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每个人的老祖先而言,如果他还没有大智慧,也会因为世间的孩子幸福、发财、升官,而觉得有荣耀感。只是这种荣耀感对正接受着轮回之苦的他而言,并没有什么用处。但一旦当祖先听闻到了佛法,他就会迫切地希望子孙也能懂得这些道理,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子孙才不会重蹈他的覆辙。
子孙的生命没有获得正面的、建设性的成长,祖先在清明节还能期待什么?只有当子孙思维大道,追求宇宙的真相,戒恶修善,拥有了祭祀的能力,才是祖先最自豪、最欣慰的,也是对他而言最有用的。
——三参法师
对我们每个人的老祖先而言,如果他还没有大智慧,也会因为世间的孩子幸福、发财、升官,而觉得有荣耀感。只是这种荣耀感对正接受着轮回之苦的他而言,并没有什么用处。但一旦当祖先听闻到了佛法,他就会迫切地希望子孙也能懂得这些道理,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子孙才不会重蹈他的覆辙。
子孙的生命没有获得正面的、建设性的成长,祖先在清明节还能期待什么?只有当子孙思维大道,追求宇宙的真相,戒恶修善,拥有了祭祀的能力,才是祖先最自豪、最欣慰的,也是对他而言最有用的。
——三参法师
【上根】指上等根器,即眼、耳、鼻、舌、身等诸根之上利者,或修行佛道之能力特优者。又指‘信、进、念、定、慧’等五根锐利之修道者。
【六根】根为生长之意,如草木之根不仅具有增长,且可衍生枝干、花叶果实等。佛教用语中的根,含有器官能力的意思。如人类之眼、耳、鼻、舌、身等。六根指六种感觉器官,为十二处的内六处。即眼根,为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为听觉器官与视觉能力。鼻根,为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为味觉器官及其..
乃指凡夫之具有教化他人能力者。不指佛菩萨等圣者。 p257
(杂语)八不正见之一。有士夫能力之我慢执着见也。
【戏论】 p1405瑜伽十三卷十七页云:云何戏论?谓一切烦恼,及杂烦恼诸蕴。二解瑜伽九十一卷五页云:当知此中能引无义思惟分别所发语言,名为戏论。何以故?于如是事,勤加行时,不能少分增益善法,损不善。是故说彼名为戏论。..
问:这个无相的性体,尽管无相,但可以于无念时体会到它。是吗?元音老人答:不对!不仅于无念时体会,更须于作用事相上体会。因作用与事相皆是自性的显现,相即性,性即相,不可分离。若仅于无念时体会,岂不落死水一潭么?..
刚才各位皈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佛法僧三宝。信佛的人,必须念兹在兹,时刻莫忘三宝的慈悲喜舍,要抱着感恩想,要抱着难遭遇想。佛法是百千万劫也不容易遇着的,我们今生遇着了,若不努力,也就等于一个读书的学生,不好好读书,天天逃学,跑到外面去游玩,光阴都空过了。所以,时时刻刻..
诸经开示净土行法,万别千差。如持名,观像,观想,实相等,一一行成,都能往生净土。其中只有这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如果持到一心不乱,那实相妙理亦能全体显露,西方妙境便得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所以释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
梦参老和尚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佛经没有提到怎样过清明节,但是面对亡故亲人、历代祖先,佛教自有相应法门,既让在世之人寄托哀思、表达孝道,又让已故亲人获得最大福..
◎ 贤 宗1.专注当下的能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缺陷不足并不可怕,懂得对自己时时进行反思、修正与升华才更为重要。我们打坐时,可以静下心来,对自己性格上的短长进行反思:我是常常对人不耐烦呢,还是常能笑脸迎人呢?不耐烦是性格上的缺陷,而诚恳耐心是性格上的一种圆满..
那是1996年的一个夏天,我上职业中学的第二个学期,学校在南蛇岭,那里蛇很多,因为土地干旱,常见有蛇爬到路边来。那时我一个人走路去学校,正走在半路上,看到路边有一条小蛇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我好奇心起,便走近去俯身一看,原来是一条受了伤的小蛇,我不仅没有一丝恻隐之心,见它没有反抗能力反而无缘无故对..
1.只要能够念念不离弥陀,真闭关啊,不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地方啊,是要把妄想杂念把它关到外面去,决定它不能干扰我,我念念就一句阿弥陀佛,白天也念,晚上也念,一切时一切处什么妨碍都没有。2.人多我们念佛会吵到别人,我心里面默念,不干扰他,我不出声,心里面默念,一句一句不中断,外面的这些扰乱..
成 刚那么,小劫是怎么来的呢?得先讲人的来历。我们这个世界人的来历。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他们乐多苦少,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无需劳作,依报世界,七宝俱全,琉璃宫殿。虽然也有佛法,天道也在生死轮回,但因为他们乐多苦少,苦的逼迫不那么严重,所以,他们不思出离,他们具有五*通,看到我们这个娑..
达真堪布:怕消业困难?你还不知道这个窍诀有些人学佛以后压力很大:“哎呀,我造的业太多了。”“我烦恼太重了,习气太重了……”无需担心。如果你能认真学修佛法,并且在相续当中生起了菩提心,哪怕再深重的烦恼,再严重的恶业,也能立即消除。 《华严经》中有一个比喻:老鼠特别害怕猫,猫一出现时..
