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句佛号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过去的。)
二、一句佛号能息除人生烦恼,消灾延寿得福慧(这是现在的。)
三、一句佛号能跳出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永远长生不灭(这是将来的。)
三大劫者,就现在之贤劫,而言过去未来之二大劫也。一、过去庄严劫 千佛出世。二、现在贤劫 千佛出世。三、未来星宿劫 千佛出世。
Dacheng Qixinlun佛教论书。相传古印度马鸣著。南朝梁真谛译,1卷;唐实叉难陀重译,作2卷;以真谛译本较流行。全书分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和劝修利益分五部分,主要把大乘如来藏思想和唯识说结合为一;阐明一心、二门、三大的佛教理论和四信、五行 的修持方法。一心,即如来藏心。万法..
【一因恭敬听法】 p0010瑜伽八十二卷一页云:一因者:谓恭敬听法,现前能证利益安乐故。此中或有利益非安乐等四句。如菩萨地法受中已说。
[出华严经疏]一利今谓佛在世。当机之众。闻法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今。二利后谓佛灭后。一切众生。亦得闻经受法。修行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后。
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一、体大 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二、相大 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三、用大 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
《大乘起信论》,一卷,马鸣造,梁真谛译。这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理论,为发起大乘信根而作的一部大乘佛法概要的论书。此论的内容分为五分:一、因缘分,二、立义分,三、解释分,四、修行信心分,五、劝修利益分。此中第一章因缘分,列举制造此论有八种因缘,即是造论缘起。第二章立义分,显示大乘的实质..
摩诃衍有法与义,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三大者:一、体大 谓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也,为一切法之实体,而周遍于法界,故曰体大。二、相大 谓三、大、法、羯、四曼也,四曼显著,而周遍于法界,是谓相大。三、用大 谓身、语、意三业也,三业之作用,实际同于六大,而周遍于法界,是谓用大。..
月灯三昧经云布施十种利益: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之初门。菩萨行能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一、降伏悭吝 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二、舍心相续 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三、同其资产 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
慈忍十种利益:慈即爱念,忍即安忍。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违顺等境,皆能慈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一、火不能烧 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违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悉无所恼,是以嗔恚之火,所不能烧也。二、刀不能割 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
精进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勤无怠,故有十种利益也。一、他不折伏 谓菩萨慧解精勤,行业成就,则不为一切邪论妄计之所折伏也。二、得佛所摄 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为诸佛之所摄受而不舍也。三、为非人护 非人即鬼神之类,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于一切时处,鬼神..
禅定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善能修习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一、安住仪式 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二、行慈境界 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存慈爱之心,而无伤杀之念,于诸众生,悉全安稳,是..
般若十种利益: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一、一切舍不取施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然以空慧照之,则不见..
【四摄】即菩萨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之四种方法。四摄法又作四摄事、四事摄法,简称四摄、四事,四摄即一、布施摄,又作布施摄事、布施随摄方便,即以无所施之心施受真理(法施)与施舍财物(财施)。谓若有众生乐财,则布施财;若乐法,则布施法,令起亲爱之心而依附菩萨受道..
【四大种所造色】指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所造成的种种物质,此有内、外之分,内四大指我人的色身,即生理性的身体;外四大指器世间,即物质世界。四大种能造一切色法,然于不同色法中,其中某一大种较为增长。如山石坚性者地大增长,河溪湿性者水大增长,而其他三大,虽未显现,但仍潜在于其中,待..
【俱有因】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共生因。同时存在之法,相互为因,称为俱有因。如地、水、火、风等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故称俱有因。四大之中,一大为因,则其他三大为果;其他三大为因,则此一大为果。盖以相互为因,亦必相互为..
1、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又名三无数劫,即菩萨修行成佛所须经过的年数。2、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过去劫名庄严劫,现在劫名贤劫,未来劫名星宿劫。
菩萨成佛的时间。阿僧祇劫,华译无数长时。菩萨的阶位,一共有五十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四十位,为第一阿僧祇劫;十地之中,自初地至第七地,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地至十地,为第三阿僧祇劫。第十地过后,即证佛果。劫有大中小三种,这里所说的劫是指大劫,故曰三大阿僧祇劫。一个阿僧祇劫的年数,..
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是菩萨修行成佛的年数,阿僧祇是极大的数目字,所以又译为无央数。
谓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修六度万行,又于百劫间修召感三十二相之福业,最后才能成佛。
又名开素。佛虽然制定酒肉五辛等不可食,但是生病的人或是遇到有利益之事时,却可以饮食。开是允许的意思。
方便智和般若慧。证悟了真理叫做般若慧;通达利益他人之方法和手段,叫做方便智。
二种戏论之一,即我见边见等之戏论。戏论是无意义和无利益的言论。
(术语)天台宗所说。三论,唯识等他宗之法门,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不得至于佛位(妙觉),然天台以圆顿之妙觉,信之,行之,则于现在世中得自凡夫位一跃直达于妙觉之佛果。谓之一生入妙觉。
(名数)一显加,佛以平等大悲常鉴众生之机,若宿世善根成熟,或现世之精勤不怠,则光照摩顶等显以神力加被之,增其威力,长其辩才,利益显然可见者。二冥加,佛对众生冥以神力加被之,消其罪,增其德,使众生密得其利益者。见华严疏钞一。..
(术语)以人之两足譬福智二者。六度中般若为智足,其余五度为福足,义楚六帖一曰:智论云:佛积万行于三大劫,福足智足无间无遗。
(名数)南山律师之著书,行事钞三卷,戒疏四卷,业疏四卷曰三大部。复加拾毗尼义钞三卷,比丘尼钞三卷称为五大部。
(杂语)言佛道难行十人进修中有九人退堕也。五秘密轨曰:若依显教修行者。久住三大无数劫。然后证成无上菩提。于其中间十进九退。三昧耶戒序曰:劫石高价难尽。弱心易退。十进九退。吾亦何堪。
子题:度海人、罗刹、浮囊、净心地行事钞·沙弥别行篇:“摄论云,菩萨得无分别智,一切尘不显现,由有胜智方便,具行杀生等十恶。由前有利益故,自无染浊过失;纵有利益,有过失不应行。准此,初地已上,方得用此无分别智,故地前不合。涅槃,持息世讥嫌戒,与性重戒无别。因说菩萨持戒相,罗刹乞浮囊..
子题:风刀资持记释云:“持戒下,次明临终报。准俱舍中,人命终时,三大次解:火大解时,令心躁闷,翻睛吐沫;水大解时,形体洪肿,筋脉烂坏此相必受恶报;风大解时,瞥尔命终,不知不觉。地大坚重,不能解也。生时由此三大,支节连持,此三既散,支节即死,故云解也。今取最后,故举风大;能解支节,..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