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人根陋劣,智识昏迷者,许多虽读佛经,不会佛意,罕获正知正见也。不是执理废事,便是执事废理,不能事理圆融,会归一体。但据净土法门而论,若能事理圆融,会归一体,固则美善无加。其或未能,执理不如执事。何以故。不见莲宗诸祖云,事有该理之功,(以名该德,全德在名)理无独立之能(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又云,执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徒遭落空之诮。今人所谈般若,未明中道实相菩提正眼者,多是执理废事。一向恶著偏空,谬解般若,破除净土。此乃所谓但知破相显性,不知即相即性。按破相显性者,即二乘所解偏真般若也,直须即相即性,性相不二,真实一如者,方合诸佛如来中道般若也。苟知中道实相般若者,决不破除净土法门也,何以故。般若如大火聚,何怕添薪。火若得薪,更增炽盛。既是娑婆五浊而不嫌,何独偏嫌净土七宝乎。噫。拙谈净土。尊重般若。彼谈般若。破除净土,吾不知其正知正见何在。何不历观古人,仰体佛慈,深会佛意。于弘宗演教之外,殷殷提倡净土,自行化他。或注经造论,以广其化,流传千古。利益无穷。如是知识,宗教通达,事理圆融。然后究竟归心净土者,自古迄今,多不胜举。彼等专门执理废事者,莫非见解超过古人乎。拙眼观之,彼等非但不识净土,于般若实相中道,又究竟何曾明了耶。因彼偏执过甚,未明般若实相正眼,不合诸佛如来菩提中道。早被古人呵云,偏见禅和,如麻似粟,不足贵也。
相关推荐

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四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

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四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内容提要:别业妄见是各别人所见的妄见,同分妄见是众多人所见的相同的妄见,两种妄见都是因眚翳而生。离了有眚的妄缘,便是妙明正见。见性没有眚翳,有眚翳不叫见性。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

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四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内容提要:举明暗通塞为例破见性自然有及因缘生之说。最后指出精微的妙明觉性,非因非缘,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执着二边见。离一切相,即得一切法。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四章 菩萨十地无次第之一
第四章 菩萨十地无次第之一本章有电六节 一 菩萨地灭正受次第相续之境界 二 菩萨八地两种趣向 三 莫执着诸地次第 四 依第一义菩萨十地无次第 五 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 六 不实妄想生不出如来第一节 菩萨地灭正受次第相续之境界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三章 佛法非常非无常
第三章 佛法非常非无常本章有二节 一外道七种无常论 二 佛法起于非常非无常第一节 外道七种无常论经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①。此义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常?[注]① 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法属于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未离生灭相。离生..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二章 不生不灭离有无之二
第二章 不生不灭离有无之二第六节 佛和外道都说不生不灭 究竟有何差别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何?白话解大慧菩萨承佛威神再请佛开示:世尊!世尊阐析不生不灭义的意义,并没有奇特之处。我怎么这么说?经文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缘..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八章 甚深般若波罗蜜
第八章 甚深般若波罗蜜本章有三节 一 波罗蜜有三种分别 二 大慧提出种种诘难 三 世尊答大慧问第一节 波罗蜜有三种分别经文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六波罗蜜①满足,得成正觉。何等为六?[注]① 六波罗蜜小乘、大乘都讲六波罗蜜,顺次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脱离生灭苦海度到不..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一章 辩证不二观如来
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第一章 辩证不二观如来本章有六节 一 如来非果非因 二 无我并非无自性 三 如来与五阴非异非不异四 如来与解脱非异非不异 五 如来与尔焰非异非不异 六 三藐三佛陀佛陀 离一切根量第一节 如来非果非因经文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①,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佛告大慧:..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九章 食不食肉罪与福
第九章 食不食肉罪与福本章有三节 一 大慧请问食不食肉功德过恶 二 略说不应食肉十六因缘 三 今于此经制断一切肉第一节 大慧请问食不食肉功德过恶经文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为云何?惟愿无上尊,哀悯为演说。愚夫所贪着,臭秽无名称。白话解大慧菩萨唱偈问佛:一心修..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七章 三世诸佛如恒沙之二
第七章 三世诸佛如恒沙之二第十节 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刹那坏①相。世尊,云何一切法刹那?[注]:① 刹那坏刹那,是古印度表示时间的最小单位,一昼夜十万八千刹那,一刹那相当0.013秒。运动着的事物与及人的意识流转,在前一个状态变成后一个状态的前..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七章 三世诸佛如恒沙之一
第七章 三世诸佛如恒沙之一本章有十节 一 因何说三世诸佛如恒河沙 二 真实如来不可为譬而强为之譬 三 如来对一切恼乱如恒沙寂然无念 四 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 五 如来光明如恒沙无有限量 六 如来正觉如恒沙无生无灭 七 如来智慧如恒沙不增不减 八 恒沙随水流如来说法随涅槃流 九 识自心现量虚妄妄想则灭 ..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四章 菩萨十地无次第之二
第四章 菩萨十地无次第之二第五节 如来应供等正觉 非常非无常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白话解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如实际本来面目的、主客观完全一致的正觉,是恒常不变的还是变化无常的?经文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白话解佛告诉大慧:“..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六章 细说五法三自性
第六章 细说五法三自性本章有三节一 愚痴凡夫随名相流则生妄想 二 正智者名相不生是名如如 三 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第一节 愚痴凡夫随名相流 则生妄想经文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入..

