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8日,路千方,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北关村一名普通农民。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千年庙宇及佛像的看守者。30多年前,路千方从母亲手中接过巡护千年摩崖佛像庙宇的重任。从20多岁的青年,到满头灰发的老年,路千方脸上的道道皱纹,似乎记录着那些义务守护的匆匆岁月。通往摩崖佛像的途中,路千方手持镐头小心开路。















2017年1月8日,路千方,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北关村一名普通农民。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千年庙宇及佛像的看守者。30多年前,路千方从母亲手中接过巡护千年摩崖佛像庙宇的重任。从20多岁的青年,到满头灰发的老年,路千方脸上的道道皱纹,似乎记录着那些义务守护的匆匆岁月。通往摩崖佛像的途中,路千方手持镐头小心开路。
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二百六十八年间清朝一代的佛教。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继承明代的。首先在管理方面仿照明代僧官制度,在京设立僧录司,所有僧官都经礼部考选,吏部委任。各州府县僧官,则由各省布政司遴选,报送礼部受职。所有僧官的职别名称,都和明代无异..
(杂语)雕刻佛像,每下一刀,须礼拜三宝三次。画像经文,谓之一笔三礼,又曰:一字三礼。
(图像)一丈六尺之佛像,化身之形。观无量寿经曰: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信仰虔诚者,于奉造佛像时,为表示其虔敬,每刻一刀礼佛三次,称为一刀三礼。此与写经时之“一字三礼”、画像时之“一笔三礼”其义相同。 p2
《造像量度经》,一卷,是说明造佛像法度的经典。清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从藏文译本重译为汉文,并作了《造像量度经引》、《经解》和《续补》,编在经文的前后,合为一部。据经的序分说,本经是佛在将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之前,因舍利弗的请问而说的。但汉译藏经中有关佛升忉利天的记载,都没有..
(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山东历城)人,俗姓张。师所译佛经,共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为中国四大译经师之一。
佛物、法物、僧物。佛像殿堂香花幡盖等,即佛物;经典纸张笔墨等,即法物;僧房田园衣钵等,即僧物。
又叫做开眼,即佛像落成后,举行仪式以供奉之。
一、称名念佛,即专心称念佛之名号;二、观像念佛,即观看佛像,口称佛名;三、观想念佛,即于心观想佛之相好庄严;四、实相念佛,即观自身及诸佛之真实相,乃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又名佛生会,在中国是于阴历四月八日佛生日行之。据说释尊降诞时,天帝释梵及龙王以香汤为之洗浴,故每年佛诞日,信徒遂以香汤、五色水、甘茶等自顶灌沐诞生佛像,称为灌佛会。
(杂语)绘佛像写经文每一笔三次礼拜也。
(仪式)迎入佛像也。迎入于寺院,从寺院迎入檀家,皆谓之入佛。
仲明。居山阴报恩。素无戒检。偶因感疾。谓同学道宁曰。我今心识散乱何药可治。宁云。但随息念佛为上药。明即依法念之。至七日力已困。宁又令想目前佛像。久之忽见二菩萨。次又见佛迎接。瞑目而化 。
如宝。受业霅川觉华。因闻自昔珍禅师梦设浴往生事。遂发心。开长堂浴二十年。及建立佛像愿求往生。年八十一。请众啜茶言别。遽闻钟鸣一声。众皆惊异。即向西加趺合掌凝望而化 。
道爰。丹阳人。先于诸寺造大像七躯。务极精丽。又冶金铜造无量寿佛像。忽于眉间放大光明。地皆金色。像与爰记曰。汝舍此身必生我国。即于像前端坐而化 。
无趣老人。讳如空。秀水人。族姓施俗。号静斋。留心内典志慕祖道。同友济法舟参访八年。谒野翁晓禅师。指参一归何处话。后闻鸡鸣有省。往扣决择。蒙翁印可。付衣付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师剃染后居敬畏。于万历庚辰八月六日逝世。年九十岁。入灭偈曰。生来死去空华..
释牛云。俗姓赵。雁门人也。童蒙之岁有似神不足。遣入乡校终日不知一字。惟见僧尼合掌有畏惮之貌。年甫十二。二亲送往五台华严寺善住阁院。出家礼净觉为师。每令负薪汲水。时众轻其朴钝。多以谑浪归之。年满受具益难诵习。及年三十有六乃言曰。我闻台上恒有文殊现形。我今跣足而去。傥见文殊惟求聪明学..
