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使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为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19页 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怎样才能使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为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19页 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十二因缘是对缘起论的最好解释,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佛陀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按照缘起论来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因果的环节:一、无明,指心的无知,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教义,这是..
第一个靠戒,戒就是改,改掉毛病,改掉习惯,改掉脾气,去掉贪和瞋。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习惯,或者是脾气,“我这个人就是直,有啥说啥”,能行吗?连不懂装懂都是口业,更别提不敬佛不敬菩萨。不改不戒,照喝酒照吃肉,怎么修心?戒是戒定慧中的基础,只有改了戒了,才能减少业障的产生,才能定住,才能不..
达真堪布:什么是四魔?古萨里修法中是怎样断除四魔的? 四魔是天魔、死魔、烦恼魔、色蕴魔。观想自己的神识离开身体成为金刚忿怒母,对身体没有贪爱心了,这时摧毁了天魔。自己的神识变成了金刚忿怒母,已经摆脱了生死,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这时摧毁了死魔。金刚忿怒母跳起金刚舞,右手挥舞着弯刀..
(1).佛教语。梵语陀罗尼的意译。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具备众德。亦指咒语。《维摩经·佛国品》:“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景德传灯录·阿难尊者》:“多闻博达,知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尝所讚叹。”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
佛法的究竟正见是什么,这很难用短短的几句话浓缩起来。但是在这里跟大家开个小小的玩笑,其实佛法应该是最高等的革命性思想。因为当佛陀最卓越的弟子——伟大的龙树向佛陀礼赞的时候,他说:“我赞叹这位超越见地的佛陀”。这句话本身就极具革命性。每一个见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条规、每一个规范,..
无上正等正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刚经》,含义是“彻悟一切宇宙奥妙圆融圆通无滞无碍之觉,”佛学和佛教大德高僧们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本身不确切,其中的“正”字缺乏圆融圆通,缺乏浑沌,刚而不柔,热而不凉,是走了极端。..
宾头卢尊者的外形是头发和长眉毛都花白,但是因为是受天地间的供养,所以无论从身姿和形态上都看起来非常年轻,并且慈目善眉,眼神中充满了对佛经的理解。宾头卢尊者性格开朗随性,活泼开朗,但又不乏智慧和沉稳,而外表和性格却非常的冲突,所以早就了宾头卢尊者的形态非常奇特。后人评价他:童颜鹤颜..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着相即是这四种相,对事物有认识上的妄念执着,有四相即凡夫俗子,离四相即菩萨。出家人行世俗事,的确不可思议。可是作为佛弟子,我们信奉的佛、法、僧是这个样子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这样的行为就会让我..
(术语)谓菩提涅槃之二果也。转者,转舍转得之义,依者所依之义,指第八识,第八识为依他起性之法,此中藏烦恼所知二障之种子,并无漏智(即菩提)之种子,且第八识之实性,即圆成实性之涅槃也。此中二障之种子为所转舍之法,菩提与涅槃为所转得之法。如此则第八识为所转舍二障与所转得二果之所依,故名。..
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方广锠初学者常把阅读佛典视为畏途,说:明明那些字都能认识,可是串到一起以后,就不知道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好象看天书一样。其实,绝大部分佛典所表达的思想并不那么深奥,不是人们以为的那么难。无论如何,现代人的知识要比古人丰富;现代人的思惟能力要比古人强。古人能够..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妙行品第五之二 怎样叫做禅定[经文]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星云大师译文]惠能大师再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什么叫作“坐禅”呢?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是无所执着而沒有障,在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这就称为..
宽见法师答:四智是什么?怎样才算是真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1:念头一起,转成阿弥陀佛,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这个【四智】是什么?2:怎样才算是真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在逆境中不起烦恼,是否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释宽见:其实这些概念之类的问题,你百度查一下就知道:1、四智,指四种佛之智慧:一,大圆镜智;..
※※:怎样看待大一学生谈恋爱这种事?宽见法师:从高三刚上来是吧?这种一般是不允许的,是吗?※※:不允许。宽见法师:一般不允许的话,反倒明显多了,是吧?到了大四,学习方式不一样了,整天就是考试,毕业后准备找工作。将来的工作怎么着,将来的爱情怎么着。还有人流的,佛教的说法这是杀生,非常残忍,如果说我们..
问:我请教你个问题:怎样对佛法才能深信不怀疑?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我有时候就生疑。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生疑惑,佛说的句句真实,但是还是不行。我再请教你:元音老人与南怀谨大师念诵的准提咒怎么会完全不一样?我好困惑!请问你有南怀谨大师的联系电话吗?顶礼善知识,愿你一切吉祥如意!释宽见(..
5、唱歌也不失为一种增加肺活量的好方法。歌曲优美的旋律,能使人陶醉其中,乐而忘忧;发声时讲究运气调神,呼吸均匀深长,有利身心。6、英国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苹果和西红柿最有助于帮助人体更畅快地进行呼吸。每周至少吃5个苹果或是3个西红柿可以显著提高人体的肺功能。同时,经常吃香蕉也不会..
