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道皈依的动机不是为了自己一人的利益,而是愿遍虚空的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证得究竟佛果。这是大乘显宗和密宗修行者的皈依。身为大乘佛教徒,我们应以大士道的发心而皈依。以这种大心量来皈依,是累积广大福德的来源。因为对境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想利益他们而发心行持六度万行,功德也会是无量无边的。
相关推荐
四摄
一布施 二爱语 三利行 四同事次诸陀罗尼而辩四摄者。菩萨若内具诸三昧陀罗尼。自行既充。必须外引含识。同己所行之道。然大士利物广济。莫若四无量心。与四摄法。但四无量心。名目既已先辩。岂繁重出。四摄善巧接引之要。故次而明之。此四通言摄者。众生情所爱者。即是此之四法。若大士用此四法。同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父宝身。既得法于胁尊者,寻诣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迎而作礼。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锯义。」祖曰:「彼是木义。」祖问:「锯义者何?」曰:..
马鸣
菩萨名,天竺人,是佛灭后六百年间出世的大乘论师,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等尊称。
马头观音
又叫马头大士、马头明王。六观音之一。
大士
菩萨的通称。士是事的意思,指成办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大事业的人,如观世音菩萨即叫做观音大士。
开元三大士
密宗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三人,于唐玄宗时,来中国弘扬密法,称开元三大士。开元乃唐玄宗的年号。
藕益
名智旭,号西有。父持白衣大悲咒,梦大士送子而生师。见智旭条。
十吉祥经
(经名)一卷,失译。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之名号功德。
法师若讷《佛祖统纪》
法师若讷。字希言。嘉兴孙氏。初依竹庵于德藏。克志苦学。久而婴病。心叩大士口诵秘咒。梦大士灌以灵液。寤而失其疾。乃往赤城谒证悟。迁上竺命师首众。既没。诏师嗣居之乾道三年春二月。驾幸上竺。展敬大士。问光明忏法之旨。师答曰。梵释天帝四大天王。下临土宇护国护人。故佛为说金光明三昧之道。后..
十九大士
(菩萨)与十九应身同。但此正指观音也。日本慈觉大师显扬大戒论偈曰:文殊妙海菩萨僧,十九大士契圣众。
神素《佛祖统纪》
神素。居蒲州讲阿毗昙成实论。愿早登安养。后病中令弟子读观经。静坐而听。既毕唱佛大士号。始终数番。至中夜安坐而化 。
大行《佛祖统纪》
大行。入泰山行普贤忏三年。感大士现身。晚岁入藏室陈意随手取卷得弥陀经。乃日夜诵咏。至三七日睹流离地上佛及二大士现身其前。僖宗闻其事。诏入内赐号常精进菩萨。封开国公。后一年流离地复现。即日右胁而终。异香旬日不散。肉体不坏 。..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佛祖历代通载》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父宝身。既得法于胁尊者。寻诣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迎而作礼。因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是踞义。祖曰。彼是木义。复问。踞义者何。曰与师平出。又问。木义者何。祖曰。汝被我..
第十二祖马鸣大士《佛祖历代通载》
第十二祖马鸣大士者。波罗奈国人也。亦名功胜。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法于夜奢尊者。后于华氏国转妙法轮。忽有老人坐前仆地。师谓众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言讫不见。俄从地踊出一金色人。复化为女子。右手指师而说偈曰。稽首长老尊。当受如来记。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说偈已瞥..
宝志大士《佛祖历代通载》
宝志大士于是年往来皖山剑水之下。发而徒跣著锦袍。俗呼为志公。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初金陵东阳民朱氏之妇。上巳日闻儿啼鹰巢中。梯树得之。举以为子。七岁依钟山大沙门僧俭出家。专修禅观。至是显迹。以剪尺拂子挂杖头。负之而行。经聚落儿童哗逐之。或微索酒。或累日不食。尝遇食鲙者从求之..
傅翕大士《佛祖历代通载》
义乌双林大士者。姓傅氏名翕法号善惠。年十六纳刘氏女妙光为室。生二子普建普愿。尝有西域沙门嵩头陀者。见大士曰。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同发誓。今兜率宫衣钵现在。何日当归。因命临水观其影见圆光宝盖。大士笑谓之曰。炉鞴之所多纯钱。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居无几常见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
大智禅师《释氏稽古略续集》
大智禅师。建志坚强。励行严肃。初住普陀海潮庵。久之恢拓巨刹。纳众千余。四海至山进香大士者。得一瞻仰为庆幸。檀施殷繁。福缘宏胜。朝廷降弊潞王奉衣。俨然一大士生现其山。有徒天然住千步沙。承绳步武。克振宗猷者云..
禅者无著《佛祖历代通载》
禅者无著。入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至金刚窟前炷香作礼。暝坐少顷闻有叱牛者。著遽开眸。见山翁野貌瑰异牵牛临溪而饮。著起揖。山翁曰。尔来何为。曰愿见文殊大士。翁曰。大士未可见。汝饭未。著曰。未也。翁牵牛归。著蹑迹随之。俄入一寺。翁呼均提。有童子应声出迎。翁纵牛引著升堂。堂宇皆金璧所成。..
