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物类生西
鹦鹉立化 十颗舍利
唐朝的韦皋养了一只鹦鹉,每次听到念佛的声音,就很高兴而且专心倾听。有人叫他念佛,它便大声地诵念南无阿弥陀佛!
有一天,它端正地站着逝世,身子没有倒下来。火化后,得到十颗舍利子。韦皋建了一座小塔来埋葬。
(感应篇编第三卷第三十一页)
第四十九章 物类生西
鹦鹉立化 十颗舍利
唐朝的韦皋养了一只鹦鹉,每次听到念佛的声音,就很高兴而且专心倾听。有人叫他念佛,它便大声地诵念南无阿弥陀佛!
有一天,它端正地站着逝世,身子没有倒下来。火化后,得到十颗舍利子。韦皋建了一座小塔来埋葬。
(感应篇编第三卷第三十一页)
Buhai佛教戒律和行持的一个原则。原意为不杀生或不伤害,即对一切有生命的物类不加伤害。不害一词最早见于印度的《广森林奥义》,奥义书列为再生族(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种姓)断灭轮回的五种解脱方法之一。耆那教特别重视不杀信条,谓在一切生命中都有着灵魂,因此不害是信徒正行之一。佛教沿用这一..
我佛释迦于三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因。或实报或示化。各随物类。别名氏也。一瞿昙氏 梵语正云瞿答摩。又云瞿昙弥此云地最胜。谓除天外在地人类中最胜。故经云。昔佛于劫初作国王禅位。师瞿昙仙修道。常于一园游止。为贼所害。彼仙乃殡尸取血。泥为两团。用器盛之。置于左右。咒之满十月。左化为男。右..
释灌顶。字法云。俗姓吴氏。常州义兴人也。祖世避地东瓯。因而不返。今为临海之章安焉父夭早亡。母亲鞠养。生甫三月。孩而欲名。思审物类未知所目。母夜称佛法僧名。顶仍口斆。音句清辩同共惊异。因告摄静寺慧拯法师。闻而叹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为字。及年七岁还为拯公弟子。日进文词。玄儒并骛清藻..
释延寿。姓王。本钱塘人也。两浙有国。时为吏督纳军须。其性纯直口无二言。诵彻法华经声不辍响。属翠岩参公盛化。寿舍妻孥削染登戒。尝于台岭天柱峰九旬习定。有鸟类尺鷃巢栖于衣襵中。乃得韶禅师决择所见。迁遁于雪窦山。除诲人外瀑布前坐讽禅默衣无缯纩布襦卒岁。食无重味野蔬断中。汉南国王钱氏最所..
五祖章安尊者。讳灌顶。字法云。俗姓吴氏。常州宜兴人也。祖世避地东瓯。因而不返。今为临海之章安焉。父夭早亡。母亲鞠养。生甫三月。孩而欲名。思审物类。未知所目。母夜称佛法僧名。师仍口斆。音句清辩。同共惊异。因告摄静寺慧拯法师。闻而叹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为字。及年七岁。还为拯公弟子。..
【三种微细性】 p0196瑜伽五十四卷十一页云:复次微细性,略有三种。一、损减微细性。二、种类微细性。三、心自在转微细性。损减微细性者:谓分析诸色,至最细位,名曰极微。种类微细性者:谓风等色,及中有色。心自在转微细性者:谓色无色二界诸色。如经说:有等心诸天,曾于人中,如是如是资熏磨莹其..
律云。众生食即为鬼子母也。毗奈耶云。诃利帝母为求爱儿。佛为受三归五戒已。白佛言从今何食。佛言勿忧。于剡部洲有我弟子每食次。出众生食施汝。皆令饱满○钞云。出生。或在等供前后随情安置。今详若食是米面所成者。方可出之。或蔬茹不用。缘物类不食翻成弃也。如爱道经云。出生饼如指甲大。又出生偈..
