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法华时,又说了极乐。真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三经是净法的专门书籍,净法是佛教的通论。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法华时,又说了极乐。真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三经是净法的专门书籍,净法是佛教的通论。
天台智者大师把释迦佛一生所说的佛法分为五个时期,叫做五时佛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术语)天台宗区别释迦如来一代之教法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之五时。此五时之教法,托于涅槃经所出之五味喻,谓为五味之教。五味者乳、酪生酥、熟酥、醍醐,如其次第配于彼五时。法华文句六下曰: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其文出此也。..
(术语)天台宗区别释迦一代之教法,为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之五时。四教仪曰: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
指释尊之五时说法。有一首偈说明五时说法的过程: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
天台智者大师,判释尊所说之法,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就时间的先后分出,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就法的性质分出,八教中又分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化法是教化众生的法门,即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化仪是教化众生的仪式,即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
乃以五味次第配于佛陀一代时教之教法。此即天台宗所立之五时判教。五时指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此五种教法即如北本涅槃经卷八所说之五味喻,又作五时之教。五味指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五者,在先后顺序上有五时之分。法华文句卷六下(大三四·八六下):“四大弟子,深得佛意..
天台宗之判教语。天台宗将佛陀一代之说法判为五时四教。一期,指佛说法度生之时间;纵横,指五时四教。五时乃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时等,以其说法有次第,故谓之纵;四教为化法之藏、通、别、圆四教义,虽具深浅次等,然说法时,亦兼但对带,尽量针对众生之根性,与之契合而非深浅次第,故..
[出天台四教仪]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天台..
菩萨藏经云。人有十苦之所逼迫。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愁苦。六怨苦。七苦受。八忧苦。九病恼。十流转大苦○人胎藏八位瑜伽论云一羯罗篮(托胎疑结位)。二遏部昙(表里如酪)。三閑尸(已至肉位仍极柔软)四键南(坚厚)五钵罗奢佉(支分相现)六毛发爪位七根位(诸根显现)八形位(所依..
指天台宗所立五时教中之方等的经典。
五时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经的时期。
佛说般若经的时期,为天台所立五时之一。
分别判断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是。
【应如是嘿】 p1400瑜伽九十七卷八页云:应如是嘿者?谓于五时,应当宴嘿。谓或纷扰故,或相诽拨故,或违诤而住故,或延请故,或谈论故,为待言终,所以宴嘿。
(术语)释迦一代说法之次第,区别为五时者。天台涅槃等所立,有种种之不同。
(术语)三论玄义曰:昔涅槃初度江左,宋道场等沙门慧观,仍制经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顿教,即华严之流,但为菩萨具足显理。二者,始从鹿苑,终竟鹄林。自浅至深,谓之渐教。于渐教内开为五时:一、三乘别教,于阿含经等,别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投声闻缘觉菩萨之三机者。二、三乘通教,专..
(术语)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为顿教,余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三乘差别之教门。三、佛成道后三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三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说法华经,辨..
(术语)唐法宝约于机解之浅深,谓一代诸教,有五等之说时,亦名为五时教:一小乘教,二般若教,三深密教,四法华教,五涅槃教。又第二般若教以下,如其次第,亦名大乘教,三乘教,一乘教,佛性教。其所著一乘佛性究竟论说之。唯此书今仅存第三一卷,阙教判之章,不能知其详细。惟略见于五教章通路记第..
(术语)天台宗所立。以五时定释迦一代说法之次第。以八教分别其说法之仪式(化仪之四教),与教法之浅深(化法之四教)。天台四教仪曰: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
◎ 德 祥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好的睡眠是对人体的定期修复,也是对人体的不断充电,对恢复体力、增强智力、保证健康都十分重要。可以说,适当的睡眠是对生命最佳的保养。 现在有很多人由于社会的压力或精神紧张而失眠或睡眠不足。失眠是一件很令人烦恼的事,有时不易入睡,睡后..
凡是李炳南老教授的学生或好友,都知道老人的视力,并没有老化,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不如。老人家九十七岁如有做视力检查的话,很可能还是一二左右呢!这虽然是老人的身体素质一向很好,而平时的保养得宜也有很大的关系吧!老人平时对眼睛的保养是:用稀盐水清洗。方法是:先稀释一杯盐水。把双手洗净,再用食指与..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 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请问有甚么办法解决?二、此世灾难多台风吹来了,地震发生了,墙倒屋塌,这就得死伤许多人口。..
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个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跟着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真是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例如刀兵灾祸的悲惨跟痛苦,真是一言难尽啊!甲、刀兵劫的来源我们大家要明白,刀兵劫的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呢?凡事是不离因果的,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要受..
一、逆境得转变,灾难能消除人的苦乐,原是一种果报,这却得合三世来观,若不懂这个道理,是很难讲通的。现在我们遭受逆境,遭遇灾难,当然是因果关系;要最快的把他转变消除,就是「念佛」。经上说过: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能消了罪,还遭甚么逆境灾难呢?经上又说:能念「阿弥陀佛..
常礼举要李炳南教授编述缘起(一)居家(二)在校(三)处世(四)聚餐(五)出门(六)访人(七)会客(八)旅行(九)对众(十)馈赠(十一)庆吊(十二)称呼(附说)缘起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次第,一步深过一步,净土法门也是如此。莲社在台中已经二十多年了,在从前也有成就的莲友,他们的本质好,..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教界来看,更是呈多元地蓬勃发展,佛学的研究、佛法的讲演、种种其他佛教宗教活动的举办,似..
宗教固然离不开劝人为善,希望后来得一种归宿,这便是宗教的特质。归宿二字,是说的一种最究竟的办法,这样说来,必须得无限度的好处,纔是究竟。甲:有人说,就像尧、舜、禹、汤,都是一百多岁,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却值得羡慕了。乙:哼,时间太短了,我不愿做。甲:老彭活了八百年,可以吗?乙:短短,我不希罕。甲:..
雪公云:‘古人说:“下愚的人,遭了逆境,他是怨天尤人,不知忏悔,他既受了恶果,他还接著造恶因,所以是祸上加祸;上智的人,处了顺境,他明白福是由善来的,他是更加作善,福果中又种了善因,所以他是福上增福。”’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干净了,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