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彭仁波切在講解《入行論·智慧品》的時候有過這樣的開示。
他說 :“歡喜心對人類來講非常重要。
當別人在世間和出世間方面有任何福報的時候,
我們如果能夠生起歡喜心,就能給自己帶來非常大的幸福。”
有了欢喜心之後,我們再去看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時,親人和仇人看上去都是平等的,我们有无差别的爱、理解,以及宽容,不再會有厌恶和嫌弃心。可見,欢喜心和无差别的爱是非常需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修法。
麥彭仁波切在講解《入行論·智慧品》的時候有過這樣的開示。
他說 :“歡喜心對人類來講非常重要。
當別人在世間和出世間方面有任何福報的時候,
我們如果能夠生起歡喜心,就能給自己帶來非常大的幸福。”
有了欢喜心之後,我們再去看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時,親人和仇人看上去都是平等的,我们有无差别的爱、理解,以及宽容,不再會有厌恶和嫌弃心。可見,欢喜心和无差别的爱是非常需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修法。
一真法界无差别的意思。
究竟体性,一切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为大乘之人所谛信。言三无差别者,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一、心无差别 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原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
圆成实性,即诸法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言真如者,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也。十真如者,虽真如性实无差别,而随胜德假立十种:一、遍行真如 谓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二、最胜真如 谓此真如具无边德,于一切法最为胜故。三、胜流真如 谓此真如所流教法,于余教法极为胜..
十种善巧智:一、了达佛法甚深善巧智。二、出生广大佛法善巧智。三、宣说种种佛法善巧智。四、证入平等佛法善巧智。五、明了差别佛法善巧智。六、解悟无差别佛法善巧智。七、深入庄严佛法善巧智。八、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九、无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十、无边佛法无差别善巧智。..
【下乘般涅槃障】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五种。这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能使人厌离生死,乐趣涅槃,就像小乘声闻、缘觉二乘一样,厌苦欣灭。下乘般涅槃障四地犹有,能障五地无差别道,进入五地时缘真实如理,生死涅槃都无差别,便能永断这下般涅槃障。所以说第五地断二种愚及其粗重。二种愚为:一、..
【五地断障证真】十地中难胜地的菩萨,修习平等加行,悟真俗二谛无差别智,无有能胜,即断下乘(声闻乘、缘觉乘)涅槃障,证类无差别真如(生死涅槃,其类平等,无有差别)。参阅‘十地’条。
【类无别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五地断下乘般涅槃障所证的真如。第五地证生死涅槃平等无差别迷悟一如之理,由此了知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随诸有情相续差别各各有异,故名类无别真如。参阅‘十真如’条。..
【法无差别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所证,此真如虽多教法,安立胜义法界等名,而其体无二无别,故名法无差别。参阅‘十真如’条。
1、心是能变,佛及众生是所变,能变所变一如,故曰三无差别,与三界唯一心同义。2、谓心、佛、众生三者毫无差别,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悟两个字而已,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心、佛、众生三者没有差别的意思。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凡圣一如,本无差别,其差别只在迷悟两字而已,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术语)言心与佛及众生,三法无差别也。
【一切如来所有三身有别无别】 p0019佛地经论七卷十七页云:如是三身,一切如来,为有差别?为无差别?法身实性,一切如来皆共有故;无有差别。就能证因,有差别故;假说差别。其余二身,各别因感,各别自性,实有差别。但无别执,同处相似,利乐意乐事业平等;说无差别。是故说言:一切诸佛,由所依止..
【一苦】 p0001瑜伽四十四卷十一页云: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故。
【三自性不成无差别】 p0215摄论二卷八页云:若由异门,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云何三自性不成无差别?若由异门,成依他起;不即由此成遍计所执,及圆成实。若由异门,成遍计所执;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圆成实。若由异门,成圆成实;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遍计所执。..
【五种无性】 p0261瑜伽十六卷六页云:何等名为五种无性?一、胜义相无性。二、自依相无性。三、毕竟自相无性。四、无差别相无性。五、可说相无性。
【六种正行】 p0299辩中边论下卷二页云:此正行相,云何应知?颂曰:正行有六种。谓最胜、作意、随法、离二边、差别、无差别。论曰:即于十种波罗蜜多,随修差别,有六正行。一、最胜正行。二、作意正行。三、随法正行。四、离二边正行。五、差别正行。六、无差别正行。如彼卷三页至十五页广释。..
乃一样、平等、无差别心之意。与“无别”、“无异”同义,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七一上):“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各皆一等。” p70
【迦逻】秦言作者。大品迦字门,入诸法作者不可得故。论云:知诸法中无有作者。华严唱迦字时,名无差别云。疏云:作业如云,皆无差别。
池州甘贽行者,一日入南泉设斋,黄檗为首座。行者请施财,座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甘曰:「恁么道,争消得某甲[贝*亲]。」便将出去。须臾复入,曰:「请施财。」座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甘乃行[贝*亲]。又一日,入寺设粥,仍请南泉念诵。泉乃白椎曰:「请大众为狸奴白牯念摩诃般若波罗密..
(术语)古来华严经之偈曰: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虽习之。而此经中无此成语。八十华严经三十七卷十地品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六十华严经十卷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然,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取..
(名数)一、心无差别,谓一念之心体,凡圣不二,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与众生之性无有差别也。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之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悟众生之所迷。迷悟因果虽殊,而其体无有差别也。三、众生无差别,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之所悟与本心之所具,其体..
【类无别真如】 p1446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五、类无别真如。谓此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类有异故。
善巧,意为应众生之根机,善施以方便。华严经中载有十种善巧之智慧,即:(一)了达佛法甚深善巧智,(二)出生广大佛法善巧智,(三)宣说种种佛法善巧智,(四)证入平等佛法善巧智,(五)明了差别佛法善巧智,(六)悟解无差别佛法善巧智,(七)深入庄严佛法善巧智,(八)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九)无量方便入佛法..
指心、佛、众生三种平等无差别。又作三法无差、三三平等观。即:(一)心无差别,谓一念之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之法,而与诸佛、众生之性无有差别。(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之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悟众生之所迷;迷悟虽殊,而其体无有差别。(三)众生无差别,九界众生..
(一)即佛界对众生界自谓己身为己界。此系为别于众生烦恼生死之染法及佛解脱涅槃之净法而方便说示之语。(二)指心法,而与“法界”、“众生界”共成三法,表示生(众生)佛(诸佛)一如、等无差别之意。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一(大三七·二○一上):“己界及法界、众生界同等;己界即心法,法界即佛法..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到阿赖耶识的上面,停留下来。无论是听课,坐车,说话还是看电影都有这种感觉,眼睛看..
以欢喜心过生活◎ 林清玄在杭州的旅途中,一位温婉细致的少女送了我一个装满水土的瓶子,还附了一封信。我忙完了在杭州的演讲后,回到旅店,仔细地读这封信,忍不住眼睛湿润起来:得知先生是第一次来大陆,我真是好感动、好感动,想哭。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回到家的感觉?记得先生在书中写过,每次离家远..
紫柏大师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这一句阿弥陀佛,而度苦海。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
保持欢喜心◎ 游乾桂《大日经》上说,一念嗔恚火,能烧无量劫善根。可经见得小小的愤怒之火,还是具有燎原之势,烧尽原先创造的善根。怒火中烧,正是情绪的由来之一,也是满心不悦的开始,接续产生的便是不安、焦虑、生气恐慌、忧郁、难过等等副产品。浇熄怒火,佛经举出一首这样的偈:面上无真块供养..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