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每个人的老祖先而言,如果他还没有大智慧,也会因为世间的孩子幸福、发财、升官,而觉得有荣耀感。只是这种荣耀感对正接受着轮回之苦的他而言,并没有什么用处。但一旦当祖先听闻到了佛法,他就会迫切地希望子孙也能懂得这些道理,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子孙才不会重蹈他的覆辙。
子孙的生命没有获得正面的、建设性的成长,祖先在清明节还能期待什么?只有当子孙思维大道,追求宇宙的真相,戒恶修善,拥有了祭祀的能力,才是祖先最自豪、最欣慰的,也是对他而言最有用的。
——三参法师
对我们每个人的老祖先而言,如果他还没有大智慧,也会因为世间的孩子幸福、发财、升官,而觉得有荣耀感。只是这种荣耀感对正接受着轮回之苦的他而言,并没有什么用处。但一旦当祖先听闻到了佛法,他就会迫切地希望子孙也能懂得这些道理,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子孙才不会重蹈他的覆辙。
子孙的生命没有获得正面的、建设性的成长,祖先在清明节还能期待什么?只有当子孙思维大道,追求宇宙的真相,戒恶修善,拥有了祭祀的能力,才是祖先最自豪、最欣慰的,也是对他而言最有用的。
——三参法师
【上根】指上等根器,即眼、耳、鼻、舌、身等诸根之上利者,或修行佛道之能力特优者。又指‘信、进、念、定、慧’等五根锐利之修道者。
【六根】根为生长之意,如草木之根不仅具有增长,且可衍生枝干、花叶果实等。佛教用语中的根,含有器官能力的意思。如人类之眼、耳、鼻、舌、身等。六根指六种感觉器官,为十二处的内六处。即眼根,为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为听觉器官与视觉能力。鼻根,为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为味觉器官及其..
乃指凡夫之具有教化他人能力者。不指佛菩萨等圣者。 p257
(杂语)八不正见之一。有士夫能力之我慢执着见也。
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正法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本。只有正见才是我们超脱生死苦海,证得涅槃的保证。相反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根本系缚,所谓邪见。一切众生以邪见故..
火龙果,又称青龙果、红龙果。是典型的热带水果,营养价值丰富。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中医认为,火龙果味甘、淡、凉、气清香,有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火龙果全身都是宝1、花火龙果的花可治疗燥热咳嗽、咳血、颈淋巴结核。2、茎火龙果的茎具有..
当下,市场上最惹人眼球的蔬菜莫过于空心菜了,空心菜,原名蕹菜,又名藤藤菜、通心菜,不知您的家乡称它为什么。它因其开白色喇叭状花梗中心是空的,故称为 空心菜。空心菜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也有出乎我们意料。清热解毒,三高克星,5月要抓紧吃中医认为:空心菜具有解暑行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您是否发现:刚开始运动时,头几年是少生病了,体质也强壮了。可再往后,即便多锻炼,也没少进医院,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这往往都是重运动轻食疗而导致的。很多中老年人每天花几小时运动,可饮食却随随便便。要知道,营养比运动重要得多!为什么呢?看完这篇文章,您就明白了。没..
咱们先来说一个医圣张仲景的故事:东汉末年,也就是1800年前,张仲景遇到时年20多岁的文学家王粲,出于职业习惯,张仲景望了望他,用专业中医词汇来讲,这叫望诊。谁知道这一望,竟诊出了20年后的病。▲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告诉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再过20年,你的眉毛就会脱..
佛学研究真实,不是一味朝外看,把真实作为孤立的客体去研究,而是从缘起论的立场出发,首先对人认识真实这件事本身作客观、全面的分析。这是佛学真实论最为重要的特质。从缘起论观察,人认识真实,是处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即能知与所知互相作用的关系中,或者说在根(主体的认识器官)、尘(认识对象)、识(认识..
一、感恩人生在世,接受了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师长、来自父母的种种恩惠,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呢?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可以说,离开种种因缘条件,我们个体的生命连一秒钟都不能存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恩,就是我们时时刻刻要对自身以外的种种社会..
黄念祖:这个经,有方便,有理论,有实际,又种种的圆满(有了)这个经,(众生)他就不再需要(其它),所以这一部经就够了。有的经给你很大的启发,但是整个儿在修持上你不见得用得上啊。《金刚经》和《阿弥陀经》都是家喻户晓,但是很多人就是知道了《金刚经》,你能够理解,也可以「随文作观」,也可以随..
这一生我们要建立的就是善缘的连结,因为你一切的心念发出去,透过你的语言行为所链接的都是未来你要收成的。所以,如果你想收成的是快乐,是喜悦的因缘,那么你与人相处就要给予快乐跟喜悦。究竟的快乐跟喜悦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什么是智慧的表现?就是不做贪、瞋、痴的行为,不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而..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仔细思考的问题,而在古人看来,与至亲交往,理应记住《礼记表记》中的这三点: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人与人的关系,越是亲近,越容易肆无忌惮,越容易发脾气,容易任性与冲动,也就在不经意间造成了互相的伤害。然而,可悲的是,有..
