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南传比丘是否能向菩萨像(如:弥勒菩萨像)顶礼、问讯或合掌?
帕奥禅师答 :依据南传的戒律,比丘不应向在家人、女人、天神或梵天顶礼或合掌。因此,如果弥勒菩萨现在是一位比丘,而且戒腊比我们高,那么我们应当礼敬他;然而,如果他的戒腊比较低,则我们不应向他致敬。如果他是在家人、天神或梵天,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向他合掌致敬。如果比丘那样做,就违犯了突吉罗罪。
问 :南传比丘是否能向菩萨像(如:弥勒菩萨像)顶礼、问讯或合掌?
帕奥禅师答 :依据南传的戒律,比丘不应向在家人、女人、天神或梵天顶礼或合掌。因此,如果弥勒菩萨现在是一位比丘,而且戒腊比我们高,那么我们应当礼敬他;然而,如果他的戒腊比较低,则我们不应向他致敬。如果他是在家人、天神或梵天,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向他合掌致敬。如果比丘那样做,就违犯了突吉罗罪。
【二地断障证真】十地中离垢地的菩萨,修十善业,远离欲垢,舍念清净,即断邪行障(谓身、口、意三者误犯禁戒),证最胜真如,此真如具无边之德,于一切法为最胜。参阅‘十地’条。
【二无我】即人无我与法无我。百法明门论曰:‘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补特伽罗,意译为人、众生、数取趣。补特伽罗无我即是人无我。人何以无我,人是四大和合而有,此中无真实之我。法无我者,即固执诸法为实有,这叫做‘法我’。而诸法都是仗因托缘的有为法,并无其实体自..
【二种利行】指自利、利他二行。菩萨所修之行,依其别相,有自、他二利:一、修六度、菩提分法等,为自利之行。二、修四摄、四无量心等,为利他之行。见《成唯识论》卷九。
【二增菩萨】修唯识行的菩萨,无论顿机或渐机,又各有二类,一者智增菩萨,二者悲增菩萨。智增、是智慧增上,此类菩萨,断惑证理的自利行较多,而普化有情的利他行较少;悲增、是大悲增上,此类菩萨,以利化有情的悲愿较多,不欲速证菩提,而久住生死苦海,利益有情。..
【七地断障证真】十地中远行地的菩萨,加修一切菩提分法,悟空、无相、无愿三昧,即断细相现行(于一切法执有缘生及执无相)障,证法无别真如(了种种教法,同一真如,而无别相)。参阅‘十地’条。
六忍之一。菩萨于妙觉位时,在断了一品无明之后,即证得了一切智,能遍知一切中道之理,此时其心便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动摇,叫做一切智忍。忍就是把心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动摇的意思。
(杂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为说一切智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愿之意,谓欲往生我国土者,宜悉随顺佛智而演说一切智之妙境界也。
(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余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余界回心之说。故谓一切众生无不成佛者。今举三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术语)大日如来东方金刚手菩萨出生之三昧耶也。见略出经注一。
(术语)天台宗相传之菩萨戒名。依梵网经而立此称。又名圆顿戒。其戒相仅为梵网之十重四十八轻戒。梵网经下曰: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
(术语)受一分戒之菩萨也。璎珞本业经下曰:有受一分戒者,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
九祖胁比丘尊者。中印度人。由于昔业在母胎六十年。既生须俱白。厌恶五欲不乐居家。其父携见密多曰。此子处胎六十年。因号难生。曾遇相者。言是法器。愿求出家。受戒之日祥光烛座。感舍利三七颗。便于座上得阿罗汉。精进苦行胁不至席。时号胁比丘。有外道见师手放光明暗中取经。即舍邪归正获证道迹..
十五祖罗睺罗多尊者。迦毗罗国人。聪慧异常。迦那提婆尊者至迦毗罗国。有长者净德。园树生耳如菌。唯长者与子罗睺罗多。取而食之。取已随生。自余亲属皆不能见。尊者知其宿因。遂至其家谓之曰。汝家昔曾供养一比丘。以道眼未明虚沾信施故。报为木菌。唯汝与子。精诚供养故得享之。又问长者年多少。..
十九祖阇夜多尊者。北天竺人。游化世间最称善说。有比丘犯欲自悔。夜多语曰。能顺我语罪可消灭。即化火坑令投其中。比丘念欲灭罪举身投之。火成清流。夜多曰。汝至诚悔过罪今已灭。即为说法成阿罗汉。尝将弟子入尸罗城。惨然颦蹙小复前行。路见一鸟欣然微笑。弟子白师。愿说此缘。师曰。我至城门见..
一超入 二超出次师子奋迅而辩超越者。大品经佛自诚言。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所以名超越者。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故名超越一超入三昧 云何名超入三昧。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超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
一檀波罗蜜 二尸罗波罗蜜 三羼提波罗蜜 四毗梨耶波罗蜜 五禅波罗蜜 六般若波罗蜜次四弘誓愿。而辩六波罗蜜者。菩萨之道。愿行相扶。既发大愿。必须修行。今六波罗蜜。即是菩萨正行之本。是以法华经云。为求菩萨道者。说应六波罗蜜。故次弘誓而辩之也。檀尸乃至般若。并是外国语。至下别释中当各翻名。..