达摩难陀长老:佛法与你 第四课 佛法僧三宝(上)
佛 法 与 你Buddhism For You(第 四 课)佛法僧三宝(上)English byBuddhist Missionary Society MalaysiaVen. Dr. K. Sri DhammanandaTranslated byTheravada Samadhi Education Association马来西亚佛教弘法会.达摩难陀长老英文原著原始佛法三摩地学会编译无与伦比的法味法宝比珠宝更珍贵法味比蜂蜜更..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丙三、有寻有伺等三地2 丁一、结前生后已说意地。云何有寻有伺地?云何无寻唯伺地?云何无寻无伺地?丁二、总别标释2 戊一、总标列2 己一、嗢柁南总嗢柁南曰:界相如理不如理 杂染等起最为后己二、长行如是..

韩清净:十义量 种性义第四
种性义第四已辩真如,今次当说种性有无。若有种性补特伽罗乃能修习真如作意及能通达真如境故,非无种姓。云何种姓?依《瑜伽》等差别有五:一菩萨种性,二独觉种姓,三声闻种姓,四不定种姓,五无种姓。菩萨种姓者谓於能证无上正等菩提,有堪任性故。独觉种姓者谓於能证独觉菩提,有堪任性故。声闻种姓..

于凌波:八识规矩颂-第四讲 六位心所
第四讲 六位心所一 遍行、别境六位心所,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二位,名叫心所有法,这是属于八识心王所有之法,简称心所,又称心数。心所与心王的关系,由下列三义建立: 一、恒依于心王,依八识心王而起。二、与心王相应。三、系属于心王。心所以上三义建立,得我所名。这些心所,随著顺违之境,而起爱憎..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四讲 僧伽 - 僧团的成立与发展
第四讲 僧伽僧团的成立与发展一、 初转法轮据 过去现在因果经 上说, 悉达多太子,在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入定思维 :第三夜分, 破于无明, 明星出时, 得智慧光, 断于习障, 成一切种智。成为证悟真理的觉者佛陀。佛陀证道后, 并没有立即离开菩提树他往, 仍在原处禅定思维, 他反覆思维自证的境界..

于凌波:大乘广五蕴论讲记-第四讲、四大与极微
第四讲、四大与极微【1】地水火风是极微性佛教的五蕴聚合说,以色蕴的四大种,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质料,世间万物及人之肉体,均由四大所组成。换一个方式说,即四大相倚,乃有极微,极微相聚,则成色法。事实上,四大之说,并不是佛教所创立的理论。印度古代的哲学家,即以地、水、火、风为构成物质..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4、徐恒志老人追思法会纪实
4、徐恒志老人追思法会纪实中国当代著名佛学家、上海市佛教协会第八届咨议委员、宁波佛教居士林名誉林长、弘一大师研究会顾问、广东省元音古寺顾问徐恒志老居士于公元2007年3月5日凌晨2:36在上海寓所幻斋安祥示寂,享年92岁。徐老半年前就预知时至,遗嘱安排周详。临终手结法界定印,环视众人,之后仰..

