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念一句佛号就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么我们不如造罪以后再来念佛。如果说念佛是消过去的罪业,不再去造新罪,那么造了罪以后,不又是过去的旧罪了吗?
答:从前某甲正在大吃砒霜,某乙看见就惊奇地问:为什么要自杀?甲说:我不是自杀,因为听说某店有解毒的灵药,我想买来服用,所以就先吃砒霜。先生所问不正是这不意思吗?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没有一个界限的,但改过从新却是有界限的。不论是做好人,还是学佛,都从他发心的那一天算起,以前的时间就是过去。
问:念一句佛号就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么我们不如造罪以后再来念佛。如果说念佛是消过去的罪业,不再去造新罪,那么造了罪以后,不又是过去的旧罪了吗?
答:从前某甲正在大吃砒霜,某乙看见就惊奇地问:为什么要自杀?甲说:我不是自杀,因为听说某店有解毒的灵药,我想买来服用,所以就先吃砒霜。先生所问不正是这不意思吗?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没有一个界限的,但改过从新却是有界限的。不论是做好人,还是学佛,都从他发心的那一天算起,以前的时间就是过去。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僧宝通。梵行精修长诵法华经陀罗尼品。稍有灵异。时杨桥村有赵氏家妻为神所魅。请通持咒。通既至。神即现形。通告曰。神在村中合当兴福。如何反魅于人。神曰。非弟子事。此乃下部小鬼耳。遂呼小鬼至前责罚。赵妻因此得差。续后赵妻之病仍发歌吟竟夕又告通。通又去见所责鬼在病床前。通曰。前已诫治那得..
明州天童清简禅师,钱塘张氏子。师为事孤洁,时谓之简浙客。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不欲向汝道。」曰:「请和尚道。」师曰:「达磨不可再来也。」师晚居雪窦而终,塔于寺之东南隅。
阿那含的简称,为小乘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即不再来欲界的意思。
人到60,就进入了花甲之年,身体和心态都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很多人60岁之后,感觉大不如从前。其实,60岁以后是寿命关键期;过了60岁,最怕三种病!怎么做才能防病、保健康、延年益寿呢?这里有一份特制的健康指南,年过60必看!60岁后是寿命关键期,最怕三种病第一心血管病仍是头号大敌60岁后,中..
文:虚云老和尚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进;见乱心众生,教之以禅定;见痴心众生,教之以般若。所以,布施度悭贪,持戒度邪恶..
(其十)陈剑潭先生信因果,而思欲发明,而复不肯念佛,乃文人习气。当日远公以陶渊明胸怀空旷,可以学道,招之入莲社。彼殆以酒为命者,知佛门戒酒,不敢遽许,因曰,许某饮酒则来。远公大慈悲心许之。彼来念佛三日,攒眉而去。以但能放下,不能提起。若纪文达,袁子才之辈,皆同一病。纪,袁颇相信因果..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随着霜降的到来,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2018年霜降的时间是10月23日1..
红枣是无人不知的补血神器,但它的功效远不止补血,不同吃法产生的不同功效居然多达十二种。再不知道,你就out了。一、枣子蒸熟:预防哮喘中医认为,枣有调养脏器、滋补气血的功效,多吃枣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哮喘作用。哮喘病人尤其是年龄大的病人应该坚持每天吃蒸熟的枣子,一般大枣吃5枚,小枣吃8枚..
小时候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付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
祭祀祖先,不过是后代子孙慎终追远,不忘本源的一片心意而已。至于祖宗是否来接受祭祀,享用供品,那就很难说了。为什么呢?祖宗如果生前修人天善福,必升人天享乐。祖宗在世如果造三途恶业,那必在三途受苦。相对来说,能升人天享乐的少,堕落三途受苦的多。所以孝子慈孙每遇节日祭日(忌日),应当虔..
生活中,很多社交是低效的,甚至并没有什么用的,看似有别人的联系方式,但当你需要帮助时,也不过是白打了一通电话。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说到底也是一种等价交换,别人不愿意帮你,因为他知道跟你的社交并没有那么高价值,不足以让他掏心掏肺,倾囊相助。与其浪费时间精力,去结交那么多无关痛痒的朋友..
真正的佛法,就在像《阿弥陀经》一样最平实、讲种种事相的法上。老实念佛,表面上看,好像是在事相上念佛求生净土,但如果你有最了义、究竟的知见,这就是最高的圆教一佛乘修法。其实净土法门是最殊胜的,但是许多人并不理解。我们不要小看有些老实头,好像什么都不懂,只是在念一句阿弥陀佛,其实你并..
一向大声念,易致伤气受病《印光法师文钞》: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念,致伤气受病耶?关于念佛方法,就像印祖在《文钞》中经常讲的,大声念、小声念,乃至金刚默念,你要调停适中,不要偏执一法。而..
问:一个朋友认识了一个上师,道理讲得非常令人尊重,后来又发现这个上师还有神通,她就皈依这个上师。但后来发现这个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并要求她做她不愿意的事情,她应该怎么办?答:选择上师这件事情,在密教里是极为慎重,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密教的上师与显教的不一样。显教的皈依僧宝..
