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佛经不是释迦牟尼亲自写出来的,而是由他的弟子记诵辑录而成的。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类,总称为三藏。由阿难陀诵出佛所说的,称为经;优波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称为律;摩揭陀国王舍城的摩诃迎叶诵出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着称为论。
通达佛法且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最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玄奘精通三藏并能为人讲说,所以称为三藏法师。

原来,佛经不是释迦牟尼亲自写出来的,而是由他的弟子记诵辑录而成的。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类,总称为三藏。由阿难陀诵出佛所说的,称为经;优波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称为律;摩揭陀国王舍城的摩诃迎叶诵出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着称为论。
通达佛法且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最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玄奘精通三藏并能为人讲说,所以称为三藏法师。

中国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史略创始人玄奘曾游学印度17年,回国后先后译出瑜伽学系的一本十支各论,并翻译了《成唯识论》,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论基础..
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玄奘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关于玄奘的生平,现存的《传》、《状》、《塔铭》等都没有记载,而关于他的年岁又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诸说,推算不出确实生年..
圆测,名文雅,是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他原是新罗国王孙,三岁出家,唐初来中国,十五岁受学于法常(567645)和僧辩(568642)。受戒后,住长安玄法寺。钻研《毗昙》、《成实》、《俱舍》、《婆沙》等论,及其注疏。在玄奘回长安以前,圆测所学的内容已很丰富,并负盛名。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他就开始..
怀素,是律宗东塔宗的创始人。俗姓范,祖籍南阳。父名强,作过唐朝的左武卫长史,所以他生于京兆。十岁发心出家,不久,玄奘法师回长安(645),他就坚决要求从玄奘受学。显庆中(656660),二十二岁时,从道成受戒并学律。学了法砺的《四分律疏》和道宣的《行事钞》等,对于两家著作,都感到不满意,认为..
普光,是唐玄奘的上首弟子,他的乡贯和生卒年月不详。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在弘福寺译出《解深密经》和《大乘五蕴论》时,他就担任了笔受。直到麟德元年(664),玄奘在玉华宫译出《咒五首经》他还参预译场(见《开元释教录》卷八)。他师事玄奘,非常勤恳,又以闻少证多,为玄奘所默许,因而与玄奘的译..
Chengweishilun佛教论书。又名《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
《佛地经论》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相传亲光是护法门人,丹珠尔收有戒贤造的《圣佛地经释》一部和本论基本部分相同。玄奘自贞观十九年(645)正月二十四日到长安以后,五月二日即开始翻译。初翻《大菩萨藏经》二十卷,七月十五日又译《佛地经》一卷(辩机笔受),显然是以这两部经为菩萨学行的..
《现观庄严论》,弥勒造。他著了五部论书,《现观庄严》就是其中的头一种。弥勒的书都由无著传述而流传,但这一部似乎流行比较迟,所以以翻译介绍弥勒、无著学说著称的玄奘法师,就没有提到它。《现观庄严论》是解释《大般若经》的。它用《优菩提舍》(论议)的体裁,将经文逐段的大意,写成提纲,归纳在..
《因明入正理论疏》六卷(通行刊本八卷),唐窥基撰。窥基(632~682)系元魏时尉迟部的后裔,十七岁时依止玄奘出家,经过了十一年,参加译经,编纂《成唯识论》,并深入研究了因明。但到玄奘去世,乾封元年(666)后,他才作《因明入正理论》的注疏,迄于晚年还未写定,在解释喻过能立不成处便中止了,以下..
【窥基】唯识宗的开创人,为该宗初祖。俗姓尉迟,字洪道,是元魏尉迟部后裔,为唐初勋臣尉迟恭独子,唐代京兆长安人。出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六三二),禀性聪慧,体貌魁伟,年十七岁奉敕出家,为玄奘弟子,依玄奘学佛教经论及天竺语文。二十五岁参与译经,唐高宗显庆四年(六五九),玄奘译《成唯识论..
【奘门四哲】此为玄奘门下成就最高的四位弟子. 玄奘门下上座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人称奘门四哲。神昉是新罗人,他通达三藏,精于大乘,有大乘昉之称。他尝列玄奘译场,担任笔受,著有《成唯识论要集》、《种姓差别章》等,今皆失传。嘉尚在奘师门下、深得《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之要旨..
【唯识三十颂】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三藏译。又作《唯识三十论》、《唯识三十论颂》、《三十唯识论》等。在‘本十支’中称为高建法幢支。世亲晚年造三十颂,未造释论而入寂,此后亲胜、火辨等十大论师,各为三十颂造释论,玄奘游学印度时,将十家释论携之回国,糅合十家之作而译为《成唯识论》..
【玄奘】玄奘大师,是我国的四大译经家之一,也是唯识宗的开创人。他俗家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出生。有兄长捷,早年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亦于十三岁时随兄出家。唐高祖武德元年,与兄同入长安,寻赴成都参访。武德五年受具戒后重回长安,依法常、僧辩二大德听《摄大乘论》,他以..
【地论八识】地论师立有八识,但与玄奘一系新译则不尽相同。地论八识为︰一、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依根立名,分别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二、第七识︰名阿陀那识。阿陀那识是梵文 Adana Vijnana的音译。地论宗对于此识的解释,与玄奘一系的唯识宗完全不同,唯识宗的第七识是末..
