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疾如风”也是有一个譬喻,譬喻八正道。八正道,这八种正当的道路,是修道人应该依照这八种的道路去修行。这八种的道路是:(一)正见。见,是看见。怎么要有正见呢?因为你若有邪知邪见,你就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所以必须要以无漏的智慧,来破除一切的邪知邪见,而修持正知正见。正见,是非礼勿视,不合乎礼的,你不要看。(二)正思惟。就是非礼勿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要听它,不要想它,不要思惟它。为什么有了思惟?就因为有听觉,然后就想了:这个事情如何如何,那个事情如何如何。(三)正语。就是非礼勿言;不合乎礼的话,你不要讲。不要尽讲是讲非的,不要尽讲这个怎么不好、那个又怎么不对;非礼的话,不要说它。你就是明明知道那个人有过错,可以原谅就原谅他,可以包涵就包涵他。世间的人就是人嘛!人如果没有错事,早就成了佛了!人的习气太重,谁都免不了做一种、两种的错事;所以不要讲人的是非,这叫正语──说正当的话,不说邪僻的话。不要大家一坐到一起,就说某某人怎么样子、那个人又怎么样子,就给人家来做评判员。不要批评人!在这世界的人,大家都有缘,才会遇到一起,互相来学佛法;就看他对的地方,不要看他不对的地方。那么说,他不对不改,怎么办?你不要想他不改嘛!你想他会改的。你想他会改的,他就改了。你若说他:“你这个不对,你要怎样怎样……。”他反而生出一种反感来:“我何必你管我?我还要管你呢!我看你还不对呢!”两个人都打起来了。这一打,你说两个人对不对?两个人都不对了、都错了!两个人都生烦恼了!一生烦恼,就退了菩提心:“我不修道了,我走了!我也不出家了,还俗了!”你说,这个罪过多大!所以要说正经话,不要尽找人家毛病。(四)正业。就是非礼勿动;也就是要做正当的事业,不要做邪业。邪业,譬如找几个会赌钱的人开赌馆,用会赌钱、会骗人的人,能把骰子一变,要它出什么就变出什么;这都属于赌钱的一种神通;不要做这个,这就是邪业。还有,我知道现在三藩市有很多这样人,找几个青年的女人做不正当的事情,指望着这个来赚钱,这也是邪业。总而言之,不正当的事业,都叫邪业,所以不要做它!什么是正当的事业呢?参禅、打坐、不打妄想,这是最正当的事业!学佛法,这是正当事业!那学佛法,谁给饭吃呢?你把佛法学好了,自然就有饭吃,你不要担心!(五)正命。命,就是生命。什么叫邪命?什么叫正命?你做事做得正当,这一生都光明磊落,这是正命。邪命,有五种邪命:第一,标异现奇。就是现奇特相,现一种很奇怪的样子。本来男人不戴花,他头上戴好多朵花,在街上这么走来走去的,令人特别注意,这叫乍现异象。或者根本社会没有这么一种的装束,他就用这么一种装束;或者他看人人都穿衣服,他跑到街上不穿衣服,令大家都注意他,都说这是个真模特儿!这也是一种乍现异象,奇怪的样子。好像我没来美国以前,美国这儿就有一个怪徒弟,他身上背着一个葫芦,写上字:“我是某某法师的徒弟”,在花园那儿给人讲演;这令大家对他都很注意的,这就叫现奇怪的奇特象。第二,说己功德。说我在什么地方造了什么庙,我又在什么地方修了什么桥,我又在什么地方设过粥厂,我又在什么地方做过什么布施;讲自己的功德,不知多少、多大了!第三,占相吉凶,为人说法。占相,占是占卦。他算一算《易经》,“不得了!你明天就死了!如果不供养我几百块钱或者几千块钱,你这个命就保不住了!”这个人一听,我命若死了,留着钱干什么?把这钱给他,我把这命买得长一点!于是把人家袋里的钱就骗到自己袋里。或者说:“你将来是不得了,你将来会做总统!不过你现在要作功德,你最低限度拿出五千块钱来,你在我这儿做一点好事,你一定就成功的。”这个人一听,五千块钱就买个总统?不要错过机会!这是很便宜的。于是就给了五千块钱。将来做不做总统,你也找不着他,这个人或者又到旁的地方去了。说人家会死的那个人,他若知道人家什么时候死,那他自己什么时候死,他知道不知道?所以,这叫“占相吉凶,为人说法”,专门来骗人的。这也叫邪命。第四,高声现威。说起话,就大声喊起来了,令人一听:“这个人是不得了,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也就恭敬供养他了。第五,说人供养。说自己所得的供养,说某某人供养我五十万块钱、某某人又供养我一百万块钱,他对我真有信心!就对人专门讲人家怎么样供养他。为什么?也就好像叫你也要这样来供养他嘛!这就是一种攀缘心,希望人家来供养。(六)正精进。精进,有的是正精进,有的是邪精进。邪精进,他修一种邪法,这种邪法是害人的。怎么样害人法呢?有那种旁门左道的,他昼夜六时非常用功,勇猛精进,也是修种种的苦行;可是是无益的苦行,好像学牛的行为、学狗的行为、修习鸡的行为。他想学牛吃草,说这是精进;牛一天到晚都吃草,所以他也不吃饭,就学牛吃草去,他认为这是一种修行。