(譬喻)譬梵钟之声也。祖庭事苑曰:物类感志云:海岸有兽曰蒲牢,而性畏鲸鱼。食于海畔,鲸或跃,蒲牢即鸣,声如钟。今人多状蒲牢兽形施钟上,斫撞为鲸而击之。鲸本无声,因鲸跃而蒲牢鸣,故曰鲸音。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漉水袋法。物虽轻小,所为极大,出家慈济,厥意在此。今上品高行,尚饮用虫水。况诸不肖,焉可言哉?故律中,为重虫命,偏制饮用二戒。由事常现有,用者多数故也。余如随相中。今故抽现重明,准佛意也。”资持记释云:“漉袋中,制意为二,初叙意。出家之人,修慈为本。慈名与乐..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也会在心中留下不好不坏的种子,将来(可能在今生或来生..
命运可以改变吗?第三章一、改变命运的经典根据(一)诗经:永远要说一些合乎上天仁心的话,我们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福气。(注三)(二)书经:(1)命运有时很难捉摸,因为不是呆板、固定的。(注四)(2)遗传或先天上的缺陷仍可克服或避免。要是后天自己造的恶业,就很难逃避果报了。(注五)(3)您做善就吉祥如意,..
第一章 引言一、错误的见解一般人对于命运的看法多半是有偏差的。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宿命论和自由论这两个圈子里打转。赞成宿命论的人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和神安排好的。努力的结果,只是白费心机。万事只要听天由命就行了,他们抱著「船到桥头自然直,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去过日子,甚至变..
八、凶吉祸福的原因(一)十来偈佛经上有一首偈描述人们今生十种现象的由来,这首偈叫做‘十来偈\’1、端正者忍辱中来。2、贫穷者悭贪中来。3、高位者恭敬中来。4、下贱者骄慢中来。5、喑哑者诽谤中来。6、盲聋者不信中来。7、长寿者慈悲中来。8、短命者杀生中来。9、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10、诸根具足者..
圆觉经今译自 序这部经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十二位大菩萨,次第向佛陀请问启发圆满心智的方法。每一位众生都具有和完美圣者一样的心灵和智慧,可是由于他们的自私、烦恼、无知和贪著,使得这伟大的潜在心智一直无法显现。所以佛陀特别讲了这部经典,引导大家走向没有负担的心灵和智慧。整部经典都是..
第二十九章 往生灵瑞身旁涌莲 佛盈虚空?吴毓祥是江苏省泰兴人。他继承祖先世业,以行医为业。由于他为人忠厚、慈悲,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他的祖先曾经独自出资修建寺院,所以历代子孙都笃信佛法。?他五十六岁时,患了严重的疾病,群医束手无策,他却不断地虔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他梦到观音大士以杨枝..
第三十一章 念佛见佛光芒万道 佛立光中?在《印光大师文钞》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在六月中旬时,开始打佛七是独自一人的佛七,身体礼佛,嘴巴念佛,每天以六枝香为定课,一点也不觉得夏天炎热空气的郁闷(虽然在这大热天里),也不觉得疲倦不堪,相反地,精神异常的旺盛。?一直到佛七最后一天圆满的最后一..
第三十二章 念佛佛待三圣临空 伫候姚婆?唐朝时有位姓姚的老太太,跟姓范的老太太是好朋友。?有一次,范老太太劝姚老太太念阿弥陀佛,姚老太太听从她的话,跟着念。?从此姚老太太放下家务万缘,一心念佛。?当姚老太太临终时,看见阿弥陀佛降临空中,有两位菩萨侍立在阿弥陀佛的左右。?姚老太太就对佛说..
第三十三章 目睹耳闻菩萨来迎 他僧梦见?晋朝时有一位慧虔大师,他俗性皇甫,是北地人。他小时候就出家了,立志奉持戒行,志向和操守非常坚定,在庐山静修也有十多年了。?东晋安帝义熙初年(西元四○五年为义熙元年)大师投靠山阴嘉祥寺,能够以身作则,以苦行带领大众修行。?经过五年,大师卧病在床,自..
第三十四章 势至灵应印光和尚 势至化身?我名叫杨信芳,十八岁那年,还在上海女子中学念书。我有一位同学张孝娟女士,她住在西门路润安里,跟我的交情最深。?她的母亲张太太,很喜欢我,把我视同亲生女儿一般看待,所以我也称她为母亲。每次放学回来,我常常在张家吃饭、睡觉,也习以为常了。?民国二十..
