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念佛病魔自退
印 光
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彼作声,也不理会作怕怖,不作声,也不理会作欢喜,但至诚恳切念,自然业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长矣。
摘自《印光大师全集》
至诚念佛病魔自退
印 光
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彼作声,也不理会作怕怖,不作声,也不理会作欢喜,但至诚恳切念,自然业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长矣。
摘自《印光大师全集》
三业供养者:一、身业供养 身至诚敬礼也。二、口业供养 口至诚赞叹功德也。三、意业供养 意至诚想念相好也。
身业供养、口业供养、意业供养。身业供养是身体至诚的礼敬三宝;口业供养是口至诚的赞叹如来的功德;意业供养是意至诚的想念佛的相好庄严。
三种的回向心。观无量寿经说: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名数)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仪轨说,持诵者当具八方便。颂曰:净浴着净衣,涂香严身体,归命念真言,至诚恭敬礼,焚香忏诸罪,随喜及难请,回向发弘誓,深起大慈悲,如此八方便,勤行勿遗忘,然后净三业,依法作持念。..
(名数)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三、回向发愿心,回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三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净之诸法者。二..
(仪式)为恭敬所尊而右绕三匝者,乃表仰望之至诚也。
(术语)为人生原因之行为也。生享尊贵者,施惠普广,敬礼三宝及长者,忍辱不瞋,柔和谦下,博闻经戒故也。又布施贫穷,持戒不犯十恶,忍辱不乱精进劝化,一心奉孝尽忠,故具大富,长寿,端正,威德。受卑贱之生者,憍慢,刚强,不恪,放逸,不礼事三宝,盗窃以为生活,负债不返纳故也。至诚不欺,诵经..
亦名:乞戒、乞比丘戒行事钞·受戒缘集篇:“正明乞戒。(一、 置衣安慰)彼教授师将衣钵付戒师已。为正衣服,安慰其心。恳恻至诚,仰凭清众,求哀乞戒。(二、劝导用心)语云:‘此戒法,唯佛出世,树立此法,秘故,胜故,不令俗人闻之。故六道之中,唯人得受;犹含遮难,不得具受。汝今既无,甚是净..
乃“多念灭罪”之对称。谓由信心之一念,或由一声至诚之称名,即能消灭烦恼罪障。 p51
指澡浴净衣、敬礼、忏罪、随喜、劝请、回向、发愿、慈悲等八种方便。八字文殊轨言,作为念诵之前方便,必修此八方便。八字文殊轨(大二○·七八六上):“澡浴着净衣,涂香严身体,归命念真言,至诚恭敬礼,焚香忏诸罪,随喜及劝请,回向发弘誓,深起大慈悲。如此八方便,勤行勿遗忘,然后净三业,依法..
唯能自利。不能利他。何等为八?谓前所说邬波索迦。自具净信。不能劝他令具净信。自具净戒。不能劝他令具净戒。自具惠舍。不能劝他令具惠舍。自能策励。数往伽蓝。礼觐有德诸苾刍众。不能劝他令其策励数往伽蓝。礼觐有德诸苾刍众。自能至诚听闻正法。不能劝他令其至诚听闻正法。自闻法已能持不忘。不能..
如世尊言。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又等法者。谓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又于一切苦集灭道。能现观道。能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道。能证神境智作。证通天耳智作。证通他心智作。证通宿住..
如世尊言。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又等法者。谓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又于一切苦集灭道。能现观道。能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道。能证神境智作。证通天耳智作。证通他心智作。证通宿住..
【浮昙末】此云至诚。十六观经云: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疏释至诚心云:即实行众生,至之言专,诚之言实。礼记曰:志之所至,至者,到也。易注曰:存其诚实,故曰至诚,赞天地之化。书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释深心云:佛果高深..
[出法华文句]一身业供养谓身至诚敬礼诸佛菩萨。是名身业供养。二口业供养谓口发言称美诸佛菩萨功德。是名口业供养。三意业供养谓端心正意。想念诸佛菩萨相好。是名意业供养。
至诚的心。无量寿经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真诚至极的心。
念佛的人很多,为什么不能往生?不可以说他念佛不勤,信得不深,他也真的是深信切愿,他也是很认真的念佛,可是处人接物他用的心就不一样。念念还是为自利,所谓自私自利,这样的人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为什么?不符合《无量寿经》所讲的条件,经上讲得很明白,无论是上辈、中辈、下辈,乃至于末后一切..
