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网络。
心与见地合一的口诀
顶果钦哲法王开示
轮回与涅槃一切现象的泉源是心的本性——空、明亮,包含一切,广大如虚空。当你来到这如天一般广大的境地,在它的开阔中歇息,就安住在那开放中,与那天空般广大的境地融为一体:自然的,你会越来越放松在这境地之中——妙哉!如果能成就此心与见地合一之方法,你的领悟自然会广大。而如同太阳在虚空中自由的照耀,你的慈悲亦无误照耀一切未成就之众生。
转载自网络。
心与见地合一的口诀
顶果钦哲法王开示
轮回与涅槃一切现象的泉源是心的本性——空、明亮,包含一切,广大如虚空。当你来到这如天一般广大的境地,在它的开阔中歇息,就安住在那开放中,与那天空般广大的境地融为一体:自然的,你会越来越放松在这境地之中——妙哉!如果能成就此心与见地合一之方法,你的领悟自然会广大。而如同太阳在虚空中自由的照耀,你的慈悲亦无误照耀一切未成就之众生。
(修法)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三昧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阇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为初因,由三密四智印相应得一切如来之灌顶宝冠,为究竟三界..
【一切种爱语】 p0008瑜伽四十三卷十二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爱语?当知此语,六种、七种,总十三种。言六种者,一、于应听法,开听,爱语;二、于应制法,遮制,爱语;三、开示诸法法门,爱语;四、开示无倒法相,爱语;五、开示无倒训释诸法言辞,爱语;六、开示无倒法句品类差别,爱语,言七种者,一..
为密教修法之一。乃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者所得之灌顶。得此灌顶,可证一切诸佛之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来诸平等事业,成就大悲毗卢遮那之一切身口心金刚如来,常恒住三世,饶益有情。此系如来在因位时,从灌顶师入三昧耶智曼荼罗,由阿阇梨加持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
【鸠摩罗伽】或云鸠摩罗[馬*犬]。或云究磨罗浮多。此云童真,亦云毫童,亦云童子。熏闻云:内证真常,而无取着,如世童子,心无染爱,即法王子之号也。大论云:复次又如王子,名鸠摩罗伽。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王子,皆任为佛。如文殊师利,十力四无所畏等,悉具佛事故,住鸠摩罗..
[出华严经疏]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性。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
《碧巖录》云:“世尊一日升座,文殊白槌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广灯录·金沙禅师章》曰:“开堂,有僧问:‘昔日梵王亲请佛,迦叶白槌事若何?’师云:‘从古至今。’进云:‘恁么即遍天遍地也。’师云:‘收。’”旧说曰:“凡鸣椎白事,皆是白椎耳。然禅林独于开堂称白椎..
【五十二位】此乃明菩萨修行的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自古广为大乘诸家所采用的,其名数为: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二、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生贵住】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四位,谓由先前的妙行,冥契妙理,将生于佛家为法王子;即行与佛同,受佛之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参阅‘十住’条。
【灌顶住】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十位,又作补处住。谓菩萨既为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为之灌顶;犹如刹帝利王子之受权灌顶。已至灌顶住之菩萨即具有三别相:一、度众生,谓堪能修行,成就十种智,而能度众生。二、得甚深所入之境界,一切众生乃至第九法王子住之菩萨亦不能测量其..
【法王子住】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九位,又作了生住。自初发心住至第四位的生贵住,称为入圣胎;自第五之方便具足住至第八之童真住,称为长养圣胎;而此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于焉出胎;犹如从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绍隆佛位。参阅‘十住’条。..
【百法口诀】这是五位百法的通俗口诀,以助记忆。口诀为:‘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位心所法,不相应行二十四,六种无为成百法。’
指弥勒菩萨。弥勒华译慈氏,以慈得名。心地观经云:弥勒菩萨法王子,最初发心不食肉,是故得名为慈氏。
开是开佛知见,示是示佛知见,悟是悟佛知见,入是入佛知见,此开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怀。
佛的尊称,佛号能仁,又是法王,故称仁王。
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相当于声闻乘的预流果。
(术语)二忍之一。观察诸法体性不生不灭,安然忍可而心不动者。见地持经五,三藏法数五。
(术语)诸佛之身业能除世人之热恼,故曰人中之树。仁王经中曰:法王无上,人中树,普荫大众。
法师惠深。幼遍历讲席。及见北禅洞悟观道。后法王归寂。师继踵行化。当建炎兵毁之余。极力土木卒还旧制。领徒说法未尝一日以事废。将建大殿。众勉见巨室。师曰。若使出门干施主。不如闭户祷诸天。精意所感施者自至。师正席二十九年。有僧善居。为知事亦如之。清俭勤力辅赞有理。人或与钱。即腰缠手捥。..
