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莲师心要建言》松岭宝藏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入定与座下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
「入定是将身、语、意安住于平等舍之中,让烦躁不安的注意力静下来,并稳住这份宁静。
座下是从禅定中起座后,运用刚才所提的原则并更加强化之。
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
禅定时修一切事物离于作意有如虚空,
而在四种日常活动中,随后而至的体会当中,则修显相超越概念作意。
这就称作,了悟禅定与座下无二无别的要诀。
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摘自《莲师心要建言》松岭宝藏
措嘉佛母向莲花生大士师问道:「入定与座下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上师答道:
「入定是将身、语、意安住于平等舍之中,让烦躁不安的注意力静下来,并稳住这份宁静。
座下是从禅定中起座后,运用刚才所提的原则并更加强化之。
当你将这点应用到你的相续而体验时,
禅定时修一切事物离于作意有如虚空,
而在四种日常活动中,随后而至的体会当中,则修显相超越概念作意。
这就称作,了悟禅定与座下无二无别的要诀。
措嘉,这至关重要的教言,我授予你。」
《敕修清规·圣节上堂》云:“头首领众出堂,至法座前,列一行问讯,归西序立。”又见〈座下〉处。忠曰:“凡清规·座前,即撑天柱之间也。”
《敕修清规·圣节上堂》云:“待住持敛衣趺坐,侍者先末班引过座下,列一行问讯,烧香侍者引班归位。次首座领班出列,座前问讯。”忠曰:“凡清规·座下,即须弥座直下也。”住持转位 东序上首旧说曰:“都寺立班,宜在后堂对面位,若其前堂对面位,乃是住持转位也。”《敕修清规·亡僧大夜念诵》云:..
忠曰:“座下者,法堂须弥座前直下也。”《敕修清规·圣节》云:“待住持敛衣趺坐,侍者先末班引过座下,列一行问讯,烧香侍者引班归位。次有首座、知事座前问讯。西堂、东堂出,座下问讯。”忠曰:“两序座前问讯,侍者座下问讯,盖侍者左右乎住持,可谓亲于两序,所以座下问讯也。其西堂、东堂之于座..
问:如法的皈依是什么?怎样皈依才能获得皈依戒、皈依体?答:如法的皈依,在显教里就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经典中讲得很清楚。首先要认识到佛是无上的导师,认识到法是无上的真理。区分清楚它跟外道、跟世间的哲学、科学不一样的地方,明白它真正高明的地方在哪里。认知到这些以后的皈依,才是发..
问:有一位老比丘尼自称是禅修者,常对信徒说她在禅修中常看到鬼来找她。请问禅师,禅修者要修到 什么境界,才会常看到鬼来找他(或她)超度?禅修者是否要得到天眼通才会看到鬼道众生?帕奥禅师答:鬼道是很低下的一类众生,我们很难帮助他们。正如在前面某一次问帕奥禅师答中所提到的,只有某一种鬼能够分享到以..
问:要发至上愿的人必须先具备八项条件,其中第二项是必须生為男人。佛陀也说女人不可能成佛。但是耶输陀罗曾经在二万亿尊佛面前发菩萨愿,她如何能办到这一点?帕奥禅师答:她并没有发愿要成為菩萨,她只是发愿帮助我们的菩萨圆满波罗蜜而已,就好像在这次禪修期中帮忙护持的义工人员。女人不能成佛指的是:她..
问:有位比丘在做过还俗的仪式之后,仍然冒充为比丘。请问禅师,在家居士供养已做过还俗仪式的比 丘会有什么功德?如果这样的假冒比丘剃度别人出家,并授与别人比丘戒,将来他会遭受什么果报?帕奥禅师答:根据《布施分别经》,即使接受布施的是一只动物,或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布施者仍然能够从那项布施中得到功德..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又有人问:吃斋有什么好处?我说:‘没有什么好处,是活着上当。’什么意思呢?因为斋菜没有肉类那么好味道,所以说活着上当。可是,假设你不吃斋,便是死了上当。就像一个秤,哪一边重,哪一边轻,你自己去研究研究。为什么说吃肉是死了上当?无论你吃什么东西,便有那种成分在你身..
出家,不是同学们离家旅游求学,或走亲访友,而是指离开亲人、家庭,到寺院里做僧尼。出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不能娶妻生子,儿孙满堂的阖家景象您就别想了,世俗社会里的你情我爱也要一刀斩断。那么,是不是不想结婚恋爱就能出家了呢?那你也是天真了呢。佛教对出家这件事相对重视,看仔细了,出家需要具..
《尚书洪范》中记载:五行:一曰水 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五行是古人对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抽象划分。五行相邻相生,相隔相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为发展。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问:圣者是否能够观到其他圣者证悟了什么道果?帕奥禅师答:圣者必须拥有他心通才能观到其他圣者证悟了什么道果,但是他只能够观到与他自己所证悟的道果同等或较低的道果,不能观到较高层次的道果。
年龄对一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种负担,也可以是一种财富。心态平和了,工作的热情又重新回来了。我的人生,应该说没有被命运和机遇特别垂青过,每一步,都是自己踏踏实实走下来的。我特别感谢母亲,是她在那些关键的时刻解开了我的心结,告诉我人生的方向应该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到了50岁、60岁,又有..
想要皮肤好就多吃这些食物吧!紫色和蓝色的水果是皮肤的最佳保养品。巧克力具有美容的功效,巧克力含有黄酮醇,能有效改善粗糙暗黄皮肤。葵花籽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量的维他命E,具有防晒祛斑的效果。1、甘薯甘薯富含维他命A和C,能令肌肤容光焕发。维他命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让皮肤保持柔软光滑;..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也最容易使人误解的,就要算“业力论”了。“业力论”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若想进入佛学智慧殿堂,必须要明白什么是业力。希望本文能够成为让大家了解佛门智慧的一把钥匙。业力论在整个佛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佛学的基石是建筑在业力思想上。业力论极难..
