德观音的〝化身相〞是〝比丘身〞亦是〝天大将军身〞的示现。此尊形象,坐于岩石上,左手持莲花,右手垂地。左膝屈立,着天衣,身佩璎珞,头顶化佛。作观水之法相。此观音兼具折伏之威及摄取爱护之德,依《普门品》所载:「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
〝威德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十五尊。〝应身相〞为威德观音的〝化身相〞是〝比丘身〞亦是〝天大将军身〞的示现。此尊形象,坐于岩石上,左手持莲花,右手垂地。左膝屈立,着天衣,身佩璎珞,头顶化佛。作观水之法相。此观音兼具折伏之威及摄取爱护之德,依《普门品》所载:「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
《高僧传·二集》载曰:「元魏末年,沙门法禅,一日,偕法侣多人山行。忽逢强贼,法禅见贼人来势凶暴,知难理喻。惟虔诵观音名号,贼追之不得。挽弓射之,欲放不能。贼人大为惊讶,投弓于地,又不能得。认为遇到神人,遂舍命逃走。法禅等,因此安然脱险。」又载:「元魏沙门道集,行于寿阳西山,为贼掳..
不动明王不动明王处于五大明王的中心位置,所以将其摆在首位,另外四尊明王皆围绕在其身上,所以被称之为“不动明王”。这尊明王又被称之为“不动尊”或“无动尊”,在佛教的地位中,与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是相等的,乃是民间佛像的三大主尊之一。该明王的形象都是三头六臂或一面八臂的忿怒尊,右手..
十六罗汉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原本没有定型的形象。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像在杭州烟霞洞,是吴越王的妻弟发愿所造。后来如王维、贯休、李公鳞、张僧鹞、仇英等著名画家都画过十六罗汉图。十八罗汉是怎么来的呢?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九”是吉利数,因此总认为“十六”没有“十八..
佛教慈善 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刘元春关于寺院“头香拍卖”这一话题,刘元春教授继2月10日发来的“佛教慈善,要坚守纯真的品格!”这一看法后,又于今日发来题为“佛教慈善 可以拍卖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的观点,全文如下: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其实,包含有两个问题:一是佛教慈善可否采取“拍卖”的募捐..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闲逸自得、怡神通窍,横生妙趣、意味盎然。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耳闻名。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所谓六根清..
无分别智,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作意分别,网上经常有人说你不要去分别,你就有智慧了。其实这种理解是大错特错了, 不作意分别的话,那你睡着的时候就有无分别智了。无分别智在修行初期可以理解为【“无”之分别智】, 首先它是一种分别智,其特点是【无】, 无什么呢? 就是人无我,法无我。无..
无分别智,又称为无分别心,是指舍离主观和客观的相对之相,而达到真正平等的真实智慧。简单说,无分别智就是离主观、客观相,平等地运作的智慧,也是超越凡夫概念式思维的真实观智。无分别智属于出世间智、无漏智,是佛智的相应心品。无分别智有三种,分别是:一、加行无分别智是寻思的智慧,又称为加..
关于无分别心,无分别智,如何获得无分别智等阐述有许多。最可惜的是有一部分人,看祖师语录、佛经等,不看语言环境,不看无分别所指对象,发文要保持无分别心,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无分别等等。其实这些语言,只要认真思考、追究,就知道明显不合道理、不合常识,活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关于无分别的种种..
无分别心,是佛学术语。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自相,现量之心是也。分别为随念,计度,自性之三种。无分别者,无随念计度之二种,非..
五方佛心咒正确念法chìtuónǐ.ējiālà.mìlīzhù.叱陀你。阿迦罗。蜜?o柱。bōlīdánlàyē.níngjiēlī.般o怛罗耶。揭o。五方佛心咒是什么咒?五方佛心咒是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的咒。无论他有何妖术邪法,只要诵持这五方佛心咒,就能把他的妖术邪法破了。不单破人间的妖魔鬼怪,还能破天上的..
佛家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恢复自己清静无为的本性。这也是在世间人们努力打拼、奋力追求的结果。向往自由、渴望自由、冲破束缚,奔向无拘、无束自由祥和的境地是一切生命存在的最终目标。 然而这是一条曲折蜿蜒、艰难困困苦的道路。我们的本性重新流转于红尘世间,最初清清白白一张白纸,然而随着时间..
五盖佛家用语,是指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包括贪欲盖、嗔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和疑盖。盖(a^varan!a)乃烦恼之异名,有障、覆、破、坏、堕、卧之义,如《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云(大正27·249c)︰‘何故名盖?盖是何义?答︰障义、覆义、破义、坏义、堕义、卧义是盖义。此中,..
问:什么叫做放生?圆因法师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分享到: 0
选自 圆因法师《放生问答》问:放生有什么功德?答:放生的功德无量无边,不可胜数,简单地举其大要述说如下:(一)无刀兵劫,免除战争杀祸。(二)长寿、健康、少病。(三)免天灾横祸,无诸灾难。(四)子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五)多子宜男,所求顺遂!(六)官禄亨通,一帆风顺!(七)喜气吉..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