我给大家开一张保证书,在落实《弟子规》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我敢跟你保证,充满了喜悦之旅,《弟子规》之旅就是喜悦之旅,喜悦之旅一种喜悦的旅途。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你心里有个主张,人有了依靠这种感觉,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我依靠什么?我依靠《弟子规》,我不琢磨别的了,我也不看报纸了,我也不听电视上..
要知道,你们这个师父很辣,不是甜的。有时辣到我的弟子眼泪鼻涕一股脑儿跑出来了。告诉你,我怎样学得这么辣?我十六岁便开始为人讲金刚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嗔恨。从那时候我便发愿效法,一心去修这个忍辱法门。我知道自己生来性情那么辣,这么刚强,最宜修忍辱法门。一旦..
一1印祖教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深信因果。真正深信因果的人,安于自己的现实状况,他生活过得很自在,很快乐。2不相信因果的人,逆境现前,受果报受得不甘心不情愿,他在这里头怨天尤人,天天在造罪业,这个很可怕!3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这前世的因,你看看现在..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於本人。”这些在世间确实有这些灾难。『咒』是一种邪术,注解里面讲,「凡咒毒药乃用鬼法,欲害於人」,役使鬼神一类的来害人。除这一类之外,譬如在大陆西南苗疆地区放蛊一类的,也是属於这个,也是属於这一类。这一类确确实实就像经上所讲的,他这个咒、..
梦参老和尚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时候,你要特别地回向。回向得愈大,功德辗转增胜--不是那个物质多少,这是一般的物质供养。我们念经的时候,我们读《普贤行愿品》,大家都知道法供养为最。不论你念《地藏经》、念《金刚经》、念《阿弥陀经》,你念完..
有人问,说在这个世界什么能量最大?老法师说了,我不知道你们记没记住?就阿弥陀佛最大,在这个宇宙之中能量最大、能量最善的就这四个字,阿弥陀佛。你把其它的都排掉,就留这个阿弥陀佛,你决定今生成就。
“觉的能力”说生死在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的社会,人们完全接受了科学道理。大家的一切行为必须符合科学的解释,否则就会被世人所遗弃,甚至是被世人所唾弃。可以这样说现在是科学控的时代,一切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即使是因为眼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对其现象做出解释。遇到这样事情..
居士:我生病十多年,发病时情绪不受控制,医院查不出病因。但我一心念佛,发愿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如愿否?法师:你只要能至诚发愿,求生净土,一定能如愿的。若已愿若已生,若今愿若今生,若当愿若当生,有愿皆满。往生西方净土,不是很难的,它是非常容易的,容易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阿弥陀佛太慈..
◎ 理 海不久前,董群教授在清凉小院为学僧做论文指导,谈及优秀僧才不应忽视的几种弘法能力,深受启发,在此略说几点。1、诗偈能力通常来说,古大德在开示、开悟、临终时都会以诗偈的形式,简明扼要地表达悟境和禅意。所谓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2、书画能力在弘法时,将佛言祖语、佛经故..
同修:皈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皈依了以后,还能不能够喝酒、吃肉?因为这个原因,不敢皈依了。师:这也是初学者,或者是刚刚接触佛法还没有想学的人的一个很大的顾虑,因为他不明了,尤其现在的知识分子:我要做一件事情,我要先搞清楚搞明白了,我才去学,才能接受。像这种情况,也有办法。先让他去学习,先让他去了..
第二个就是掩饰,总是好面子,不希望把自己这个过,公诸于世。反正我这个人的特点,在我这里没有隐私,是对的也好,错的也好,我都如实地往外说。错了,我就吸取教训,以后我不犯这个错;对了,就是经验,以后我继续巩固我这个经验。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做那个事不好,这个怕人,我得藏着掖着的。你藏着..
有人总说,那个佛、菩萨不是一般人。有人一说,刘老师也不是一般人,所以就迷信,就迷信这个刘老师,不对,错了!不但刘老师是凡人,佛,他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佛既不是神,佛也不是仙,他一点儿也不稀奇,佛是谁呀?佛是觉悟了的人。我们觉悟了我们就是佛,我们不觉悟我们就是凡夫,佛因为比我们先觉悟了,所以他成佛..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
四祖道信将袈裟传给了弘忍大师,弘忍就是嫡传的五祖。可是在四祖的门下,还有不少的大师大德,牛头山的法融禅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法融是润州延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金坛北人,俗姓韦。十九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很博学了,对经史之学十分的通达。他偶然之间阅读了《大般若经》,了解到了佛教真空的教理,就..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小时候不爱吃肉,所以没长高;长大后爱吃肉了,结果长胖了。每个人的口味有所区别,不管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养成,不同的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只吃肉的人和只吃素的人,通常被归为两类。有的人吃起肉来根本停不下来,每天都要吃很多的..
【虚妄分别八种】 p1169瑜伽五十八卷十八页云:问:能生欲贪虚妄分别、凡有几种?答:略有八种。一、引发分别。二、觉悟分别。三、合结分别。四、有相分别。五、亲昵分别。六、喜乐分别。七、侵逼分别。八、极亲昵分别。如梵问经言:引发与觉悟、及余和合结、有相若亲昵,亦多种喜乐,侵逼极亲昵,名虚..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