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蓮師心要建言》第五章《唱予二十五弟子之歌》
現在仔細聽啊,索格波的貝吉·伊喜!
心的覺醒境界非經創造而出,非經尋求而得,且是本自存在(自生)的。
要遠離那執取能者和所者的奮力勤作,
保任在本然覺知的離戲境界中!
若能如此保任,煩亂掉舉之流便會切斷、止滅;
要認出這個剎那便是正覺者!
摘自《蓮師心要建言》第五章《唱予二十五弟子之歌》
現在仔細聽啊,索格波的貝吉·伊喜!
心的覺醒境界非經創造而出,非經尋求而得,且是本自存在(自生)的。
要遠離那執取能者和所者的奮力勤作,
保任在本然覺知的離戲境界中!
若能如此保任,煩亂掉舉之流便會切斷、止滅;
要認出這個剎那便是正覺者!
我们从某些佛教图像中,可以看到脸部有出现三只眼的情况;也就是在两眼之间的眉心处,另开一眼。事实上,人类不可能有三只肉眼,所谓的第三眼,只是象征;也就是在一对肉眼之外,另有心眼。心眼的意义有深有浅,浅的指普通人的思想活动,深的就要讲到五眼了。五眼是除了肉眼之外尚有层次不等的四种心眼..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属于大乘佛教典籍,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学术上划为般若系。般若类经典约占大乘经典的三分之一,《金刚经》和《心经》是流传最广的般若经典,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金刚经有六种译本,通用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初译本。在众多佛教典籍中..
甲、修证法要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
我跟好多道友谈论过这个问题,当你做菜时,要发愿说:我做菜呀!比天上的美味还美妙,不论谁吃了一定会高兴,还有我这道菜,谁吃到了它,病难消除、灾难消除,病苦没有了,身心健康!先不说那道菜是不是有这种效用,你能这样修练你的心,就已经是大菩萨心。你有没有这样想过?我们多少女道友烹饪料理的..
三宝物先分佛物、法物和僧物。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佛物、施属佛物四种。供养佛物有:香、花、灯、幡等。受用物即殿堂、佛像、衣物等;献佛物是饮食、果品等;属佛物包括田等。这四种佛物,不可以互相转用,但当分可以转。如献佛物不可以改作受用物,也不可以改作属佛物,每一种只能属于每一种当分..
书上说:禅是净土的禅,净土是禅的净土。如此说来,净土属于禅吗?李炳南居士答:这两句话是一反一正的理论,为融汇禅净立言,不能单念一句,若疑下句是净属于禅,上句难道不是禅属于净吗?它说明了禅与净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佛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路线有所不同,而方向是一致的。..
问:书上说;禅是净土的禅,净土是禅的净土。如此说来,净土属于禅吗?李炳南答:这两句话是一反一正的理论,为融汇禅净立言,不能单念一句,若疑下句是净属于禅,上句难道不是禅属于净吗?它说明了禅与净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佛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路线有所不同,而方向是一致的。..
冷泉的一涧溪水,环着古寺静谧,黛瓦黄墙外,小沙弥挥动的扫把分开晨雾,卷动着山门石径上的落叶,不时口里呢喃着:“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池中有鱼钩不钓,笼中有鸟常放生......”香炉中大把大把的香燃得烟雾缭绕,慢慢升腾在寺院上空,又渐渐化散在充满水分的空气中。大殿里磬声悠扬,香..
【随德名】 p1366瑜伽八十一卷二页云:随德名者:谓变碍故名色,领纳故名受,发光故名日;如是等名。
【乐分布】 p1309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于惠施中乐分布者:谓于父母妻子等所,时时平等,而分布故。
唐代法相宗学僧,朝鲜新罗人。号青丘沙门,亦作大贤。壮岁来唐,依西明寺道证学唯识。著作甚多,撰有古迹记等四十余种,不拘门户,力持平允,为世崇敬。后归国传慈恩之学,时人誉之为海东瑜伽祖。尝于其国景德王十二年(753)在大内诵经祈雨,后不知所终,寂年与世寿均不详。[三国遗事卷四、义天录] ..
(一)印度之古称。又作天笃、天督、天毒、身毒。后汉书西域传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同。”大唐西域记卷二(大五一·八七五中):“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中略)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中略)良以其土圣贤继轨..
禅定中之妄想。若将禅定譬喻为静止不动之水,则禅定中之妄想即为波。[性灵集卷九] p6471
位于广西桂林之伏波山麓,面临漓江。唐代称为东岩。还珠洞玲珑通透,“临江试剑石”尤为奇特。千佛岩内有唐代摩崖造像二百余尊,以宋伯康造像与造像记为最著名,刻于大中六年(852),皆系珍贵之佛教艺术杰作。洞内摩崖石刻甚多,最早者为唐咸通四年(863)桂管观察使越格与摄支使刘虚白之题名、宋代大..
指真言(咒)上下所增加之语句。随修法之种类,所加之句各有不同。例如修息灾法时,所诵之真言,最初加“唵”(oj),最末加“莎诃”(svāhā),或入“扇底迦”(?āntika)之句;修调伏法时,以“[合*牛]”(hūj)为始,最终加“[合*牛]”(hūj)、“发吒”(phat)。大日经卷二具缘品(大一八·..
(术语)天台所立之教相判释也。四教者,化仪化法各有四教,五时者,说两种四教之时也。
(杂名)译言腐烂食药。即陈弃药也。四分开宗记七本曰:布你阿偈,此云腐烂食药,即是所弃之物,故五分律第十六云残弃药。Pūti-agada。
(术语)如法相三论于权大乘,立真如凝然不作所法,谓万物之本体,真实如常,不变不动,此不变不动之真如为所依,而因缘之事相安立也。然则真如为体,万物为相,体与相,虽所依毕竟不离,然彼此本来各别,如合木与石也。如华严天台,为实大乘,于真如立二相,一为不变真如。二为随缘真如。不变真如之边..
(杂语)八部中之龙众与天众也。又龙树天亲之二菩萨也。
【说法十种胜利】 p1285杂集论十一卷一页云:如来观察十种胜利,略说诸法。谓易可建立;易可宣说;易可受持;恭敬法故,菩提资粮、速得圆满;速能通达诸法实性;于诸佛所、得证净信;于法僧所、得证净信;触证第一现法乐住;谈论决择悦智者心,得预聪明英睿者数。云何名为易可建立?诸说法者、以无量门..
梵语avidyā-sajyojana。为九结之一。无明能系缚人,使之轮回三界而无法出离,故称结。辩中边论卷上(大三一·四六六下):“无明结能障身见事遍知,由此不知诸取蕴故。”(参阅“九结”148) p5096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