泗洲僧伽大士《释氏稽古略》
泗洲僧伽大士。初自碎叶国游于西凉。是年显化洛阳。或问师何姓。士曰姓何。曰何国人。士曰何国人。则天万岁通天元年。诏番僧有乐住者。所在配住。时大士不欲异凡。乃隶名楚州(今淮安路)龙兴寺。澹如也或宴坐于深房。或振锡于长路。中宗景龙二年。诏大士自准寺入宫。帝称第子。三台问法。百辟归心。馆于..
元庆寿海云大士《佛祖历代通载》
元庆寿海云大士。名印简。山西之岚谷宁远人。俗宋氏。微子之后。父慈善信服乡里。里人称为虚静先生。母金源王氏。祖世奉佛不仕。师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十二月望。人品恢伟童幼神悟。七岁亲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乃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亲惊异。知非尘劳中人。携见傅戒颜公。颜欲观其根气。授以草庵歌。..
释迦牟尼佛《释氏稽古略》
释迦牟尼佛。明教大师正宗记曰。天地更始。阎浮洲方有王者兴曰大人。大人者没后。王因之继作而不已。古今殆不可胜数。后世有王者曰大善生。大善生出懿师摩。懿师摩出忧罗陀。忧罗陀出瞿罗。瞿罗出尼浮罗。尼浮罗出师子颊。师子颊出净饭王。然此七世皆王独懿师摩。净饭号为圣王。如来即出于净饭圣王者也..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释氏稽古略》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父宝身既得法于胁尊者。至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归依求度。祖为众曰。此大士者。昔为毗舍利国王。其国有一类人。如马裸露。王运神通分身为蚕。彼乃得衣。后复生中印度。马人感恋悲鸣。因号马鸣。是时大士以偈慰彼众曰。我见汝无衣。心生保善护。示化于窠围。..
十二祖马鸣大士《释氏稽古略》
十二祖马鸣大士。波罗奈国人也。亦名功胜。盖以其夙有功德。又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法已。阐扬于华氏国。有魔名迦毗摩罗。眷属三千。向祖作诸神变。祖曰。汝尽神力化性海得乎。魔曰。何谓性海。祖曰。性海者。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迦毗摩罗闻言。愈加问难。知祖理胜。遂..
十三祖迦毗摩罗大士《释氏稽古略》
十三祖迦毗摩罗大士。华氏国人也。未详其姓。初为外道。有大幻术。徒侣三千。通诸异论既得法于马鸣大士。行化至西印度。彼国太子名云自在。请宫中供养。祖不允。太子曰。城北大山有一石窟。可住禅寂。祖诺。行数里逢一大蟒。祖与授三归依。蟒脱去至石窟。又北十里有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
十四祖龙树大士《释氏稽古略》
十四祖龙树大士。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得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祖为说法。彼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祖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彼众中有长者子名迦那提婆。并彼众等咸..
十五祖迦那提婆大士《释氏稽古略》
十五祖迦那提婆大士。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谒龙树龙树先以满钵盛水置座前。提婆以一针投之。欣然契会。既得法至迦毗罗国。彼有长者曰梵摩净德。园树生耳如菌。取而食之。随取随长。祖至其家。长者问菌所自。祖曰。汝家曾供养一比丘道眼不明。虚沾信施。报为木菌。乃说偈曰。入道不通理。复身还信施..
十七祖僧伽难提大士《释氏稽古略》
十七祖僧伽难提大士。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生而能言。常赞佛事。年七岁以偈告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许其在家出家。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积。十九年舍离王宫。入定金河大岩石窟。又十年得法已行化至摩提国。至山峰下。见一童子持圆鉴直造祖前。祖问。汝几岁耶。..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大士《释氏稽古略》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大士。罗阅国人也。姓毗舍佉。父光盖。母严一年十一礼光度罗汉。出家受戒。寻遇阇夜多大士。激发大慧。乃得付法。行化至那提国。彼国王名当自在。王有次子名摩拏罗。王舍出家。祖曰。善哉大王。能舍其子。即与授具。付法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祖付法..
二十二祖摩拏罗大士《释氏稽古略》
二十二祖摩拏罗大士。那提国常自在王之子。年三十遇婆修大士出家传法。至西印度。彼国王名得度。瞿昙种族。于佛乘勤行精进。一日行道处见一小塔。高一尺四寸。其色青玄。众莫能举。王即大会梵行禅观咒术三众。问塔所因。众莫能辩祖为王曰。此塔阿育王所造佛舍利塔也。四面示相。前则尸毗王割股饲鹰救鸽..
二十三祖鹤勒那大士《释氏稽古略》
二十三祖鹤勒那大士。月氏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千胜。母金光。年二十二出家。三十岁遇摩拏罗得法。行化至中印度。为王说法。王欣然归敬。初大士上足曰龙子。早世。龙子之兄曰师子。依大士得度。一日指东北问众曰。是何气象众不谙。师子曰。我见气如白虹。复有黑气五道。横亘其中。大士曰。吾灭后五十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