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存心立品
--示修持方法
◎ 印 光
学道之人, 居心立行, 必须质直中正, 不可有丝毫偏私委曲之相。倘稍有偏曲, 则如秤之定盘不准, 称诸物而轻重咸差。如镜之体质不净, 照诸像而妍媸莫辨。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展转淆讹, 莫之能止。故《楞严经》云:十方如来, 同一道故, 出离生死, 皆以直心。心言直故, 如是乃至终始地位, 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书》曰: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摘自《印光法师嘉言录》
论存心立品
--示修持方法
◎ 印 光
学道之人, 居心立行, 必须质直中正, 不可有丝毫偏私委曲之相。倘稍有偏曲, 则如秤之定盘不准, 称诸物而轻重咸差。如镜之体质不净, 照诸像而妍媸莫辨。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展转淆讹, 莫之能止。故《楞严经》云:十方如来, 同一道故, 出离生死, 皆以直心。心言直故, 如是乃至终始地位, 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书》曰: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摘自《印光法师嘉言录》
Sanshiqi putifen佛教教义。亦译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菩提分,意即成就佛教四圣谛的智慧,通向涅槃圣果的道路。分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亦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
yujia佛教修行方法之一。yoga一词源于动词字根yuj,意为给牛上轭,引申而有连接、接合等含义。中国旧译相应。佛教早就用以表示总摄修心。修慧的法门。修习方法 由于各宗、各派、各乘、各部的要求和形式不同,名目繁多。其中共同的有严持戒律,调息炼气,凝神观想等。《瑜伽经》(梵文本)提出瑜伽有八..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三十颂是五言四句的颂文三十首所组成,为学习唯识必读之书。本颂内容,以一切法唯识所现。即以识有非空,境无非有为宗。先破小乘外道,继明唯识之理。以文科判有三种判别方法:一、以相、性、位三分科判,即一明唯识相;二明唯识性;三明唯识位。在《唯识三十颂》的颂文中,初二..
总称密教的行持方法,因密教是阐明三密平等的道法,故名三摩耶道。三摩耶就是平等的意思。
五种的忏悔方法。天台智者大师为了修习法华三昧的人,依据弥勒问经,占察经与普贤观经等之意,而订出五种的忏悔方法,即一、忏悔,发露自己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二、劝请,劝请十方诸佛以转法轮;三、随喜,对于自他一切善根随喜赞叹;四、回向,以所修之功德趣向于众生及佛道;五、发愿,发四弘愿以导引..
指为了引导和教化众生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或语言。
四摄之一,即以布施的方法去摄受他人。
亦名:解三小界法、三小界解法、小界解法行事钞·结界方法篇:“解三小界,同前结法。”资持记释云:“解三小中。言同前者,亦事希也。今略出之,文云:‘今有尔许比丘集,解此处小界。’”(事钞记卷六·四○·一四)..
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谛,为佛教最基本之教义。十六行相,即在修习观悟之过程中,对四谛各自产生四个方面之理解与观念。见道,为佛教修行阶位之一种,意谓“见照四谛真理之修行阶位”。无漏智..
声闻缘觉的修行方法,其方法是自调、自净、自度。智度论说:求福德皆为自调自净自度。持戒是自调,修禅是自净,智慧是自度。复次,自调者正语正业正命,自净者正念正定,自度者正见正思惟正方便。
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违谏,僧残;破僧罪,是偷兰;违别人谏,波逸提。余之方法,广如戒本疏。”资持记释云:“示罪中。违谏残者,注戒云,僧谏时白二竟,舍者,三兰;乃至白竟舍者一兰;白未竟一吉。破僧兰者,五逆之一。别人提者,拒屏谏故。余方法者,即僧屏二谏,古今废立,委如彼疏,此不烦引。..
亦名:集僧方法子题:净人打犍槌、沙弥打犍槌、犍槌不得过三通、犍槌、犍地、磬、钟、打犍槌人、打犍槌法、三通、犍槌长打、杵数、犍槌不许互易行事钞·通辨羯磨篇:“三集僧方法。谓敷座,打相。量僧多少,观时制度等。”资持记释云:“三中,列示两事。下制观量者,即敷座多少,打相短长。”(事钞记..
亦名:结界方法篇子题:结界、界、四摩、别住资持记释云:“释结界篇。结谓白二限约,即能被之法。界,谓分隔彼此,即所加之处。疏云,加法约处,除彼局此,故曰界也。律云,界者,作羯磨唱制限者是。又了论疏解,本音四摩,此云别住,谓此住作法,与余住不相通,各不取欲,故得名也。方亦训法,连[帛*..
佛教里面说忏悔的方法,有说两种,事忏和理忏;也有说三种,作法忏、取相忏、实相忏。作法忏就是僧团每半个月做一次布萨,那这个是僧团的自净,自我清净的、自新自净的会议。那么有些罪是要在十个人面前忏悔,有些是要对二十个人,乃至于对更多的人忏悔,这样作法忏。第二是取相忏,通过拜忏,透过念佛..