有一天,佛佛祖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跪著问佛说:是怎么样的因缘呢?这些弟子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敷演讲说,以开示度化不知道的人。佛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乐于听闻的人,要专心听呀。佛说:人如果培福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
命运的因素有很多,但排名第一的命运关键是什么?你可能猜不出来。答案是:配偶,你经常睡一起的人。大部分人命运不好,就是因为找了一个能摧毁他的人。武大郎没能把烧饼店开到全大宋连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潘金莲给他带来了毁灭。同样,那些命运好的人,也有一半是因为找到了一个会激励他的枕边人。..
没太刻意选择过的生活照这类人对自己的接纳度比较高,对外貌也比较有自信,不一定长得好看,但是能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内心没藏太多秘密,也没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差别不大。端端正正的证件照人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内心很压抑。自己PS照片、艺术照、文艺照、装..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就是照看好这条命,安顿好这颗心。每个人都有一条命,一颗心。这条命是父母给的,也是我们在世上生活的基础,我们要保证它的健康。而身上的痛苦会影响生命整体的质量。这颗心是自己修的,我们得让他安顿平和,获得宁静与快乐。身上没有痛苦,心里没有烦恼。这就是幸福。一、身体是..
鸡蛋、牛奶、蜂蜜到底是不是素食,为什么我们不吃(一)鸡蛋是素食吗 均衡的素食是由丰富又有益健康的营养物和纤维组成的,而不包括蛋。 古代的僧人是不吃鸡蛋的。并且鸡蛋也不可以拿来供佛。因为鸡蛋属于“四生”中的卵生,佛弟子一切有情物不得食。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经过受精的鸡蛋是没有生命,以前..
最近有人问我什么是“无我相”,怎样去除“我相”。因为我自己未证得这种境界,很难回答圆满。佛陀教诲我们:“若欲断除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被五欲所牵..
每年节假日,很多人都会去寺院拜佛祈愿,但是拜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拜佛才如法如理呢?烧香拜佛时,又该说些什么?下面介绍一些在寺院拜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殿堂礼拜时,不能站在大殿的中央,因为这是方丈或住持的位置。2、有人礼佛菩萨,不能从其头前经过。3、凡是合掌,不能十指参差、..
道教“可娶可嫁”,佛家却要“四大皆空”,为什么?道教“可娶可嫁”,佛家却要“四大皆空”,为什么?在东汉时期,张道陵便创造了在我国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道教,在同一时期,佛教也传入了我国,这两个宗教目前在我国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两个宗教同样都是教人向善,能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宗..
疾病一80%的疾病与经络堵塞气血不通有关。当身体那个部分的经络堵塞时,那个部位就出现问题,因为那个部分身体就处于低水平维持运作当中,就会感觉酸、胀、疼、痛、麻、硬等等症状。如果你经络不通,吃什么也不好使,也无法吸收。就好比,当马路被塞住了,你是开奔驰,还是开夏利,是沒区别的。所以,..
在我国一些寺庙等传统古建筑的屋檐下,总能看到这系挂着的铃铛,风吹铃动,悦耳清脆。这种庙宇殿堂屋角的铃铛现今都叫做风铃,亦称惊鸟铃、护花铃。顾名思义,就是说当风吹过时,风铃叮当作响,用来惊吓鸟类,保护廊内的花花草草。古代,风铃还有一个名字是铁马,古称铎,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占卜,也有人..
有很多人总是迷惑在身体和灵魂的解脱上,说什么我以后死了去解脱。真正的解脱不是身体死亡的变异,而是内心无束的光明,真正的成佛,也不是单指你去到另外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叫做佛国。佛国,是指你身心处于佛陀般的觉悟与慈悲。极乐世界就是无苦的世界。而此世界不在他方,而在于你的自心。当你的内..
取与舍之间,总是让人难以抉择,抉择之所以如此艰难,常常是因为我们内心舍不得放弃,摇摆不定。不能把目光局限于眼前失去的东西,如果不放弃追求,就要承受为追求理想可能承担的苦痛。其实放弃容易,承担很难,所以应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命,感谢生活的给予,不抱怨,多理解。..
什么是自在——我们坐禅,就是观察你自在不自在◎一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一九七一年二月二十三日于三藩市佛教讲堂(金山圣寺前身)举行九十八天禅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妙法莲华经》在礼拜二已经圆满讲完了。今天是冬天坐禅班的开始,我现在为大家讲《..
通过什么表现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问:师父,通过什么表现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还请师父慈悲开示。慧广法师答:如果我们修行后,心变得柔和、善良、积极、稳定和安宁,以智慧与他人相处和合作,这就是如法修行所得到加持的一种表现。比如:我们在没有念佛之前,脾气暴躁、总喜欢怨天尤..
佛教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心理学非常复杂,它作为一门科学,被认为是最不成熟的科学,却又说是20世纪最发达的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现在它的主学科有200多种,心理学的大家、大的流派也有很多。所以要拿佛教的心理学跟西方的心理学去相比的话,不大好比较,互相之..
阿赖耶识与第六意识的区别是什么?阿赖耶识与第六意识完全是两码事。第六意识是自主的,我要思考什么问题、我想要怎么样这些都是第六意识主管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反省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与现代心理学讲的无意识有相似之处。但是,我们一般人看不见它,只有圣者才能看见。但它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