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说用功人一天到晚心行上的事。见得要你们动、静一如,不分昼、夜,用功是要这样的。为甚么要这样?不可以歇歇吗?要晓得:你有这样真切的工夫,将来才有真切的悟处,如果你有一处没做到,将来的悟处就有一处不到,真悟是一悟一切悟;若有一点未悟,就不能说真悟。所以要你们现在的行真,将来的悟一定会真。但是,这个悟,并不是求悟,亦不是想悟,也不是信口说悟。要得真悟,必要真行;行到,它自己会悟。可是,要你们抱定一个念佛是谁,行也参,坐也参,工夫恰当也参,不恰当也参,有妄想也参,有昏沉也参;你有这样耐苦亲切的参,真实不虚的工夫,还要开悟做甚么?我说不悟也可以。何以呢?你有这样耐苦亲切的参,真实不虚的做,怕甚么三灾、八难?怕甚么四生、六道,生死轮回?一切都不怕!这样不是不开悟也可以吗?你的工夫用到了家,哪有不悟的理?譬如:到镇江瓜州一条路,出山门一直向南跑,把眼一闭,放开脚来跑;路上有人我也不问,到与不到,也不问,跑了一天就会到了。既到瓜州,还能说不是瓜州吗?或者,教你一直向南跑,你跑就是了;但,你才上了路,东张一下子,西望一下子,找一个人说说、谈谈,坐下来吃杯茶,问问:到没有到?还有多远?你们这样,还能到吗?用功亦如跑路一样,教你念佛是谁一直参去,得力也参,不得力也参;开悟,我也不问;不开悟,我也不问;终归我行到那里,不要开悟也不由我;你的工夫没有行到,想开悟也不由你。犹如跑路一样,到了瓜州,你说不是瓜州,不由你!未到瓜州,你说是瓜州,也不由你!你们有好多人,教你一直用功,你是不肯用;就如那跑路的人一样,东张张、西望望,这就是妄想、昏沉;问问此地是瓜州不是,差不多是的!你用功也是这样:我已经悟了吗?见神,见鬼,妄自穿凿,空自卜度、思量、分别,自己误自己,怪哪个?你以为骗骗人就罢了,骗人可以;骗自己,到了那受报的时候,你叫苦也是无用!因为你的因地不真,当然要受报。所以教你们不要求悟,你把求悟的心拿来用功多么好呢!念佛是谁这一句话,你不用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的地方,要想有点受用,是靠不住的。不是三天、五天,三月、五月,就能到家的;要你不问日、月,把一个念佛是谁一直参下去,二、三十年还没有悟,我要教你歇下来。我问你:念佛是谁?念佛是哪一个?你们没有一个有口开。天下人都被这一关关住,你们哪一个说:天下人关在里头,可以;我不被它关在里头!还有吗?那么,你三十年的工夫用下来,我问到你念佛是谁,你必有话了;我一问,你随时就有得答。你们想想看:天下人都被它关住,不能出口气,就因为念佛是那个,不能答话。到了那个时候,我问你,你就有得答。还有,你们的工夫还没有用上,禅又不会参,开起口来要假面子:我悟了,我知道了,我领会了!你这样子做光影门头的门外汉!徒托空言的掠虚汉!有甚么好处?你骗人家可以,你骗你自己,可是苦恼之甚!从今天起,向后请开示,无论到我哪里,或班首师傅寮房,不许讲别的话;一去就道念佛是谁。从前请开示,是你问我;今天我要改规矩,不许你开口;你一到,我就问你:念佛是哪个?你就道;道不出,我就是一顿香板。或者,你不敢开口,心想不去;我查到了那一个人不去,我就进堂催香,起码三、五块香板。因为工夫非逼不可,不逼,不能进步。但是,我问你,你如果一定要答,假若答错了,不是的,我告诉你:我的香板打下来你吃不消;倘若自己没有把握,不开口,吃两个香板还好;开口乱道,我不答应你的。各人发起心来──参!
相关推荐
一切种爱语
【一切种爱语】 p0008瑜伽四十三卷十二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爱语?当知此语,六种、七种,总十三种。言六种者,一、于应听法,开听,爱语;二、于应制法,遮制,爱语;三、开示诸法法门,爱语;四、开示无倒法相,爱语;五、开示无倒训释诸法言辞,爱语;六、开示无倒法句品类差别,爱语,言七种者,一..
开示悟入
开是开佛知见,示是示佛知见,悟是悟佛知见,入是入佛知见,此开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怀。
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p0018瑜伽九十四卷九页云:云何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谓诸如来所说法教,普为一切人天开示,无倒开示;于一切法,不作师拳,无遗开示。如是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三藏建立
【三藏建立】 p0192集论七卷二页云:何故如来建立三藏?为欲对治疑随烦恼故;建立素怛缆藏。为欲对治受用二边随烦恼故;建立毘柰耶藏。为欲对治自见取执随烦恼故;建立阿毗达磨藏。复次为欲开示三种学故;建立素怛缆藏。为欲成立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故;建立毘柰耶藏。为欲成立增上慧学故;建立阿毗达磨藏..
二种法施
指世间法施、出世间法施。据般若经卷二十四载:(一)世间法施,指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五神通(足不履地、知人心命、回眼千里、呼名即至、石壁无碍)等一切诸法,然未能出离世间,故称世间法施。(二)出世间法施,指菩萨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等一切圣法,依此..
记别
记别者,谓于是处圣弟子等谢往过去,记别德失生处差别,又了义经说名记别,记别开示深密意故。
记莂
何等记莂?谓于是处圣弟子等谢往过去,记莂得失生处差别,又了义经说明记莂,记莂开示深密意故。
无量门正为开示集真是集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集真是集?谓正开示。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为去来今。众苦因本。道路由绪。能作生缘。起集等起。能起集等。起现法中诸苦身坏。后苦由是出生。如有颂言。因爱弃良医痈本榛藤渴未调伏一切数数感众苦如树根未拔虽斫斫还生未拔爱随眠数数感众苦如毒箭在身损坏色力等众生..
听闻正法
云何名为听闻正法?谓所亲近供养善士。未显了处为正显了。未开悟处为正开悟。以慧通达深妙句义。方便为其宣说施设安立开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谓正开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一切..
无量门正为开示灭真是灭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灭真是灭?谓正开示。即上所说。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无余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永没。名为舍宅。亦名洲渚。亦名救护。亦名归依。亦名所趣。亦名无忧。亦名无病。亦名无动。亦名无没。亦名无炽。亦名无热。亦名安隐。亦名惔怕。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涅..
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道真是道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道真是道?谓正开示。此道此行。于去来今众苦。能断能弃。能吐能尽。能离染。能灭能寂静。能令永灭没。此复云何?谓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有颂言。此威猛一趣如鸟路清虚牟尼定所行为众数宣说哀愍说一趣见道尽生边此道于瀑流去来今能度能究竟调静..
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谓正开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一切五取蕴苦。如有颂言。诸蕴起为苦生及出亦苦生已有老苦病苦与死苦烦恼生为苦生已住亦苦非聪敏悔苦不调伏死苦无智有情苦增羯咤私苦愚夫生死苦多劫驰流苦..