禅修初学者腿疼是很正常的,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打坐的过程,就是调整、调柔身心的过程,腿疼,反映出的问题是身体没有调柔顺。克服腿疼需要循序渐进。初学者坐禅宜柔缓而密集不辍,每次坐禅不要一下就达到半个小时,但最少要有十分钟。第一周每次坚持十分钟,等树立了信心,找到了感觉,到了第二周的..
我不买奢侈品,也不收藏东西,但看到喜欢的书就会没命地买,从大学开始把一半的生活费用在买书上,到今天买书不用担心钱不够,就更加乱买了。结果家里堆满了书,连墙角都被占了。我想今生今世就算把自己泡在书里,也不一定能够读完的。很多书都是买了就买了,放在那里就忘了,常常出现过了一段时间又买..
一、两千年来第一大世家我们常说,盛不过三代,一个家族的传承很难延续到三代以上。但是有一个家族例外,这个家族传承两千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最负盛名的第一大世家。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之隆,在中外历史上也十分罕见。这就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的裴氏家族。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
有一句话说恩将仇报,一般人往往记怨不记恩,能够记住的恩情总是比怨恨来得少,就如俗谚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对你好一点,你会希望他能对你更好一些;或是别人已经借你钱,却还觉得不够多,反过来嫌别人小气。如果有这种想法,便是不知感恩图报的人,只希望别人付出,不想回馈,而且还贪求无厌。..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古代学子必读的书目。随着时代发展,中小学的教材中《论语》的比例也不断加大。很多家长可能在想,新时代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鼓励青少年读《论语》呢?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论语》又能收获什么呢?《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
这个做不到,就永远入不了1、读这段经读不懂,看《注解》也看不懂,很不容易体会,怎么办?古大德教我们一个方法念。你就念这一段,念上一千遍其义自见、豁然顿悟,这里头的意思完全通达明了。这得受用,为什么?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如果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这个道理要懂。 2、今天最大的困难..
这个孩子说: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孝顺父母在今天这个世间,有几个人生活得很快乐?在过去,我们一定会说,儿童过得很快乐;现在不行了,现在的儿童,从小就被染污,他不快乐。 在过去,儿童确确实实是天真烂漫,他只知道吃睡玩耍,其他什么事都不懂,他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境界里面,他当然快乐。 现在的..
要懂得这个世界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和你平时自己内心的善恶积德有关。一个人如果善,他就会有善报;一个人心中整天的有恶,那就是招揽祸灾,所以学佛人修善积德我们才能造福灭罪,脱离轮回之苦。中国传统文化说得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自己在人间创造很好的荣誉地位,还不如..
文:明向大和尚病了,感受不到天地的恩德?病了也是在使用恩德,因为一切都是天地、父母他们的恩德。为什么会病?是我们自己的业障、阻碍。病就是阻碍。谁障碍我们了?没有。是天地、父母给我们一切的恩德,怎么会障碍我们?是我们自己障碍,是我执障碍。起了我见、我执,就是障碍。所以病痛就是我们自..
第五十七章 潜修专念身心放下 百事不管清朝有一位百不管老太婆,不知道她姓什么,只晓得她是杭州人。她曾经请教孝慈庵的道源和尚:修什么法门,一生决定脱离苦海?道源和尚回答:没有比得上念佛了!然而,念佛不难,而难在持久;持久不难,而难在一心。你如果能够不管一切俗事,专心持名念佛,以至诚心..
有没有发现冬季身边的人都特别容易生病,动不动就感冒发烧,这还事小,关键还有些人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稍不注意就会要命。这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容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很多人因此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发病几率也明显增高,死亡率也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人因业而生,又因业而亡,而业根本上就是人的欲望。克制欲望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简单明确的思想。正是这个思想,为这个时代所必需。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宗书院
净界法师你把《楞严经》读通了以后你会发觉,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伤害自己,外境只是一个助缘,它没有理由伤害你,它怎么可能跑到你心中伤害你呢?它是在那边动,你自己跟着它动,然后你的妄想伤害你自己,其实说穿还是自己伤害自己。如果你一个修行人你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你要解脱很困难!如果你现在..
问:这个无相的性体,尽管无相,但可以于无念时体会到它。是吗?元音老人答:不对!不仅于无念时体会,更须于作用事相上体会。因作用与事相皆是自性的显现,相即性,性即相,不可分离。若仅于无念时体会,岂不落死水一潭么?..
刚才各位皈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佛法僧三宝。信佛的人,必须念兹在兹,时刻莫忘三宝的慈悲喜舍,要抱着感恩想,要抱着难遭遇想。佛法是百千万劫也不容易遇着的,我们今生遇着了,若不努力,也就等于一个读书的学生,不好好读书,天天逃学,跑到外面去游玩,光阴都空过了。所以,时时刻刻..
诸经开示净土行法,万别千差。如持名,观像,观想,实相等,一一行成,都能往生净土。其中只有这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如果持到一心不乱,那实相妙理亦能全体显露,西方妙境便得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所以释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