智行法师者。爱州人也。梵名般若提婆唐云慧天泛南海诣西天。遍礼尊仪。至弶伽河北。居信者寺而卒。年五十余矣。
Daoan东晋僧人。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18岁出家,因其形貌黑丑,未被重视,令作农务。但因他的博闻强记,数年后,其师改变态度,令其受具足戒,并准许出外参学。约24岁时,在后赵的邺都(今河北临潼),得到佛图澄嫡传,因而经常代澄讲说,并解答了许多理论上的疑难问题,故有漆道人,惊四邻之誉..
子题:优波掘多问尼、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无相好佛、掘多、鞠多、行事钞·持犯方轨篇:“约佛前后,佛在时胜,灭后劣。正法、像法、末法渐弱。以优波掘多问尼为证,佛世六群,极为粗暴,灭后无学,威仪不及也。”资持记释云:“上约在灭以论,下约三时而说。正法千年,具教理行果;像法千年..
亦名:造立佛像如法每多灵异行事钞·僧像致敬篇:“(一、前代近真)今人随情而造,各生奇薄,不追本实,竞封世染。所以中国传像,在岭东者,并皆风骨劲壮,仪肃隆重,每发神瑞,光世生善。如长干瑞像,是阿育王第四女作,脚趺铭云,今在京师,大发灵相。逮于汉世,仿[髟/弗]入真;流之晋宋,颇皆近实..
亦名:造立佛像缘起行事钞·僧像致敬篇:“恐后生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图取,如是三反,方乃近真。至于下天,此像垂地来迎。世尊命曰,汝于来世,广作佛事。因垂敕云,我灭度后,造立形像,一一似佛,使见者得法身仪则;乃至幡华供养,皆于来世,得念佛三昧,具诸相好。如是造立是佛像..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明诸要行,勿过八敬。善见,佛初不度女人出家,为灭正法五百年。后为说八敬,听出家,依教行故,还得千年。今时不行,随处法灭,故须励意。”资持记释云:“善见本缘,如来成道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度,以正法千年,若度减半,故不听之。阿难三请,佛令传八敬向说,若能行..
子题:三机、上机、中机、下机、殷鉴两典、两典、韦编三绝戒本疏·序:“至如四分肇兴,祖习[帛*系]远;正法初百,便列其宗。斯人博考三机,殷鉴两典。包括权实,统收名理;集结兹藏,通被时宾。故使韦编成规,钦承无绝。自诸部远流,咸开衢术;独斯一宗,未怀支派。良由师禀有踪,知时不坠故也。”行..
亦名:盗佛物结罪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望佛结)盗佛物者,正望佛边无盗罪,由佛于物无我所心,无恼害故。但得偷兰,以同非人物摄故。……(二、望主结)若有守护主者,三宝物边,皆结重罪;无守护主,望断施主福边结罪。……(三、盗供养)(一、引律论明开)必盗而供养无犯。萨婆多论盗佛像,..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不犯者,或有如是病,持佛像在下房,己在上房住;或命梵二难者。”(含注戒本卷下·一五·一四)资持记·释释相篇:“八十五安佛下房在拘萨罗国制,或有病,或命梵难,皆开。”(事钞记卷二五·四四·一三)..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持佛像大小便处,三开亦尔。”资持记释云:“七十七[戒]持佛像中,三开者:即上[有]病、须此道、强力呼也。”(事钞记卷二五·四四·七)
虔敬信佛者,写经时,每书一字,必礼拜三次。此外,于雕刻佛像时,亦有一刀三礼之习。 p37
日本古来造念持佛或胎内佛时,所依用之长度名称。又作一搩手半。尘添壒囊钞卷十五载,一磔手半约一尺三寸,或谓一尺二寸(一磔为八寸,半磔为四寸)。人在母胎,至第二十之七日,人相皆备,以手推面,蹲踞而坐,其时身体之长度与母亲一磔手半之长度相等。造佛像之所以常取一磔半之长度者,即是取胎内等..
谓雕绘佛像或书写经文时,每下一笔则礼拜三次,以表内心之虔敬。 p70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