如何对中阴身开示
对中阴身开示: 各位亡灵菩萨们,不论您们在哪个法界、您们都明白、原来的肉团身只是一件衣服而己!不生不灭的灵才是真正的您们。一切众生无始劫来多生多世都曾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只是由于隔阴之迷而生生世世不能相认乃至相互计较相互伤害。从而相互受报轮回生死苦不堪言!就"如来藏"真实义而言、一切..
绿色人生!高僧开示吃素的功德和意义
我们祖先说过:一日吃素,天下杀生无我份;你今天吃素,今天全世界的杀生就与你没关系,这就像互联网一样,你的电脑没有连接到杀生的网络里。我们的祖先又说:吃他一口肉,欠他万万千;世间最惨的事情莫过于生命屠杀生命,为了吃他的肉,把他头斩了,血喷在地上,拔毛开肠破肚,多少惨烈啊!二十一世纪..

宣化上人:关于正确看待经典和历史来源的开示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果更:对于佛经的来源,我有问题。我百分之百相信佛经的精神价值,但是关于传统所说的历史来源,有所存疑,譬如我不相信佛经从佛住世时流传到现在,一点都没有更改。我也相信修行可以得到菩提涅槃,但是对于经典来源的传统说法,我不完全相信。 上人:你既然..
![[转]宣化上人开示---从阳根坚硬如铁,到无需睡觉的纯](https://img.sushijiameng.com/pic/images/img/1_2022050122122981099.jpeg)
[转]宣化上人开示---从阳根坚硬如铁,到无需睡觉的纯
一般凡人,休息几日,精气就开始增多,精气足了,就找出路,就容易冲动,是为欲火焚身。而凡人的出路就是下根勃起,需要发泄,发泄之后就漏出了。漏出就虚弱几日,然后再休息几日,再增多,然后再发泄。如此循环不已。永远是凡夫。 宣化上人讲漏尽通——断淫 无论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

阿姜李达摩达罗: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基本功
基本功1956年7月30日如果你坐禅时还观不到呼吸,那么告诉自己: 『现在,我要吸气。现在,我要呼气。』换句话说,这个阶段,你是那个在作呼吸的人。你决意不让呼吸自然地进出。如果你在每一次呼吸时记得这样想,不久就能够抓住呼吸。* * *把觉知保持在你的体内时,不要试图禁锢它。换句话说,不要迫使心进入凝滞..
九华山136岁老尼对女众修行的开示
守住口业,成佛一半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今从不讲任何闲话,开口闭口一句阿弥陀佛;有人问她话,若有关修行,则正面开示数言;若非关修行,则闭口不答;生活简朴,三餐起居生活,完全自己料理,从不假手他人。老尼师之德行驰名乡里,若有人生病,医药难治,皆来乞求老尼..