一自性禅 二一切禅 三难禅 四一切门禅 五善人禅 六一切行禅 七除烦恼禅 八此世他世禅 九清净净禅次四依而辩九种禅者。菩萨既得正依凭处。则能进修深广之大行也。至论深广之内行。莫若禅定。故大智度论云。禅最大如王。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起转法轮入涅槃。所有胜妙功德。悉在禅中。今明..
百八之数既多非可具列于后次十喻而辩百八三昧者。菩萨若善以十喻。开晓其心。则所修十八空观。自然明了。以是空慧。照诸禅定。种种法门。无染无著。则能出生诸菩萨百八三昧。诸佛三昧不动等。百则有二十。如是乃至无量三昧。于诸三昧。游戏自在。是诸三昧。不可思议。不与二乘之。所共也。今此百八。乃..
一布施 二爱语 三利行 四同事次诸陀罗尼而辩四摄者。菩萨若内具诸三昧陀罗尼。自行既充。必须外引含识。同己所行之道。然大士利物广济。莫若四无量心。与四摄法。但四无量心。名目既已先辩。岂繁重出。四摄善巧接引之要。故次而明之。此四通言摄者。众生情所爱者。即是此之四法。若大士用此四法。同情..
一同戒 二同见 三同行 四身慈 五口慈 六意慈次四摄而辩六和敬者。菩萨既能善用四种同情之法。摄得众生为成就。故必须久处。若不和同爱敬。则两不和合。不得尽成般若。是为魔事。若善用六和。则与一切冥同。必得善始令终。则能安立一切于菩提大道。故次四摄而明之也此六通名和敬者。外同他善。谓之为和..
一义无碍智 二法无碍智 三辞无碍智 四乐说无碍智次八变化而辩四无碍智者。菩萨若能现种种神通变化。则一切见者。无不信伏。众生既起敬信。若欲阐扬大道。必须无碍辩才。故次八种变化。以明四无碍智。此四通名无碍智者。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捷疾。分别了了。通达无滞。故通名无碍智也一义无碍智 知诸法义..
一是处非处力 二业力 三定力 四根力 五欲力 六性力 七至处道力 八宿命力 九天眼力 十漏尽力次四无碍智而辩十力者。上之所明。多是菩萨所得。自行化他之法。今欲明诸佛所得。自行化他法门。故次明十力不共等法也。此十通名力者。即诸佛所得。如实智用通达一切。了了分明。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大菩..
释智严。西凉州人。弱冠出家。便以精勤著名。纳衣宴坐蔬食永岁。每以本域丘墟志欲博事名师广求经诰。遂周流西国进到罽宾。入摩天陀罗精舍。从佛驮先比丘谘受禅法。渐深三年功逾十载。佛驮先见其禅思有绪。特深器异。彼诸道俗闻而叹曰。秦地乃有求道沙门矣。始不轻秦类敬接远人。时有佛驮跋陀罗比丘。亦..
释弘充。凉州人。少有志力。通庄老解经律。大明末过江。初止多宝寺。善能问难。先达多为所屈。后自开法筵锋镝互起。充既思入玄微口辩天逸。通疑释滞无所间然。每讲法华十地。听者盈堂。宋太宰江夏文献王义恭雅重之。明帝践祚。起湘宫寺。请充为纲领。于是移居焉。于时湘宫又有法鲜比丘。亦聪哲有思力。..
出家僧尼共同遵守的制度、规定及传统习惯。相传释迦牟尼成道后,到鹿野苑为 陈如等五人三转四谛法轮,同时始建僧团。但此时还未制戒,还没有传戒所规定的僧数。根据《毗奈耶》卷一所述,释迦证觉后第13年有苏阵那犯过,始与诸比丘结戒,创制波罗夷(意译为弃,即弃于佛法之外)不共住戒法。以后比丘越..
Fanwangjing佛教大乘戒律书。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秦鸠摩罗什译。上下2卷。内容 上卷叙述释迦牟尼从第四禅擎接大众到莲华台藏世界见卢舍那佛,问一切众生以何因缘得成菩萨十地之道,所得果是何等相,以及卢舍那佛为说菩萨修道阶位四十法门。下卷述说释迦牟尼受教已,示现、降..
Naxianbiqiujing佛教经典。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北印度,最早所用语种不详,学术界对此有梵语、混合梵语等不同说法。后形成北、南两种流传本。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汉文大藏经中的《那先比丘经》;南本约定型于4世纪,即收入南传巴利三藏并流传于南传佛教各国的《弥兰陀问经》。北本的内容相当于..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拘睒毗,阐陀欲犯戒。比丘谏言莫作此意,不应尔。不从他谏,即犯诸罪。比丘以过白佛,因诃制戒。”(含注戒本卷中·二○·九)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戒缘同前僧残[恶性拒僧违谏戒]。但前是在众拒僧,此是屏拒别人耳。”(戒疏记卷一五·一一·一三)..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分云,佛未制前,比丘各不受食。白衣诃言,我不喜见,着割截坏色衣人,不受食食,是为不与取。多论,五义故:一、为断盗窃因缘;二、为作证明;三、为止诽谤;四、为成少欲知足;五、为物生信,令外道得益。昔有比丘与外道共行,止果树下;比丘不上树,不摇果,又不肯就地取;..
亦名:受食法六种、六种受食法子题:器食相对受食法、身心相对受食法、单心无对受食法、连绊触碍受食法、心境相当受食法、非心境受食法、满茶逻、净人受食三法、比丘受食三法、食无七过、食无八患、八患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六明受食法。一、器食相对[受食法]。了论,至边三种:一、至身边,谓以物..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