观既未易成就,戒亦未易全持,众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钝根可得,大愿坚固更罕有,若不再从老实持名上出一头地,必致长沉苦海,永受轮回,千佛慈悲,亦难救度。老实持名者,既不求名利,又不逞才能,不于阿弥陀佛四字外添一毫妄想也。既以此心念佛,凡一切杂善杂恶之事,皆不必念。即日用应缘万不得已之务,应毕即舍,勿..
问:我吃素,天天听您讲经,念佛求往生,我成了边缘人。有份信仰真不容易,没人赞叹反被嘲笑。请开示。大安法师答:首先你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念佛是一大事因缘,是要解决旷劫以来解决不了的大事。在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当中,有这种终极追求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你就不要去要求别人赞叹了,别人赞叹的是你..
或有人问:今天看见世间念佛的人多,而能往生西方成佛的人少,这是为什么?这里有三个原因:一、口虽念佛,而心怀不善,因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既然念佛,就要依照佛的教导行持,要积德修福,要孝顺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爱,要夫妻相敬,要至诚忠信,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阴德方便,要慈..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本是满头的秀发无缘无故日渐稀少;明明没有熬夜,早晨起来却有熊猫眼;工作上老是丢三落四,精力不集中,实在是力不从心!工作太累?压力太大?这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理由,但还有一点你可能从来不会想到,肾虚已经悄悄走进了你的生活!道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储存人体精血和元..
很多人都说“念佛人都是愚夫愚妇” ,好像他修参禅的、或者止观的、或者持咒的就很高明。一看到念佛,“这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浅法” 。现在还有这么一个看法。他不知道这个念佛一法是普摄九法界众生的,愚夫愚妇可以修,但等觉菩萨也不能越出念佛法门之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那作为我们念佛行人,听到..
有的初学佛的人,刚刚学佛,总是禁忌这个,禁忌那个,有的人问:我现在学佛了,每天都诵经,念佛,但是仍然断不了肉食,这样诵经念佛,还有功德吗,将来能不能生极乐世界呢?梦参长老:是有功德的,也能往生西方。但是怎么样用心了,你能不能达到一心?在你吃肉的时候,你要是作观想吃众生肉是不对的,..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
若众心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若众生心”,开始相信之后的行持,就叫“众生心”。众生,是众缘和合生起的心,代表着业力凡夫现前的染著心、散乱心、攀缘心、贪欲心、黑暗的心,我们开始就是用这个心来念佛。很多居士说,我念佛为什么这么散乱?为..
本愿念佛讲话-第一讲(三)圣苏法师第一讲本愿:我要救你 (之三)(诸佛赞叹愿) 法藏菩萨在第十七愿中说: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诸佛,都要称扬赞叹我的名号,如果不这样,我就誓不成佛!”不仅如此,十方诸佛对念佛众生也同样护念、同样赞叹,..
问:在为临终人助念过程中,应当持什么样的心态念佛号?是清清楚楚的念佛号就好?还是念念中,意想提醒行人不要忘了念佛?还是于念念中求佛接引临终人往生净土?助念结束之后,怎样回向最如法?用哪个回向偈最合适?大安法师答:为临终人助念,以什么心态去念?还是要以祈求阿弥陀佛慈悲摄受,令这个临终人往..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人生好比一幅巨大的地形图。如果说精明是起伏的丘陵,那厚道就是绵延的山脉;如果说计较是涓涓的溪流,那坦诚就是澎湃的大海;如果说强势是不毛的荒漠,那和善就是肥沃的平原。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一、精明不如厚道《老..
人生好比一幅巨大的地形图。如果说精明是起伏的丘陵,那厚道就是绵延的山脉;如果说计较是涓涓的溪流,那坦诚就是澎湃的大海;如果说强势是不毛的荒漠,那和善就是肥沃的平原。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01、精明不如厚道《老子》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待人之道,精明不..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不遗一物,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众生,都能够得到拯救和摄受。等觉菩萨修净土法门,不会认为:自己吃亏了,降低了水平。愚夫愚妇——悠悠凡夫,乃至地狱众生,修此法门也不会感到高不可攀,反而觉得:文殊、普贤菩萨修这个法门,我也修,很自..
有人问大安法师:法师曾开示说,每天至少念佛三万声,但蕅益大师开示说,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在持名的浅深。我理解的持名之浅深是指信愿的浅深,不是指持名的多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大安法师答:蕅益大师这个话是非常正确的,能不能往生就看有不有信愿。为什么呢?由于阿弥陀佛救度众生..
持名念佛不能代替一切修法持名念佛虽然殊妙,就简便易行而言,确实“三根普被,利钝皆收”,但是不能代替一切修法。参禅、诵经、持咒、拜忏等等一切修法,都不能互相代替。修法,好比药铺里各种各样的药,对治各种各样的病。此药与彼药,平等无高下,无好坏,不能互相代替,对症下药,当机得益。此修法与彼修法,平..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