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梦参老和尚法语开示 ↓
相关推荐
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入世法
入于世间以解除众生痛苦的方法。入世法讲求去三毒,持五戒,弘十善,行六度,这也是出世法的基础。
三界眼
佛的德号,因佛是三界众生之眼,能令众生避开生死的痛苦。
四圣谛
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
宾吒罗
【宾吒罗】此云集欲。适入寻出,虽复在中,而无痛苦。
同体大悲
指观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体,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
身苦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等的痛苦。
苦性
痛苦的本性,俱舍论说有三种,即苦苦性、行苦性、坏苦性。
惑业苦
贪嗔痴等烦恼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
解脱道
1、四道之一。2、佛道的总称,因佛道乃是出离痛苦而得解脱的正道。
一日禅:愚人欲求乐 反行痛苦因
儿时的无忧无虑、快乐、自在每个人都非常怀念,并且是一生的追求,但是,随着时间、年岁的增长,这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寂天菩萨早已经说出了其中原因:愚人欲求乐,反行痛苦因。愚笨啊,本来寻求的是快乐的果,但所做所行却都是产生痛苦的因。..

学诚法师:如何让心灵减少痛苦获得快乐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求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诚法师:缺少信念,在苦难甚至困难面前便很容易倒下。网友:法师,最近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痛苦不堪,我才20岁,似乎陷入人生的绝境,怎么寻找生命的出口?学诚法师:学会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自己看到光明..

陈兵:与青年朋友谈佛教实践的问题
与青年朋友谈佛教实践的问题近几年来,常有佛教青年或登门、或来信向笔者请教佛法,要笔者谈谈自己学修的经验,从而得以了解到青年学佛中的一些问题及其苦恼、困惑。笔者自愧修学无成,无资格教人,在此仅作为一个早起步十来年的大朋友,就所见青年学佛中的问题,提供自己的一孔之见,以与青年朋友们作..
女神节必看!两个和尚出大招帮你解决所有烦恼
有网友问延参法师:得了不治之症怎么办呢?为什么要忍辱?拍照这个事情在佛教上有什么讲究吗?极乐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缘分也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拜菩萨可以发财吗?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很孤独?延参法师说:工作和生活是两条线,其实人生就为这二者活着,能不能活好这个二,就有些时候..

达真堪布:我们为什么六道轮回呢?为什么会遭受痛苦呢?
凡夫愚痴,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偏偏造作痛苦的因——恶业。我们为什么六道轮回呢?为什么会遭受痛苦呢?因为你执着这个身体,造了恶业。若是你不执着这个身体,真正能放下自我,不造恶业,就不会六道轮回,也不会遭受痛苦。你已经摆脱了这些因缘,即使众生想让你烦恼痛苦,也没有办法。你自己能保护自..

遇到怨结时,要赶紧念观音圣号
遇到怨结时,要赶紧念观音圣号 民国的高僧倓虚法师在长春建般若寺时,派了两个法师到山上去砍木头,结果遇到了土匪。两个法师都被土匪鞭打,打了几下,其中一个法师,赶紧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那个土匪就放下鞭条,说:你如果早念,我就不打你了。土匪放下鞭条就离开了。这个故事记录在影尘回忆录。..

陈兵:佛法对人性中根本矛盾的解决
佛法对人性中根本矛盾的解决人性,是自古以来东西多家学说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被作为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的最终依据。人性中的根本矛盾,可谓一切社会矛盾和心理冲突的根本,佛法对解决这一根本矛盾,有其独特的智慧。人性的概念及佛学对人性的看法人性,大略相当于先秦儒家所谓性。性字的本义..
一日禅:微笑应对痛苦,人生将会美丽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时间会告别过去,痛苦会告别回忆,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

大安法师:想开发自己的记忆力?地藏菩萨有窍决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耳根。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
庄子:看人不顺是境界太小,痛苦太多是智慧不够
看不惯是境界太小人生在世,难免有看不惯的人和事。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存在的。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人生的境界也不同..

修行中遇到病痛该怎么办?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

为何总遇到看不顺眼的人?
自己看著“不顺眼的人”其实他身边也有很多好朋友,也有很多关心爱护喜欢他的人。也就是说他不是绝对的就是“不顺眼”。之所以我们看他不顺眼,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按著自己的标准去看待评价别人。人是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就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顺缘更多..
你能看透妻子亲朋之爱背后的痛苦吗?
【经典原文】朋友之间有戏乐,大爱生于妻子中,嫌忌爱别离之苦,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犀牛经》【白话解】朋友中间交往有欢喜娱乐,妻子儿女身上有最感情深厚的挚爱。但最终会因生老病死等各种缘故而分离,他厌倦了与亲友生离死别的痛楚,所以像独角犀牛一样独自游荡。世人对于亲爱的人,行、住、..
进寺院要注意八个问题,你都知道吗?
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所以,信众游客进入寺庙一定要注意以下八个问题:一,衣服要整洁,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打赤膊、穿拖鞋。二,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时,不能高声喧哗干扰。三,未经寺内执事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宿舍)等地方。四,为了保持佛地清净,严禁将一切荤腥及其制品带入寺院。..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一、关于参禅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参禅的几个问题徐恒志祖光居士:你给本刊编者的信中,对拙著《怎样实践佛法》的参禅一段,提出了几点意见。这里,想就你所提的问题叙述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大家讨论和指正:一、假使谈到此段大事,本来非禅非净,就在无言说中拈取。所以上智的人,以无法之法,印无心之心,触境遇缘,直下得自悟..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五、关于心性等几个问题的解答
五、关于心性等几个问题的解答徐恒志在佛青少年部暑期教理专修班上报告关于我的问题问:究竟有我呢,还是无我?如果无我,那么能起作用的是谁?答:(一)无假我:我们平时妄执五蕴身心的假我为我,其实五蕴身心都是因缘和会所生,幻生幻灭,了无实体可得。所以佛说:一切法无我。再说,我的一念,原是第..

达真堪布:认知痛苦,别再自欺欺人
达真堪布:认知痛苦,别再自欺欺人人生中,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就如同被猛烈的瀑布冲击一般,任何人都很难遮挡,很难逃脱。 首先是生苦。人不管是在母胎里,还是出生的时候,都要感受很多难忍的痛苦,我们对此应该有所耳闻目睹。所有的婴儿都一样,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流着泪水,第一个声音..

痛苦不是全部
一行禅师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的奇迹,它们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既不愉快,也不安详,我们就不能与其他人分享安详和愉快,即使那些我们热爱的人,乃至我们的家人。如果我们既安详..

体恒法师:受了在家菩萨戒,遇到大年三十、元宵节、中秋节不能过午不食,怎么办?
问题补充:看春晚,是犯不歌舞戏的戒了吗?我是福州人,于2008年国庆节期间在福建莆田广化寺受的居家菩萨戒。集体受戒完后,就赶回去上班了,有许多疑问没来得及问戒师。希望在此能得到解答。我认为戒也讲开遮持犯。大年三十、元宵节、中秋节三个都是中国人的重大传统节日,家人希望能全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个团..

生死的痛苦
生 死 的 痛 苦◎ 达 照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首先,生死是痛苦的!凡愚众生,无论在时间方面,还是在空间方面,都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努力的结果,也都无法达到绝对完美的幸福!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有生必有死,死亡,谁都不愿意。生与死具有极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