首先,让我们了解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有颜色或实在存在的东西,就像我们的身体、形象,都叫做色。色包含了男色和女色,也包括了生命、障碍、变化这些色法。我们了解了一切色与色法,就能了解属于我们身上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识了。眼睛看颜色,耳朵听声音,鼻子闻香气,舌头尝..
最简单的补气方法加最珍贵补气六字诀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 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 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为什么要早上拍呢?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
最简单的补血方法竟然是泡脚 一、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血虚、血瘀→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晚上泡脚----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破血、行血、和血、调血),活血化瘀;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
更有效的念佛方法界诠法师念佛方法是指: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
1.以戒律门求忏悔:戒律门就是守法、持戒,守戒律可以防非止恶,恶法不生,善法就会增长,持戒可以灭罪,灭罪也就是忏悔。2.以功德门求忏悔:你去布施、行善,为人民服务,做众生的牛马,以行善做功德,也能灭罪,也是忏悔。3.以作法忏求忏悔:就是拜梁皇忏、慈悲三昧水忏,或者万佛忏,三千佛忏,或者..
一、学会赞美,尊重他人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了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他是一位始终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每逢见到出家或在家修行之人,不管其行为如何,他都会恭敬礼拜,并对他们说:我非常尊敬你们,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要成佛。在佛教中,有一个..
多多布施那些病苦中没钱财可医病的人。或是发心护理病人,都是功德无量。我们若施给大家,使其转病苦为健康的因,我们就会得到健康无病的果。大家离开病苦得到快乐,我们同时也得到快乐的果报。所以,施药施财与病人,为健康之法中的一个妙法门。当我们自身有病苦的时候,我们应有良好的心态,此是我人..
佛教的菩萨,也是一种圣人。并且菩萨有它超过圣人的一面,所以做菩萨是很难的。然而,为了成佛,非得做菩萨、行菩萨道不可。菩萨道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然后再加上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都是菩萨所必须做的,比儒家的圣人难做了,在我们凡夫看来,确有不知从何做..
◎ 茗 山利他--我常常思量利己,是我一人得利,而多数人受害;利他,是我一人受害,而多数人得利。一多相较,觉利己太藐小,而利他却很伟大,于是决定了意志:宁可天下人负我,莫教我负天下人。也就和经论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上士恒勤求,自苦他安乐的意思相同。我就本着这个意志,与人..
◎ 净 慧我们的心念就像小溪流水一样,就像长江的滚滚波浪一样,就像大海一样,没有一时一刻平静过。那么我们为什么从小溪说到长江大河再说到大海呢?我们的人心呢,有时候会有一些相对的平静,就像小溪流水;有时候会有一些烦恼,这些烦恼一下子又克服不了,那就像长江大河的波浪一样;我们的心念,高..
冯友兰自 然 的 不 变 规 律《庄子》的《天下》篇说,老子的主要观念是太一、有、无、常。太一就是道。道生一,所以道本身是太一。常就是不变。虽然万物都永远可变、在变,可是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本身不变。所以《老子》里的常字表示永远不变的东西,或是可以认为是定规的东西。老子说:取天下常以..
情绪宣泄的最好方法◎ 林语堂很多人都认为哭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尤其是男人们,他们甚至在最最伤心的时候,也宁可磨牙齿、握拳头、呕吐、晕倒,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地想尽方法,总不肯让眼泪轻弹。其实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能哭也是其中之一,假如你心中感到别扭,切莫以流泪为羞耻,务请善为利用你..
星云大师人有了烦恼怎么办?一般人,听到别人讲一句自己不欢喜听的话,他就烦恼;看到别人做一件自己不高兴的事情,他就生气。其实这就是上当了。别人的一句话,我就生气;别人的一个动作,我就吃不下饭;别人的一个眼神,我就睡不着觉。如此轻易就让别人影响、左右,自己也太没有定力,太没有力量了。..
答 :1.有好生之德的人,要断杀业,可先观想各种的动物,当它们母子在一起时,彼此也是很亲密,依依不舍,与人类的亲情完全一样。这样观想的时候,就会对它们生出慈悲心,不敢再杀生了。2.观想各种的动物,当它们在野外没有东西吃时,必须到处寻找食物,实在非常的痛苦难过。想一想,我们自己如果也遇..
是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仅仅信仰佛教而不作佛教生活的实践,那只算是种了一些将来成佛的善根种子,但却很难得到即生的利益。佛教的修持,即是佛教生活的实践。最主要的有四大项目,那就是:信、戒、定、慧。没有信仰心,根本尚未进入佛门,所以,信心是学佛的基本要求。皈依三宝,就是信心..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