文:太桥旦曾堪布 现在很多地区经常被雾霾侵袭,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生活--妨碍交通,伤害健康,引发咳嗽、哮喘、肺炎等疾病,导致癌症发病率增长。从佛教因果的观点来看,雾霾属于一种共业,生活在这个区域的每个人都会受到雾霾的危害。那么,怎样才能彻底远离雾霾呢? 从外层次来说,雾霾主要源自于环..
许多人对经络懂得不太多,也有些人知道一些。经络可以帮助你身体排毒、血液疏通等很多作用,怎么样按摩经络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完美的身材呢?经络养生1、胆经胆经由臀部中点开始,沿大腿笔直下滑,至脚踝底端结束。当胆汁分泌不足时,人体无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油脂,头发会显得油油的,在冬天尤..
◎陈亦新:什么是明心见性?●雪漠:明心就是明白你的本元心、真心。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察真妄一篇中间,专门讲过这一点。明白真心是第一步,然后是守住真心,不要让真心动摇,把那种觉悟慢慢地扩大,直至充满你生命的每一个时空。也许,刚开始你能忆持一刹那,渐渐就会延长。到后来的时候,..
◎陈亦新:平时修行时,用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对上师真正生起信心?●雪漠:放下一切,无计无力,净信上师。放下对红尘的牵挂,不要去算计一些东西,放下对今生的所有执著,甚至放下成佛的欲望和念想。早年,我甚至不去发愿往生哪个佛国。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也愿意帮上师来弘扬佛法。因为许多时候,成佛也..
静波法师:那些不肯吃亏的人 最后怎样了?编者按: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很多至理名言,其中有一句:吃亏是福。很多人不理解,吃亏了,倒霉了,怎么会是福呢?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说:有些事情,表面上似乎很吃亏,但实质上却未必。凡事不吃亏的人,必吃大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陈思超)..
一九八四年四月十七日 魔王和佛斗法,佛用定力胜过魔王的神通力。魔王对佛说:‘我现在没有办法胜过你,可是等将来,你的弟子定力不够,知见不正的时候,我就攒到你的门里来,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然后在你的饭锅中,拉屎撒尿,看你怎么办?’释迦牟尼佛黯然的说:‘那我就没有办法了。’ 现在居然有..
人为什么要修行?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器,需要经过火烧日晒,时间越久,越坚固。同样的,我们平时能够自行功课,或上香,或礼佛,或诵经,或念佛,或静坐,不论忙闲,能够持之以恒,时间一久,定能改变气质,净化心灵,提升道德,增加力量,自利利他,受到社会的尊重。依时间、环境、..
一、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本质特征。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最显著的特点,这是众人皆知的常识。然而却又是最难讲清,最难运用的基本原理。从古到今,所有的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无不强调用意的重要。目前,就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而言..
很多人对于佛教净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行之为艰,知道,但是落实不到行为当中去。他一念一念,还不是至诚心,还不是恳切心,还是带着很多世间的名利心,或者虚假的心。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以这样的心去念,就不能跟佛感通。注意至诚恳切,就专念这句“南无阿弥佗佛”,时时刻刻..
花开一季,人活一世,乐天随缘一些,就会轻松自在一些。冲动来自激情、平静来自修炼,别让外界浮躁了自己。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根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心。修炼,就是借完善自己抵达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想开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放下了贪念、看淡了得失,才能品尝幸福。..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掉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即五谷是饮食与养生的根本。中国自古以来就说: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真正能养人的,就是手边能常吃的这些最普通最便宜的东西!道医有五谷养五脏的说法,由于地区的差异,五谷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高粱、小麦、小米、大米、黑豆这五谷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为常..
钟茂森: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怎样保持长远心? 这个长远心是真心,是要有真正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这分心。常常可以看看祖师大德的传记,看看人家是怎么样发长远心的。遇到多少的磨难,多少艰难困苦,都没有退心,这是真的,他不是虚的、假的。这个心要是发得不真,一遇到环境的考验,他就退心,他..
止观双运,才能对治习气实际上,身体就是“我”,执着于满足身体的欲望,就是放不下对“我”的执著。在你心底,这个身体、这个“我”还是存在的,你觉得要吃好、穿好、住好,才“对得起自己”,就会生起无穷无尽的欲望。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你证得空性时,也就同时证得了无分别智。而证得无分别智的目的,正是消除..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有时候我们都对它无可奈何,它非常狡猾,非常有能耐,就像孙悟空孙猴子,一下子大闹天宫,一下子到地府里面搅得一塌糊涂。我们的第六识常常跑啊,大家想一想自己念佛的时候,你是不是做到了念兹在兹?是不是在很多情况下念念念,这个念头就跑了,还..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