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彭仁波切在講解《入行論·智慧品》的時候有過這樣的開示。
他說 :“歡喜心對人類來講非常重要。
當別人在世間和出世間方面有任何福報的時候,
我們如果能夠生起歡喜心,就能給自己帶來非常大的幸福。”
有了欢喜心之後,我們再去看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時,親人和仇人看上去都是平等的,我们有无差别的爱、理解,以及宽容,不再會有厌恶和嫌弃心。可見,欢喜心和无差别的爱是非常需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修法。
麥彭仁波切在講解《入行論·智慧品》的時候有過這樣的開示。
他說 :“歡喜心對人類來講非常重要。
當別人在世間和出世間方面有任何福報的時候,
我們如果能夠生起歡喜心,就能給自己帶來非常大的幸福。”
有了欢喜心之後,我們再去看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時,親人和仇人看上去都是平等的,我们有无差别的爱、理解,以及宽容,不再會有厌恶和嫌弃心。可見,欢喜心和无差别的爱是非常需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修法。
一真法界无差别的意思。
究竟体性,一切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为大乘之人所谛信。言三无差别者,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一、心无差别 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原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
圆成实性,即诸法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言真如者,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也。十真如者,虽真如性实无差别,而随胜德假立十种:一、遍行真如 谓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二、最胜真如 谓此真如具无边德,于一切法最为胜故。三、胜流真如 谓此真如所流教法,于余教法极为胜..
十种善巧智:一、了达佛法甚深善巧智。二、出生广大佛法善巧智。三、宣说种种佛法善巧智。四、证入平等佛法善巧智。五、明了差别佛法善巧智。六、解悟无差别佛法善巧智。七、深入庄严佛法善巧智。八、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九、无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十、无边佛法无差别善巧智。..
【下乘般涅槃障】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五种。这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能使人厌离生死,乐趣涅槃,就像小乘声闻、缘觉二乘一样,厌苦欣灭。下乘般涅槃障四地犹有,能障五地无差别道,进入五地时缘真实如理,生死涅槃都无差别,便能永断这下般涅槃障。所以说第五地断二种愚及其粗重。二种愚为:一、..
【五地断障证真】十地中难胜地的菩萨,修习平等加行,悟真俗二谛无差别智,无有能胜,即断下乘(声闻乘、缘觉乘)涅槃障,证类无差别真如(生死涅槃,其类平等,无有差别)。参阅‘十地’条。
【类无别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五地断下乘般涅槃障所证的真如。第五地证生死涅槃平等无差别迷悟一如之理,由此了知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随诸有情相续差别各各有异,故名类无别真如。参阅‘十真如’条。..
【法无差别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所证,此真如虽多教法,安立胜义法界等名,而其体无二无别,故名法无差别。参阅‘十真如’条。
1、心是能变,佛及众生是所变,能变所变一如,故曰三无差别,与三界唯一心同义。2、谓心、佛、众生三者毫无差别,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悟两个字而已,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心、佛、众生三者没有差别的意思。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凡圣一如,本无差别,其差别只在迷悟两字而已,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术语)言心与佛及众生,三法无差别也。
【一切如来所有三身有别无别】 p0019佛地经论七卷十七页云:如是三身,一切如来,为有差别?为无差别?法身实性,一切如来皆共有故;无有差别。就能证因,有差别故;假说差别。其余二身,各别因感,各别自性,实有差别。但无别执,同处相似,利乐意乐事业平等;说无差别。是故说言:一切诸佛,由所依止..
【一苦】 p0001瑜伽四十四卷十一页云: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故。
【三自性不成无差别】 p0215摄论二卷八页云:若由异门,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云何三自性不成无差别?若由异门,成依他起;不即由此成遍计所执,及圆成实。若由异门,成遍计所执;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圆成实。若由异门,成圆成实;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遍计所执。..
【五种无性】 p0261瑜伽十六卷六页云:何等名为五种无性?一、胜义相无性。二、自依相无性。三、毕竟自相无性。四、无差别相无性。五、可说相无性。
【六种正行】 p0299辩中边论下卷二页云:此正行相,云何应知?颂曰:正行有六种。谓最胜、作意、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论曰:即于十种波罗蜜多,随修差别,有六正行。一、最胜正行。二、作意正行。三、随法正行。四、离二边正行。五、差别正行。六、无差别正行。如彼卷三页至十五页广释。..
乃一样、平等、无差别心之意。与“无别”、“无异”同义,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七一上):“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各皆一等。” p70
【迦逻】秦言作者。大品迦字门,入诸法作者不可得故。论云:知诸法中无有作者。华严唱迦字时,名无差别云。疏云:作业如云,皆无差别。
池州甘贽行者,一日入南泉设斋,黄檗为首座。行者请施财,座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甘曰:「恁么道,争消得某甲[贝*亲]。」便将出去。须臾复入,曰:「请施财。」座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甘乃行[贝*亲]。又一日,入寺设粥,仍请南泉念诵。泉乃白椎曰:「请大众为狸奴白牯念摩诃般若波罗密..
(术语)古来华严经之偈曰: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虽习之。而此经中无此成语。八十华严经三十七卷十地品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六十华严经十卷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然,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取..
(名数)一、心无差别,谓一念之心体,凡圣不二,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与众生之性无有差别也。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之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悟众生之所迷。迷悟因果虽殊,而其体无有差别也。三、众生无差别,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之所悟与本心之所具,其体..
有的师兄居然以其对某一经典的片面的、错误的理解为依据,说什么这如来藏法是世尊为化导执着有一个我的外道而说的 ,末学现在以26部佛陀经典来证明, 如来藏不是方便说,而是了义说!1、央掘魔罗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现在一切诸佛..
宗性法师当别人有成就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看到别人有了成就,心里面就很难受。很多人在生活中不经意会说出这么一句:怎么他又升官了!怎么他又发财了!这个又升官又发财表明他的心理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会导致两种可能:一是自卑,二是嫉妒。一、自卑毫无意义我要告诉大家,自卑是没有用..
问: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呢?元音老人答:愿为一切事物成功之母。愿能成事。所以人如果没有愿,碰到困难就不肯修行了。我们心中心法第一印就是菩提心印,要发成佛的大愿。成佛必须靠众生,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
庄松!我救你过去有一位小沙弥,很喜欢作弄庄松。庄松是一位信仰阿弥陀佛非常纯真的念佛人,庄松虽然不识字,但是对阿弥陀佛的信仰,却是非常的纯真。这位小沙弥知道庄松不识字,所以看到庄松在诵《阿弥陀经》,故意作弄他。庄松知道这个小沙弥的心意,所以这位小沙弥问他:“庄松,你可知道《阿弥陀经》世尊在说..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有佛教历史学者说:达摩并不是中国禅宗的初祖,在他以前,谁是初祖呢..
◎ 梦 参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胜它的。用什么战胜?用佛教授我们的方法,放下看破,就会自在了。如果是你有病,三分病,再加你七分的挂念,完蛋了,你爬不起来了。还有说癌症,我是直肠癌,可能大家知道,八十岁开刀直肠癌。医生跟我说:师..
一种欢喜有一种欢喜不堪与人分享它串起了夜梦与日醒共鸟语松风雨中,海边,天外有一种欢喜无处不在独静默于尘寰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到阿赖耶识的上面,停留下来。无论是听课,坐车,说话还是看电影都有这种感觉,眼睛看..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