王骧陆:学佛正因简明开示
学佛只是一念之转,转有著烦恼心,归无住空净心,要寂然无所作著便是佛境,故心净则佛土净。此是正法。心量宜大,以慧力观照一切本空,便不执取坚固,自然退让,在表面似乎吃亏,但修德成就,功夫精进,根本上大得便宜,是真布施,此以除贪。心能平等,法法都幻,有什么得失成败,自然宽宏不计较,且心..

帕奥禅师答:还未达到禅定的佛教徒适合开示或分享佛法吗?
问:还未达到禅定的佛教徒适合开示或分享佛法吗?帕奥禅师答:可以,如果他教的是真正的佛法的话。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我所说过的摩诃尸婆大长老?当他还是一个凡夫时,他就教了许多比丘修禅,而且其中的六万个弟子都证得了阿罗汉果。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一日禅|真正的成熟,是自有分寸
如果拿捏不住自己的分寸,我们最好先闭嘴。言多必失,如果不得已发表意见,也只在别人要求你说话的时候说话。设身处地,善解人意。分寸是一把尺,度人的同时度自己。在思考该干什么的时候,想想别人也这么对你干的时候你能不能受得了。所有的关系,都不宜过分亲密。乃至于是对自己的父母孩子。每个独立..

来果禅师:参禅心就是佛性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用呢?要有心,才可用心。再警曰:要好好的用心才对。初参禅者闻之,急得跳脚曰:我只知吃饭穿衣,除此别无他事,要用心作么?不用心也没有关系。凡初参禅者,同一心理,要知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专为不了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此语佛言,..

宣化上人:佛诞开示
佛诞开示佛为求一切智,不惜生命而抖擞精神来修行,我们怎可不劳而获就想成佛?◎一九八二年五月一日开示于万佛圣城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修难行能行的苦行,修难忍能忍的法门,为众生发菩提心,修一切智,不惜生命来教化众生。生生世世都是忍苦耐劳,吃人所不能吃,让人..

智随法师:李志芬居士往生前有信愿,有念佛,为何要人助念开示后才现瑞象呢?
阿弥陀佛!这篇文章中李志芬居士听了法师开示后她张着的大嘴慢慢地合拢了,痛苦的神情变成了安祥的神态。弟子有疑问,李志芬居士往生前有信愿,有念佛,为何要人助念开示后才现瑞象呢?难道没有法师开示、莲友助念,她就一直是痛苦的神情吗?她平时有念佛,临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怎么是痛苦的神情呢?请师父开..

大安法师开示
一、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大安法师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找认熟,然后,宁静片刻,徐徐读诵,念兹..

虚云老和尚的慈悲开示
明因识果,自能放下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比如种..

梦参开示:不执著
◎ 梦 参你执著的不得了,就不能够随缘,一随缘就变了。达到随缘不变,那你必须观,观身无所取,那身业就没有了;观修无所著是意业,意业也没有了。对于一切法无所住,无所住就不执著,一切法都不执著。佛说一切法,就是要你不执著;可是我们学哪一法就执著在哪一法上,不能梵行。梵行并不是说什么都不..

普贤信仰的现代诠释
◎ 温金玉在中国佛教传统信仰中有四大名山之说,四大名山即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了中国佛教的特质。明清之后,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的说法一直在民间盛传。其实四大菩萨是佛陀悲、智、行、愿四种性德的人格化,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佛教民众信仰的象征。 佛门中的行者峨眉山普贤菩萨代..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开示果报
讲到果报这个问题,都说心业易消易转,身业难消难转。我们过去做了坏事,身子上的痛苦还是要有的。佛也显现过头痛相,因为过去世曾拿棒子打过鱼的头,现在就要受这个报。但这是佛有意要显头痛相,用以说明因果不虚,警策大家不要做坏事,做了坏事,就要受果报的。果报对于真正到家的人来说是空花水月,..

元音老人:有关打坐用功的开示
要知打坐,打是打死妄念,坐是坐见本性。假如什么时候都能坐见本性,这是真打坐,不是坐在那里任妄念翻腾,装模作样为打坐。所以我们修法,要在心地上做功夫,时刻不能放松。《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不是统称某某菩萨,而是教我们做功夫,观自在--时时观照自己的本性,在本位上不要有走着。假如你上..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