问:末学一天念一万声佛号,但感觉念后比较累。我已经是小声念佛了,也很轻,但几个小时念下来,感觉很伤气。 我想如果精进念佛,如一昼夜或十天百万佛号,我的气力肯定不够用。请问怎样念佛才能不伤气,且越念越欢喜。答:这是你的观念问题。你怎么会想到念佛会伤气呢?一定要转变这个观念。念佛一点都..
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的特点与影响——上海“耀华路念佛小组”慈善活动纪实刘元春这里所说的“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特指佛教居士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是由某个“念佛小组”成员自发自愿开展的,既有成员间的互利互助,也有社区内的扶贫济困。在上海,佛教居士中有不少自发组织的“念佛小组”。他..
云门文偃,唐末五代高僧;为云门宗初祖。幼年即切慕佛门,从嘉兴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遍览诸经,深究《四分律》;后至睦州,因顿折一足而开悟,继参学于道明禅师门下。又谒雪峰义存禅师,依住三年,受其宗印。游历天下,遍访高僧大德,参究印证,声名渐着。于云门山创建光泰禅院,道风愈显、法化四播,遂..
“阴境若现前”这个“阴”,就是遮荫的荫,遮覆的意思。由于我们多生多劫的善、恶业力,遮盖了我们的真如佛性,让它不能显现。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就是我们的业力遮盖了。为什么要“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呀?清白的佛性本具,但你没有修德的功夫,这个本具的性德也不能现前,不能显现那就是善、恶业..
东林寺大安法师,治学通宗通教,梵行有修有证,说法契机契理,能称性述说圣言祖语,且针对现代人的状况,令人受益无穷,实乃一代大善知识,故应亲近修学。大安法师和所有高僧大德一样具有强烈的出离心、博大的慈悲心和牢固的菩提心。他对六道轮回的透彻认识和厌离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与生活际遇关系不大..
凡夫众生难于建立信心,那么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行持当中建立信心。那么这个行持要层层剥笋了,分正行和杂行。正行就是专门依净土根本经典来修行,这就叫正行。正行就提出读诵正行、观察正行、礼拜正行、称名正行和赞叹正行,非常专一。如果你要读诵就一心读诵这部《观无量寿经》,读诵《阿弥陀经》,读..
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大安法师:念佛是可以消业障,但是我们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
义辉法师说:很多人纠结到底放生有功德,还是念佛有功德?举个例子,今天走路路过一个人在家门口正在杀鱼,你告诉他不要杀,然后买下来,把它放在河里,这个功德非常大,超过了你念一百声佛号的功德。如果你是有目的性的,假如有个人开饭馆,打电话跟我说,师父,我准备开一个餐馆,我说你学佛这么多年..
问:念佛人本应得菩萨护佑,为何有的念佛人却有灾难?答:首先我们要了解念佛人,他所谓的灾难是什么?他的灾难是还在迷惑颠倒里面,还在六道轮回里面,还在五欲六尘里面打滚,不能够出离,这才是念佛人最大的灾难。不是说生病,遇到火灾、车祸或者什么,就是灾难。如果由于世间这些苦难,让我们觉悟,让..
这个问题症结在于所信不正确,因为他不了解《阿弥陀经》的意义。我们要信︰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担忧临终,临终自有佛来迎接,不是我们临终念佛而佛来迎接,是平生念佛佛来迎接,因为我们平生念佛,临终的时候有可能是昏迷的,不能念佛,有可能痛得哭爹喊娘,不能念佛,临终有可能这样,但是临终这样,对..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没有信心,那你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缘;你若有信心,就有缘了,所以首先要有信。你信,要信自己,又要信他;又要信因,又要信果;又要信事,又要信理。“信愿行”,信:深信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能遂愿,有信自(自心有佛性)、信他(实有阿弥陀佛)、信因、信果等义。愿:发愿命..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萨道圆成佛果。成佛的种子是什么呢?是慈悲心、大慈悲心,本着慈悲心的因缘,我们要吃常素,不能伤害众生。第一,是为了圆修佛果的目的、慈悲心的培植,我们要吃素。一切海陆空蜎飞蠕动的众生,它都有佛性,跟我们是形殊体不殊,形体上面不一样,..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