(名数)司死者七七日乃至三十三回忌之佛也。一、不动此明王现于冥途时名秦广王。司初七日。一息切断之处也,禅谓之大力量人。其黑色,表无分别,火炎为荼毗之火。种子为因业之 字。其意以为今此之最期即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三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遍..
(术语)仁王经谓三贤十圣之行法为十三观门。配之于五忍则于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各有上中下三忍,为十二,又加寂灭忍之下忍为十三。修此十三观门者为大法王,宜如佛供养之也。仁王经受持经曰:大牟尼言:有修行十三观门,诸善男子,为大法王,从习忍至金刚顶皆为法师,依持建立,汝等大众,应如..
大元帝师癹思八。翰林学士王磐等奉敕述行状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 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班弥怛拔思癹帝师。乃土波国人也。生时诸种瑞应具详家谱。初土波有国师禅怛啰乞答。具大威神累叶相传。其国王世师尊之。凡十七代而至萨师加哇。即师之伯父也。乃礼伯父为..
胆巴金刚上师。师名功嘉葛刺思。此云普喜名闻。又名胆巴。此云微妙。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孤依季父。闻经止啼。知其非凡。遣侍法王上师。试以梵咒。随诵如流。曰此子宿积聪惠异。日当与众生作大饶益。年十二训以前名。自是经科哭式坛法明方。靡不洞贯。年二十四讲演大喜乐本续等文。四众悦服。上师令巴..
释慧忠。俗姓冉氏。越州诸暨人也。孰辨甲子。或谓期颐之年。肌肤冰雪神宇峻爽。少而好学法受双峰。默默全真心承一印。行无住相历试名山。五岭罗浮四明天目。白崖倚帝紫阁摩穹。或松下安居于九旬。或[山*甘*欠]空息虑于三昧。既悬明月之戒。亦净琉璃之心。已度禅定之门。不起无生之见。嶷若苏庐八风莫能..
释楚金。程氏之子。本广平郡今为京兆之盩厔人也。母高氏夜梦诸佛。因而妊焉。生实法王之子也。行素颜玉神和气清。七岁讽法华。十八通其义。三十构塔曰多宝。四十入帝梦于九重。玄宗睹法名下见金字。诘朝使问罔不有孚。于时声腾京辇。遂慕人构塔。累级而成。有同反掌。尝于翠微悟真扪萝灵趾。乃曰。此吾..
释无漏。姓金氏。新罗国王第三子也。本土以其地居嫡长将立储副。而漏幼募延陵之让。故愿为释迦法王子耳。遂逃附海舰达于华土。欲游五竺礼佛八塔。既度沙漠涉于阗已西至葱岭之墟入大伽蓝。其中比丘皆不测之僧也。问漏攸往之意。未有奇节。而诣天竺。僧曰。旧记无名未可辄去。此有毒龙池可往教化。如其有..
子题:逆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列数者,父、母、罗汉、出[佛身]血、坏僧,为五也。……释名者,何故名逆?以违恩养福田极故,亦违佛世两王(法王、人王)化故,名之为逆。”(戒疏记卷七·一七·二)
子题:善来一受约四分中必初果、善来度者必由学地得至无学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善来一受,约四分中必初果者。由佛自唱;所被之人,非劣下所堪。道前相间,非极圣所嘱也。故十诵云,善来受者,一切如法。诸佛法王自在义故,自与受戒。无有学地命终不成罗汉也。如五分中,须提那子,善来受也;此即通凡..
亦名:王海月佛四喻子题:世间王为最、众流海为最、众星月为最、众圣佛为最含注戒本·皈敬偈:“世间王为最,众流海为最,众星月为最,众圣佛为最。”(含注戒本卷上·一·一六)戒本疏·释皈敬偈:“就初四喻,即为四意。王者尊胜,威德超众;喻戒住持,功高万善故也。然世间之王,有三种异,谓梵、魔..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所以开者,凡夫退位,知何不为?带戒犯非,业则难拔。故开舍戒,往来无障。即是大圣善达机缘,任物垂教,号法王也。”(戒疏记卷六·一一·一四)羯磨疏·集法缘成篇:“明舍戒者,忽遇恶缘,将陵重戒。若不开舍,后进无期。故听一说便成,用通凡下往返也。”济缘记释云:“舍戒..
【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p0018瑜伽九十四卷九页云:云何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谓诸如来所说法教,普为一切人天开示,无倒开示;于一切法,不作师拳,无遗开示。如是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