那头牛生天了,所以他就以为吃草可以生天,也就吃草,以牛做师父。根本这头牛自己都不明白法呢!你跟着这么一头牛去学法,这就是邪精进。又有跟着狗去学法的,他说这狗在外头睡,给人家看门口,这有功;又去吃粪,这也是一种苦行。所以他就学狗这种的行为。又有学鸡的行为,鸡怎么样去找吃的东西?在地下刨食吃;所以他也用手就学鸡的爪子,用嘴在地下吃东西,他认为这是苦行。你看!这谁也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得到;其实这种就是无益的苦行。可是虽然是无益,他自己不承认那是无益,他认为这就是修行。为什么他这样子?就因为没有正精进,也没有真正的智慧,所以就持牛戒、持狗戒、持鸡戒;这样子,这叫邪精进。正精进,依照佛的四念处去修行,是正精进;依照佛的四正勤去修行,这是正精进;依照佛的四如意足去修行,这是正精进;依照五根、五力的法门去修行,这是正精进;依照七菩提分去修行,这是正精进;依照八正道分去修行,这是正精进;依照苦、集、灭、道四谛法去修行,这是正精进;依照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因缘去修行,这也是正精进;再要依照六度波罗蜜去修行,这也是正精进。总之,依照佛法修行,这就是正精进;佛没有说的法,我就不修它。佛没有叫我们去做,我们不要做,这就是依教奉行,依佛的教诲来修行。在正精进,又分出身精进、心精进。心精进,就是勤念三宝,所谓“念念不忘,思惟正法”。身精进,要身体力行,譬如拜佛、看经、拜经、礼忏、称念佛的名号,以身体去行持佛法。(七)正念。“念”就是想念。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邪念,就是念见、念爱、念私。念见,念什么见呢?也不是正见,若正见就好了,他念偏见。念爱,这种情爱总忘不了。念私,就是自私,时时刻刻都要为自己打算;你想叫他忘人,他忘不了;你想叫他无我,他也放不了。所以这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我们除非没有时间,有时间就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好,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好,或者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也好。念法,念〈大悲咒〉、〈楞严咒〉,这都是法;念《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这都是法。我们这儿有几位居士,白天做工,晚间连饭都不吃,来到这儿念经,敲着木鱼很响的,这就是正念。念僧,念十方贤圣僧。十方贤圣僧是谁?就是这些大菩萨摩诃萨、大阿罗汉、大比丘僧,这都叫僧;现在在世界上,出家人都是僧。你若念僧,得供养僧;念法,要供养法;念佛,要供养佛。你不忘了三宝,就供养三宝;你若供养三宝,就要恭敬三宝。供养三宝做什么呢?就种福。你想要有福田不是吗?你想要有福,一定要供养三宝,才会种福。有这么两句话说:凡僧虽不能种福,祈福必假凡僧;泥龙虽不能降雨,祈雨必假泥龙。凡僧,就是凡夫僧,没有证果的;修行可是修行,但是也没有开悟证果,和凡夫是一样的。虽然他不能给你种福,可是你想要求福的时候,你必定要在凡夫僧这儿求;你有一种诚心,十方的贤圣僧自然就会给你降福。如果你不在凡夫僧这地方种福,说要找圣贤僧去供养;你找,走到天涯海角,就去天的边上或海的尽处,你也找不着贤圣僧。所以你想求福不是吗?还要在凡僧这儿求福。泥龙,是用泥造的龙,它不会下雨的。可是你想要求雨,必定在龙王庙这个地方,来求那泥造的龙降雨。在西方人,对这种的问题,我相信是没有这种经验;在中国,天若不下雨,就要求雨了。到什么地方求去呢?就到龙王庙。龙王庙那个庙上有龙;龙是什么造的?是泥造的。所以求雨的时候,必定在泥龙那个地方求雨。你在泥龙那儿求雨,也就有感应,就会下雨。现在科学发达,说是这个雨并没有人管它,落雨是蒸气所造成的。不错!是蒸气。但是蒸气它是个死物,若没有一个主持者来主持它,不会自己降雨的。好像机器或者电脑,它会算东西;你若没有一个人去指挥叫它算,它不会算的,一个样道理。所以下雨虽然说是虚空里头蒸气的一种作用,可是在默默中,我们凡夫的肉眼看不见的,是有一种神龙在那地方支配它。不过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科学所能研究明白的,所以到现在还是这样讲;实际上,这个雨是由龙来降雨的。“我也没有看见过龙,怎么龙会下雨呢?”你没有看见龙?那等你将来看见,我再给你讲龙是怎么回事;现在你没有看见,我也不告诉你。记得我在东北的时候,有过这么一次事情。这事情很奇怪的,怎么奇怪法呢?