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南 别 业
◎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摘自《唐诗三百首》
中 南 别 业
◎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摘自《唐诗三百首》
同别二业者:一、同业,二、别业。一、同业 众生造共同之业因,谓之同业。二、别业 众生造殊别之业因,谓之别业。
因同别二业,所以感同别二种妄见:一同分妄见,二别业妄见。一、同分妄见 众人同业所感,如一国人同见瘴恶不详之事。二、别业妄见 一人别业所感,如病目人,夜见灯光,别有圆影。
【二业】指引业与满业。依《俱舍论》卷十七载,有两种二业,名引业与别业。六趣各有总、别二报,如人趣中,所有的人皆同属人趣之果报,此为总报;其中复有智愚、美丑等差异,称为别报。引发总报的业因,称为引业;成满其别报的业因,则称为满业。此外,善业与恶业亦称二业。善业为五戒、十善等善道之所..
【二种生死】生死一语,又作轮回,谓依业因而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续、永无穷尽之意。与‘涅槃’相对称。《成唯识论》卷八,举出二种生死:一、分段生死,以有漏之善恶业为因、烦恼障为缘,将受三界内之粗报;其果报对于寿命之长短、肉体之大小等有一定限制,故称为分..
一切有为法,有总别之二相。如无常无我之相,则通于一切,谓之总相。如地有坚相,水有湿相,谓之别相。一、就共同说 一、总别二报 有情之果报有二种:若生于人趣,彼此人类,同一受人界之果报者,曰总报。彼此之众生,如六根之好丑,寿命之长短,各自分别者,曰别报。 二、同别二业 众生为同分之业因,..
福等三业者:一、福业 谓感欲界善趣异熟,及顺五趣受之善业是也。前是人天总业,后是五趣别业也。福者胜义,其相殊胜,自体及果,俱可爱乐,故名为福。二、非福业 谓感恶趣异熟,及顺五趣异熟之不善业是也。初是三恶趣总业,后是五趣别业也。非福者劣义,其相鄙劣,自体及果,俱不可乐,故名非福。三、..
问: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答: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盖界内分段生死,由有漏善不善业种子为因,烦恼障种以为助缘,招于六道身命粗异熟果。前尽后生,即彼界外不思议变易生死,亦由无漏有分别业种子为因,所知障种以为助缘。感于三种意生身,细异熟果,前后改转,..
【世事乖宗难】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二难。外人问曰:如果唯有内识,无心外之境,何以现见世间,有芸芸众生和无情的东西呢?并且有一定的处所、时间,大家同见,还有境界作用,决定转起?论主答曰:好像梦境一样,梦境中也有定处、定时、作用,好像饿鬼一样,因为共报的多身饿鬼,还有别业妄见,他们虽..
释从谏。姓张氏。南阳人。徙居广陵为土著姓。身长八尺眉目魁奇。越壮室之年忽顿悟真理。遂舍妻子从披削焉。于是研精禅观心境明白。不逾十载耆年宿德皆所推服焉。及来洛师遂止敬爱寺。既年德并成缁黄所宗。每赴供皆与宾头卢尊者对食。其为人天钦奉若此。唐武宗嗣历改元会昌。爱驭凤骖鹤之仪。薄点黑降龙..
子题:对心明止持、止持对心以明、就治行明止持、止持就治行以明、就业明持犯相、身止持、身作持、口止持、口作持、身作犯、身止犯、口作犯、口止犯戒本疏·持犯方轨:“持犯成就处所。心行对业,三门分别。(一,对心明止持)前将止持,对心以明。若无染污,以明止持;行前三心,得有持义。谓识、想、..
子题:行前三心得有持义、识、想、受、行、犯一重戒余戒常净俨然、持毁皆有持义戒本疏·持犯方轨:“前将止持,对心以明。若无染污,以明止持;行前三心,得有持义。谓识想受,此之三心,非业非记。流入行心,方成别业。故分四阴,以为二分。岂非本有戒体,外无染污,光洁纯净,名之为持?三心非记,受..
指别业妄见、同分妄见,乃众生个别或共同所起之两种妄见。据楞严经卷二载:(一)别业妄见,指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虚妄境界,或苦或乐,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见有虚妄境界。如得眼疾者,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无眼疾者,则不见灯别有圆影,此称别业妄见。(二)同分妄见,指诸众生迷..
[出楞严经]一别业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虚妄境界。或苦或乐。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见有虚妄境界。譬如一人病目。夜见证光。别有圆影。五色重遍。不病目者。即不见灯别有圆影。是名别业妄见。二同分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同见一切虚境界。同受苦乐。同业所感。譬如一国之人。同见瘴恶..
《敕修清规·佛降诞》:“上堂云:‘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小补韵会》云:“羞,膳也。一曰致滋味为羞。《周礼·享人》注疏:牛羊豕调以五味,盛之于豆,谓之羞。又食也,《礼记?月令》:‘群鸟养羞。’注:羞,谓所食也。疏云:若食之珍羞相似。”又作馐,《正字通》云:“馐、?..