第三十章 西游记胜长睡数日 神游极乐?屡次含笑 口吐清香?王东园先生,法名观莲,是浙江鄞县人。?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到私塾读书半年,便充当印书馆的学徒,奋志苦学,自修数年,即学成教书。?辛亥年间,他为革命奔走。后来历任浙江省议员和天厨味精厂经理。他喜欢买书,收集了新旧书籍达数万卷。?有一..
第三十五章 劝修净土生死事大 勤修净土?我们的屋宅、田园、牛羊、轿车、甚至桌椅、器皿、衣服等物品,不问大小,有些是祖先或父亲留传下来,有些是自己营造获得的,有些是子孙或别人赠送给我们的。我们把每一样东西,都看成自己的心肝宝贝。?纵使像纸窗那么不值钱的东西,被人扯破,我们也有愤怒心。一..
第三十七章 临终须知求佛接引 如出牢狱?痴心怕死 往生无望?助念错乱 态度异常?声音清齐 愁转微笑?魏大满女士是杭州湖墅佛学莲社社长徐大悲居士的妻子。?她本来就信佛,受到丈夫的薰陶后,志向更坚定。归依智慧法师,受持多分优婆夷戒,并发起以素食祭祖。?由于她小时候曾经读过儒家的典籍,所以学习佛..
第三十八章 临终犹疑生人生西 全仗开导?民国时代,有位陈少庭居士,名继璋,是湖南永州人。?他跟随他父亲因政务的关系到了江南,后来他父亲亡故,他就在镇江开米店,不料却赔钱了。?又当上海救济妇孺会的探员,每次在船上查票时,遇到有朝山的出家人没钱买票而上船的,他都设法帮助,虽然常常如此,也..
第三十六章 投生预兆 临终信念投生五道 各有征兆?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不能自禁,不知不觉。?六、闭上..
第四十章 病中念佛药石不愈 必有业障?心能造业 也能转业?杨美玫女士是浙江省吴兴县人。她随父母住在上海,聪明好学,长大以后,嫁给许先生。?民国二十六年春天,她生了病,医治不好,入秋后,病情转重,潮热不退,而且喉咙也非常痛。杭州大愿法师写信劝她默持观音菩萨的圣号。?冬月二十日,大愿法师到..
第三十九章 转化业障临终业现 助念往生?民国时代,有一位老太太,是台湾省台中市的人。她有三个孙女在合作新村开三姊妹烫发院,大家都称她的媳妇为老板娘,却不知她叫什么姓名。?因为她的媳妇想信外教,邻居有一位黄夫人,接引她信佛,曾经为她说了一些感应的事情,并且邀请她到她家礼拜庄严的佛像,又..
第四十二章 恶死往生身罹绝症 痛苦呻吟?听随身听 安详逝世?台中县沙鹿有一位先生得了癌症,垂危时,被送到私人的综合医院急救。他住院以后,经常发出痛苦的呻吟和惨叫声。?有人请心观法师到加护病房去助念,心观法师对他扼要地开示净土的庄严和弥陀的悲愿以后,就给他一台自动倒带的随身听,装好电池,..
第四十五章 生西回报归来附身 切劝念佛?商贾念佛 预知时至?清朝的陈鍠,法名广声,字西堂,是嘉兴石门人。他的职业是从商,就在苏州一带做买卖,他吃长素,信奉佛法,为人正直,归依杯渡海公,后来又跟著灵鹫义公受五戒。?有一天,他与朱麟书在定慧寺结社念佛,虽然很忙碌也不停念佛。?清宣宗道光二十..
第四十一章 带业往生改业修净 结印而化?宋朝有一位先生名叫金奭,籍贯不详。他靠着打渔维持生计,后来改业,断绝荤食,持念佛号,每天不念一万声不停止。?有一天他忽然告诉家人说:我看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我就要回西方净土了!隔天又说:有金色莲华来迎接我!于是焚香安坐,双手结印..
第四十四章 横死超生 有经为证被牛触死 证入涅槃有一天早晨,释迦牟尼佛着衣持钵,从耆阇崛山走到王舍城乞食。当时有一位阿支罗迦叶,为办小事,出离王舍城,走向耆阇崛山,远远看见世尊,就来到佛前禀告佛陀:我有一些问题请教您!不知道您有没有空回答我?佛陀告诉阿支罗迦叶: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