【法相宗】中国佛教十三宗之一,大乘八宗之一. 此宗的宗名有五,一名法相宗,二名唯识宗 三名普为乘教宗,四名应理圆实宗,五名慈恩宗。由于决判诸法的体性相状,名为法相宗。由于明万法唯识的妙理,名为唯识宗。由于普为发趣一切乘故,名为普为乘教宗。由于所谈的义理均是圆满真实故,名为应理圆实宗..
【圆测】名文雅,新罗王孙,二岁出家,十五岁入唐都长安求学,时为唐太宗贞观二年。在长安从法常、僧辨学习佛教经论。法常和僧辨是著名摄论师道岳的弟子,道岳又是道尼的弟子。道尼曾亲炙真谛法席,学习《摄大乘论》,隋开皇十年奉诏入长安,真谛之学大行于京师,道尼之力。所以圆测所学的唯识学,是真..
1、指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2、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其中鸠摩罗什所译经论凡三十五部三百余卷;真谛所译经论凡六十四部二七八卷;玄奘译经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不空译经凡八十三部一百二十余卷;义净译经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法师玄奘。洛阳陈氏。年十一诵通维摩法华。时道基法师化行长安。师负笈西游。从受阿毗昙婆沙杂心论等。基赞之曰予游讲肆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此。武德中在京师讲杂心论。以不泥文相为世所服。仆射萧瑀。奏住大庄严寺。正观二年上表游西竺。上允之。杖策西征。远逾葱岭。毒风切肌。飞沙塞路。遇溪涧悬绝..
释玄奘。本名祎。姓陈氏。洛州缑氏人也。少罹穷酷随兄长睫法师住净土寺。授以精理旁兼巧论。年十一诵维摩法华。东都恒度便预其次。自尔卓然梗正不偶欲慕大法。后达长安住庄严寺。又非本望。西逾剑阁既达蜀都。受诸经论一闻不忘。武德五年二十有一为诸学府雄伯沙门讲扬心论。不窥文相而诵注无穷。时曰神..
Shedachenglun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印度无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国先后有三种汉译:即北魏佛陀扇多译,2卷;陈真谛译,3卷;唐玄奘译,3卷。此外,还有藏译一种。玄奘译本与藏译本十分接近。影响大、流行广的是真谛和玄奘的译本。《摄论》与印度《大乘阿毗达磨经》的关系极为密..
Da tang xi yu ji佛教史籍。又称《西域记》。12卷。玄奘述,辩机撰文。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史略 创始人玄奘曾游学印度17年,回国后先后译出瑜伽学系的一本十支各论,并糅译了《成唯识论》,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论基..
Kuiji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俗姓尉迟,字洪道,原名基,亦称大乘基。因常住大慈恩寺(即今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长安人。少习儒经,善属文。贞观二十二年(648)从玄奘出家,先住弘福寺,后移住大慈恩寺。永徽五年(654)朝命度窥基为大僧,并应选学习五印语文。二年后即应诏参与玄奘译场译..
唐代新罗僧人,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原为新罗王孙,自幼出家。15岁到中国,初从法常、僧辨游,后住长安元法寺,埋头经案,纵横三藏,并精研毗昙、成实、俱舍、婆沙诸论疏,通梵语、西藏语等六种语言,一时颇负盛名。玄奘归国后,圆测即受学于玄奘。显庆(656~660)间玄奘徙居西明寺。敕选50人同往,圆..
中国佛教法相宗祖庭。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雁塔村。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扩建为大慈恩寺。当时寺院规模巨大,重楼复殿,计有房屋1897间。玄奘奉敕由弘福寺移居慈恩寺为上座,住翻经院,专务翻译。慈恩寺译场,以玄奘为译主,..
【玄奘】河南洛阳人,俗姓陈氏,颍川陈仲弓之后。鸠车之龄落[(鬚-須)/采],竹马之齿通玄。墙仞干霄,风神朗月,京洛名德,咸用器之。戒具云毕,偏肆毗尼,仪止祥淑,妙式群范。阅筌蹄乎九丘,探幽旨于八藏。常慨教缺传匠,理翳译人,遂使如意之宝不全,雪山之偈犹半。于是杖锡裹足履险若夷,既戾梵境,..
唐三藏,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三藏”之称的由来,要追溯到玄奘法师的年幼时期。玄奘生于公元600年的中国唐朝,那时,佛学风靡一时,聪慧的玄奘自幼便对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据说,他十一岁时就能诵读佛经,十三岁时就在当时中国的文化重地——洛阳出家,之后他在全国各地遍访名师,刻苦..
自杀的人,多数都有个魔鬼,在那儿叫他去,他才死的。中国有这么一句话,那个要死的人就这么说:「死了好!死了好!又省裤子又省袄。」这个人大约也就是这个思想,说死了好!死了好!讲到这儿,我再给你们讲,自尽的人都有个鬼,那个鬼怎么样呢?就向这个人叩头。他叩头怎么说呢?他就念这个咒,不过这..
为了增广菩提心,为了修习大慈大悲心,又为了降伏六根。 《华严经》文里曾说到菩萨也将眼睛布施给一切众生。菩萨为什么要布施眼睛呢?为了希望能得到真正一切神通的缘故,而行此难舍能舍的特别布施功德。其实神通力量祇要认真修清净行,修到功夫圆满的时候,自然会感到遂通的。又为想成佛道,能开佛眼..
师子游化至罽宾国,转付与婆舍斯多:以后,师子尊者到处去游方教化众生,到罽宾国──这是当时一个国家的名字,有的说是云南,有的又说是从西伯利亚那儿去,这不需要考证它,总而言之,是当时一个国家。尊者就在那儿传法给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了。后王秉剑至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传法之后,因为当时这个国..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