龙舒净土文卷第四(下)
龙舒净土文卷第四(下)又祝云弟子某。谨为此南阎浮提。今日所杀所食之众生。念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圣号。一百二十遍。仰惟如来。大慈大悲。以某念诵如来名号。一声一如来度一众生。尽其念诵之数。(古板此处出舍利) 亦复如是。尽度众生于极乐世界。礼拜。修持..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0、“兔”“鼠”禅缘
10、兔鼠禅缘浅记徐恒志大德李开宇徐恒志大德,九十岁,属兔。我属鼠。平日竟口无遮拦地称其为兔师,虽犯上,却不敢作乱也。一日,心血来潮。向兔师打探李钟鼎(元音老人)习禅趣闻轶事。兔师给我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记得有一次,访问元音老人。席间,彼突然起身,入内室闭门不出。久别重逢何以如此?别..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9、“顶礼”
9、顶礼李开宇顶礼,是我近几年才熟悉的词,以前,我一直称之为磕头。孩提时,每逢大年初一,我被父母打扮一新後带到爷爷奶奶房间去磕头,祖父母笑得合不拢嘴,而後取出花花绿绿的糖果、糕点,还有一只装有压岁钱的红包。我随後开心地上街买小人书、鞭炮,一直疯到元霄过後进了幼儿园,有一次,一个富..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值恒公恩师圆寂周年之际,为续佛慧命,让更多的众生得闻佛法,让更多的同修能继续受益于徐老恒公的法乳甘露,智亮和莲明等师兄发心将恒公恩师后期与弟子、道友往来的书信收集整理,汇编成册,结缘于广大信众及同修。此编汇集的内容,就针对性而..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张玄祥一、契子数日前9月26日大陆上海陈老师(上海音乐学院退休)来电,言及我们的师叔─也同是我的心中心法灌顶法传法师恒公阿阇梨导师,最近期间其舍利子要进塔安厝,问我要不要前去上海一趟。我回答说,今年已不想再出国了,连美国弘法、印度朝圣都不想动了。她说 ..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3、我的学佛因缘徐恒志(一九五三年八月)我原籍是浙江镇海,父亲治儒学,能文艺,秉性明达、慈厚,常常济人的贫苦,解人的危急,曾以薪水收入,节衣缩食赡养族中鳏寡老少的生活几十年。在饱经忧患、阅历沧桑之后,到了晚年,深悟世相如幻,便归信佛教,常常念佛坐禅,虔诚修持。那时我约十一、二岁,常..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徐恒志阿阇黎略传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浙江上虞卧龙山普净寺智正老法师赠联:现居士身虚怀若谷照大千当今维摩诘示般若花实相明灯悬万古一代人天师1、徐恒志阿阇黎略传徐恒志阿阇黎,生于1916年1月30日(农历1915年12月26日),原籍浙江镇海。少年超颖,夙慧深植,悟世无常,归信佛教。早年亲近太虚大师,与大师书信往来,函..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复次,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闇解脱门;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大光遍照主火神,得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众妙宫殿主火神,得观如来神通力示现无边际解脱门;无尽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耀无边虚空界解脱门;种种焰眼主火神,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十..

百喻经卷第四
尊者僧伽斯那撰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共相怨害喻效其祖先急速食喻尝庵婆罗果喻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唵米决口喻诈言马死喻出家凡夫贪利养喻驼瓮俱失喻田夫思王女喻构驴乳喻与儿期早行喻为王负机喻倒灌喻为熊所啮喻比种田喻猕猴喻月蚀打狗喻妇女患眼痛喻父取儿耳珰喻..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8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八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8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我们已经知道的道理都足以让生命走向幸福,只是我们没有用它,就好像身体里面藏了一颗可以大放光明的珍珠,但是却从来没有从衣服里面把它拿出来,如何让它拿出来放光明,重要在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