我有个徒弟,他叫果舜;他修道用功比我都诚心、有工夫,这是我最欢喜的一个徒弟。他自己造了一个小小的茅蓬,茅蓬旁边就是龙王庙。茅蓬造成了,就请我到他那儿给那茅蓬开光。开光这一天,旁边有个龙王庙,就有十条龙都来要求皈依三宝。你说,奇怪不奇怪?龙来要皈依三宝!当时我带着四个徒弟,其中两个有天眼通的,另两个打坐入定就可以观察一切的事情。这十条龙来要求皈依,我当时对它们讲:“现在天气有几个月都不下雨,你们做龙的为什么不下雨呢?你们这么懒,变成懒龙了!”这十条龙因为要皈依,所以我骂,它们也没有发火。它们说:“我们没有这个权利,一定要玉皇大帝叫我们下雨,我们才可以下雨。他不叫我们下雨,我们虽然可以下雨,但是不可以随便下雨的。”我对这十条龙讲:“世上有这么一个出家人,他叫什么什么名字,现在要求在他所住的地方,四周围四十里地以内,请玉帝给下雨。如果明天下雨,我后天就给你们打皈依,因为你们帮我办这个事情办成了;明天若不下雨,我也不要收你们做徒弟!你们也不用皈依三宝了!”这样子,果然它们就到天上去求玉帝,转达这些话。这真是很神,是一种神话。第二天,果然就下雨了;这个雨下得也很奇怪,四十里地以内有雨下,四十里地以外就没有雨下。我因为这么样讲过,所以第三天就给它们打皈依。这是我自己经验的,龙会下雨;可是这个事情,虽然是我自己亲身经验说出来的,不相信的人就比相信的人多。究竟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八)正定。正定就异于邪定。定还有邪定吗?什么叫邪定?就是一种执着、放不下。好像有的人欢喜喝酒,你劝也不改;你叫他不要喝酒,那他绝对不可以!为什么?他有这种邪定。好像他吃迷魂药,吃这种愚痴的药丸子,越吃越愚痴。你说不要吃那个东西,他说:“可以开悟的!我吃了,就有很多的境界:我这个人都改变了,所看见的也不同了,所听见的也不同了,这个世界就变得七宝庄严的世界了!这不就是一种境界吗?”他也不改,这都叫邪定。
相关推荐
八正道
【八正道】八种求趣涅槃的正道。又作八圣道、八支正道、八圣道分,为四圣谛的道谛,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即八种通向涅槃解脱之正确方法或途径。释尊转法轮时,所说离乐欲及苦行二边,趋向中道者,即指此八正道。八者即:正见,又作谛见。即见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有善恶业..
八正道(aryastangika-marga)
Ba zhengdao佛教教义。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1、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2、正思维。又称正志,即根据四谛的真理进行思维、分别;3、正语。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
一切种慧
【一切种慧】 p0004瑜伽四十三卷七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慧?当知此慧,六种、七种,总十三种。六种慧者:谓于诸谛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于究竟位尽智无生智。是名六慧。七种慧者,谓法智、类智、世俗智、神通智、相智、十力前行智、四道理中正道理智。..
道谛
道以能通为义。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略则戒、定、慧,广则三十七道品。此三十七合为七科,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为七科。分述如次:
五根
法界次第云: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一、信 信根,谓信三宝四谛,又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二、进 精进根,又名勤根。谓修勇猛之善法,又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
五力
五力者谓信、进、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也。止观辅行问云:名同于根。何须更立?答:善根虽生,恶犹未破,更须修习,令根增长。根成恶破,复名为力。一、信 信力,谓信根增长破诸邪信也,又谓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长,则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故名信力。二、进 进力,谓精..