1、六道中最苦的地方,因其位置在地下,故名地狱。分为三类:一 名根本地狱,有八热及八寒之别,是为十六大地狱。二名近边地狱,即八热四门的十六游增地狱。三名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水滨、场所无定,为各人别业所感,因此苦报寿命,亦各不同,若论受苦,根本最甚,近边次之,孤独又次之。2..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随著各人的别业,孤独的处在虚空或是山野之中。
亦名:无根重罪谤戒约罪多少、无根谤戒约罪多少行宗记释云:“单犯中,问意。以谤本从虚,理须兼妄。答中,论明单犯,无别业故。……次约义中,初总标。下约两意,故曰别论。元下,别示。约心单复,释通两解。以业随心结,故罪有双单;善达持犯,于兹见矣。如下,举例,有二,初举杀戒。故指如前。谓父..
【中有住时】 p0360俱舍论九卷三页云:如是中有、为住几时?大德说言:此无定限。生缘未合,中有恒存。由彼命根,非别业引。与所趣人等众同分一故。若异此者;中有命根,最后灭时,应立死有。设有肉聚,等妙高山,至夏雨时,变成虫聚;应言诸中有渐待此时?为说从何方,顿来至此。虽无经论诚文判释;然..
【变易生死】 p1465成唯识论八卷十四页云: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谓诸有漏有分别业、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殊胜细异熟果。由悲愿力,改转身命,无定齐限;故名变易。无漏定愿、正所资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或名意成身。随意愿成故。如契经说:如取为缘,有漏业因续后有者,而生三有;如是无明习地为..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是本经的经题,一般以人、法、喻立名。佛菩萨名号归于人类;佛所说法归于法一类;以净妙宝贵的东西喻经的好处,归于喻一类。药师七佛是人,本愿功德是法,琉璃光是喻。药师即日常所诵消灾延寿药师佛,梵音秉杀社窭噜之意译。现代谈到药师,只是配药的人,而古代却不然,药..
【诸心心所有众多名】 p1356瑜伽五十五卷四页云:问:诸心心所,凡有几种差别名耶?答:有众多名。谓有所缘、相应、有行、有所依等,无量差别。问:何故眼等,亦有境界;而但说彼名有所缘,非眼等耶?答:由彼眼等,离所取境,亦得生起。心与心所,则不如是,问:何故名相应?答:由事等故,处等故,时..
【我非实有证成道理】 p0651 瑜伽六十五卷二页云:问:于因成道理中,依何道理,能决定知我非实有?答:不可得故。不可见故。云何不可得?谓若内,若外,若二中间,若离诸蕴,都不可得。云何不可见?谓如眼等实有诸处,各各别有业用可见。如是所计我别业用,都不可见。如是自相不可得故,又别业用不可..
【依止现量所得相】 p0771 显扬二十卷十五页云:若一切行剎那性,后世有性,净不净业不失坏性,此依粗无常现量所得,依有情种种差别业现量所得,及依苦乐有情净不净业现量所得;由此现量所得故;比类所不现见法。是名依止现量所得相。..
梵语 tāmbūla。即槟榔树。属棕榈科。学名Areca catechu L.。产于印度、中南半岛、台湾等地。其干修长,无分枝,叶簇生于梢头。果实呈球形,大如鸡卵,称槟榔子,于未熟之时采之,拌以蒟酱、石灰,咀嚼之,味涩而甘,具有兴奋作用。据慈恩寺三藏传卷三所载,玄奘大师初至中印度那烂陀寺时,日得担步罗..
(术语)别业所感各人殊别之果报也。同在人间而贫富寿夭等之差别是也。往生论注下曰: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用。
(术语)对于总业之语。众生殊别之业因也,随而众生感各异之果。
(人名)唐时西域人。姓何氏。龙朔中南游江淮,于泗州建寺。中宗亲书额为普光王寺赐之。世称观音大士化身。见太平广记。李白有僧伽歌。
(菩萨)Vajrateja,住于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南方月轮五尊中宝生如来右方前之菩萨名。司宝生如来威光之德。秘藏记末曰:金刚光菩萨,肉色,左手拳,右手持光日形。圣位经曰:毗卢遮那如来于内心证得金刚威光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威光菩萨形,住宝生如来右边月轮。出生义曰:由一切如来大威..
(界名)又曰孤地狱。非如八寒八热地狱之有定处,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之地狱也。俱舍颂疏十曰:如上所论十六地狱,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感,余孤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别多种,处处不定。或近江河山边旷野,或在地下空及余处。..
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之古国名。又作临邑国。约在今越南南部顺化等处。此地原系占族(Cham)之根据地,西汉设为日南郡象林县,称为象林邑,略去象,故称林邑。东汉末年,有名为区连者,杀害县令,自称林邑国王。晋以后屡向中国朝贡。隋大业年间(605~616),隋将刘方征服之,设置林邑郡。唐至德年间(756..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