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 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相关推荐

文章
佛法提倡少欲知足的人生
◎ 济 群 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基本欲望可归纳为财、色、名、食、睡五种,生活在欲界的每个人,无不沉溺在对五欲的强烈希求中。财欲:是人类对财富的需求。色欲:主要是指对异性的需求。名..
3个月前

文章
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人生什么都是幻化无常,假使存着计较的心,只会造成身心的苦难。所以《八大人觉经》的第二个警觉,就是让我们知道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段文字虽然很短,如果做得到,身心肯定是海阔天空,当然,这对一般人来..
3个月前
词典
道谛非苦
【道谛非苦】 p1238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道非苦受等所摄,故非苦苦。道非变坏。何有变时,当生坏苦。道能解脱一切杂染品粗重故;能违一切生相续故;是故亦非行苦所摄。
4个月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