八正道
八正道统云:八正道分,一名八圣道支。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又圣者之道,谓之圣道。此八法尽离邪非,故谓之正。能通涅槃,故谓之道。法界次第云:八正道者,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一、正见 见苦集灭道分明四谛之理,以无漏慧为体,是八正道之主体..
道谛(二)
道以能通为义,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一、正道者,实观三十七品(已见前文),三解脱门(见下文),缘理慧行,名为正道。二、助道者,得解观中种种诸对治法,及诸禅定,皆是助道。复次:一、正道者,谓见谛八忍、八智,此十六心思惟。九无碍九解脱,此十八心真无漏慧,名为正道..
凡夫
大威德陀罗尼经云。于生死迷惑流转。住不正道故。名凡夫。梵云婆罗。隋言毛道。谓行心不定。犹如轻毛。随风东西故。又有二种。一婴儿凡夫。谓无智惠故。二愚暗凡夫顽钝不可教故○佛性论云。凡夫以身见。为性。..
三障(二)
涅槃经明三障:一、烦恼障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二、业障 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三、报障 报即果报,谓由烦恼惑业,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诸趣,因此障蔽正道,是名报障。谓诸..
四障
有四种之生死障,害如来法身之功德,故曰四障:一、惑障 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思惑,能障蔽正道也。二、业障 身、口、意所造之恶业,能障蔽正道也。三、报障 三恶趣之苦报,能障蔽正道也。四、见障 诸邪见,能障蔽正道也。..
四圣
前言世间,所谓六趣三界,总称六凡。兹叙出世,亦有四圣。圣者正也,圣人行于正道,故谓之圣。如何谓之正道耶?能对治凡夫一切妄惑染业,即行正道。究竟断其妄惑染业,而不受报趣,即为圣者。总之转迷为悟而已。所谓迷者,对于事理颠倒闇昧之谓;所谓悟者,对于事理明达了彻之谓也。..
信根
信根者,由信而能增长也。信三宝、四谛、正道、助道及一切无漏禅定解脱,使善萌增长而不退坏,是名信根。学道之人,非有信根,不能进益。
信力
信力者,谓由信而有势力也。信根增长,破诸邪信,信正道助道,遮诸烦恼,不为偏小所动,故名信力。学道之人,非有信力,不能精进。
十魔
佛学大辞典引华严疏钞云十魔:一、蕴魔 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 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三、业魔 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 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 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六、天魔 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
辨惑(四)
一切众生,所以不入正道者,盖为邪见之所覆故。是邪见者,缘一切相之所惑故,若夫摧邪显正,殆无过就诸相义,辨一切惑。
正念
【正念】八正道之一,一、指真正之念。即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可分为二:世俗有漏正念,即与有漏作意相应的善念。二、出世间无漏正念,即依无漏之正见能思惟谛境,而与无漏作意相应的明记不忘之念。..
念根
【念根】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戒禁取
【戒禁取】四取之一,即执著非正因、非正道为正因、正道。亦即执取五见中之戒禁取见,于三界之苦、道二谛中皆各有此见,故计有六事。此戒禁为圣道修行之怨敌,使修行者由此而诳惑,如使在家众妄计自饿等法为生天之道;使出家众执著可爱之境,而舍离清净道。或如外道之妄计鸡、狗等戒,故于五见之中,唯..
八邪
与八正道相反的八种邪道,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
十魔
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能迷惑事理;三、业魔,杀等恶业,能障蔽正道;四、心魔,我慢之心,能障蔽中道;五、死魔,人的寿命有限,妨碍修道;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能障害人的善事;七、善根魔,执著自身所得的善根,不求进步;八、三昧魔,三昧是指禅定,耽著于..
二边中间无碍
受五蕴身心是一边,解脱五蕴身心又是一边,受了今之五蕴身心后,中间因修八正道,而解脱了后之五蕴身心,这就是由此一边,经过中间,而到另一边,三者相关连,而性相皆寂,无可取著,名二边中间无碍。
八正道
又名八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或生活。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修此八正道,便可证得阿罗汉果。..
八游行
即八正道,因八正道是圣人所游行的处所。
三归
又名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进入正道;归依法是我依靠教义而求得真理;归依僧是我依靠僧伽的引导而正信佛教。
三十七道品
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资粮,故名三十七道品。
对治助开
天台宗十乘观法之第七。即于修正观时,障道之事发生,即以相应之法而对治之,以助正道,开前进之道。此为以小助大,以偏助圆,故称为对治助开。
正见
正确的见解,亦即离诸邪知邪见的如实知见,为八正道之一。
正业
正当的行为。身口意三业清净,远离杀生、偷盗、邪淫等不良行为,叫做正业。八正道之一。
正定
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入无漏定,叫做正定。八正道之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